出國之後,你發現外國人受不了中國人的哪些習慣?

韓旭趕路人

回答都是說外國人不喜歡中國人的習慣的,我來說一說我最討厭的外國人的習慣。因為我留學生涯一直是和同時是中國一起去的留學生一起合租的,因此,對於不存在對於美國舍友的一些生活習慣上的交集,在校園接觸和一起出去旅遊以及工作之後接觸到的美國同事中,我最感到驚訝的是他們的吃東西的能力,彷彿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他們都在吃。

根本停不下來,去公園或者遊樂場玩,一定是拿著一杯橙汁的,或者是一杯咖啡,那種非常方便的隨身杯,從來不離身。出去郊遊或者長途大巴上,每一個美國人的揹包裡都能搜出口香糖,很多同學甚至在考試和幹活的時候都在吃,我曾經有問過他們原因,有的告訴我這讓他很放鬆,去看電影的時候,美國同學幾乎是必買爆米花或者可樂的。

當然這只是小的習慣,真正接受不了美國人的是他們發自心底的傲慢,可能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之間你無法很明確的看出他們的價值觀,但是一旦聊到關於國家或者文化的東西,你就會發現他們絕對是America first的原則,這一點和現在特朗普的政策導向是一摸一樣的。

在他們看來,美國的文化和經濟以及一切都是最厲害的(當然不會說的這麼明顯,但是大部分人心裡就是這麼認為的)。除此之外,一旦你有提到任何不利於任何對方的文化名譽的話題,他們一般會立刻反“不關你的事”或者“先管好你自己”這些會讓你覺得像碰上一個刺蝟一般的感受。


旅日

最受不了排名第一:把卷筒紙當餐巾紙用!大聲打噴嚏,吃東西時聲音大。

剛出國的時候,和歐洲人合租一套房。在國內習慣了,把一個捲筒紙放在寫字檯上,吃飯的時候,就把卷筒紙放餐桌上。方便,又便宜。一位法國大哥,啥也沒說,就默默地在我旁邊,放了一盒他的抽紙。後來,自己住,西班牙牙朋友也是受不了客廳、臥室都是捲筒紙。

對歐洲人來講,捲筒紙,就是廁所紙。和餐巾紙沒有半毛錢關係。把卷筒紙放客廳,就相當於一個“開方式廁所”,廁所既視感,馬桶直接暴露在客廳的視線裡。

另外一個歐洲人特別受不了的是咱們中國人做飯時的油煙。在找租房子的時候,打電話過去,一聽是中國口音,就會找理由不租給你。不是因為歧視,就是怕中國人住一兩年後,廚房必須全部重新裝修。歐洲做飯,油煙非常小。炸個土豆條,炸個小魚,都有專門的炸鍋。許多家庭都是開方式或半開放式廚房。

中國的烹炒煎炸,一頓飯,不關廚房門,滿屋子都會有油煙。咱們國內的抽油煙機,功力強勁。歐洲這邊的抽油煙機,完全就是一個排風扇。根本不適應中餐的煎炸大菜。

吃飯的時候,我們很多小夥伴,張著嘴咀嚼。這一點,但凡關係好點的歐洲朋友,都會告誡你,千萬不要張著嘴咀嚼,咀嚼時要閉著嘴。嘴裡有東西,還要說話時,拿餐巾擋一下,或者先說一聲對不起。至於那種吧唧吧唧自帶背景音效的,這裡就不提了。

中國旅行團的遊客,很多時候也會被列為最不受歡迎遊客之一。不過,這裡咱們不用敏感,因為還有比中國遊客更不受酒店歡迎的,那就是英國遊客。因為英國遊客住過之後的房間,一團糟。中國遊客不受歡迎的原因是偷帶自助早餐。

我和我媽坐地中海郵輪時,我媽就這樣。自助餐的水果是隨便吃的,她覺得,反正在餐廳隨便吃,我拿幾個到船艙裡慢慢吃,也是一樣的。許多大團遊客,為了省午飯,就把免費的酒店早餐,偷偷藏在包裡。以為別人沒看見,其實,酒店的人都看到了。只是不吱聲而已。

在歐洲最難受就是公共場合打噴嚏。歐洲人打噴嚏,儘量憋著打,聲音特別小。感覺會憋出內傷。打噴嚏的正確方法,不是用手捂著鼻子嘴巴,而是打在有衣服的臂彎裡。

在公共場合吃水果也很件很痛苦的事情。他們吃水果,輕輕咬,慢慢嚼,不會發出嘎嘣脆的聲音。這種吃法,完全沒快感。這也是為啥,中國小夥伴們聚會,通常都會選擇中餐館。因為在中餐館,才能釋放吃貨本性。

每個地方的習慣不一樣,各種習慣,也無所謂高低貴賤,只是當地大多數人的習慣而已。不管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入鄉隨俗,會讓自己生活少些尷尬。老外去中國,瞎講究,會被中國人鄙視。中國人去外國生活,完全無視當地習俗,也會被當地人側目。

基本習慣,基本禮儀,還是得懂,得遵守的。雖然會有點彆扭,但至少不會影響到公共空間裡的其他人。也是對當地人的一種尊重。同樣,老外去中國,也得按照中國的當地習俗來。


環遊西班牙

因筆者長期旅居日本,因此也就只有資格說說日本人比較難以接受的國人的習慣。 近些年來,隨著國人大批的湧入日本,或定居、或旅遊、或購物,這讓日本人有了近距離全方位打量中國人的機會。不可避免的,由於習慣、習俗、教育等的不同,我們所暴露出來的一些行為方式在日本人的眼裡,就變成了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日本人指責我們最多的還是對公共秩序、道德的不遵守。比如隨地吐痰、隨處吸菸、嚴重者甚至在遊樂園等地允許孩子隨地大小便等,這在對個人、公共衛生極度重視的日本,實在是很難讓人接受的。尤其是在遊樂園帶孩子隨地大小便,不要說在日本,即使是在國內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吧。固然,人有三急,可事先做好準備,比如準備好塑料袋等應急備品,以防患於未然,這是日本人的生活常識。可我們卻因找不到廁所或者廁所滿員等不及等等理由來為自己解脫,要知道,這隻能讓日本人更加厭惡你,因為你所說的一切都是個人理由、個人原因,在日本人的思維習慣裡,那都是你個人的事兒,是不能成為影響他人的理由的。


日本人為了不影響他人,一般在電車、巴士等公共場所都是比較安靜的,或看書、或擺弄手機,不是急事從來看不到打電話的。可國人就不同了,在日本的任何場所都是大聲喧譁、高聲講電話,即使引來日本人一陣陣側目、皺眉,也依然故我肆無忌憚的繼續談笑風生。記得曾在網上就此看到過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善意評論,他們說,中國人之所以大聲講話,是因為自古而來的習慣,因為中國地大物博街道寬廣,所以在大街上講話如果不大聲,站在馬路對面的人是聽不見的,這樣,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中國人說話大聲的習慣。而習慣嘛,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兒......多貼心的解釋呀,看的筆者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日本人對國人的指責內容還有上車搶座、排隊加塞兒、不遵守交通規則等。這個確實有,也不用筆者贅述了。因為這些在國內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還時不時的引發糾紛、打架,嚴重者甚至造成傷亡事件、交通事故等等,這就是素質、和教養的問題了,即使在國內也是要被指責的,何況在日本這樣一個極端重視規矩的國度裡,我們的行為被人家嗤之以鼻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不過,在遵守交通規則方面,有的地方我們雖然有問題,但也存在著日本人的誤解成分,比如日本人乘自動扶梯都是自動靠左邊站立,把右側留給趕路趕車的人。可中國沒這習慣呀,乘自動扶梯都是雙排站立,因為國人出門一般都是留出充足時間的,根本不會像日本人趕車那樣精確到幾分幾秒。好多年齡大一點的人甚至都習慣提前幾小時來到車站候車,但日本人對此卻是百思不得其解了,因此,在日本乘自動扶梯時,前面如果站了幾位中國人,那還真得自認倒黴,因為在中國就目前來講還沒有形成這個規矩。


順便說一個真實的笑話,筆者老家是一個東北邊陲小城,前陣子回老家參加同學孩子的婚禮,回程乘坐的是經由首爾的航班。通關後,沒有接駁車,是需要自己走到飛機的,結果,嚇了筆者一大跳的是,就猶如站臺的搶上搶下般,揹著大包小裹的乘客一窩蜂的向飛機跑去,就納悶兒呀,飛機不會是不對號入座吧,也不會賣站票吧,否則這些人搶什麼呢?想破頭才終於搞明白,估計這就是一種什麼都搶的慣性使然而已。


日本人詬病國人最多的地方之一還有吃飯,不懂日本人的飲食習慣用餐規矩不要緊,但我們跟團來的國人在吃自助餐時那種看見魚蝦拼命搶,瞄著牛排、蛋糕爭風上的形象確實讓友邦人驚詫連連了。再加上用餐時的大聲吵鬧、呲著嘴剔牙、偶爾還會上演的摳腳戲,最後再來個杯盤狼藉大團圓,也就難怪日本人徹底懵圈了。





當然,除去這些表面現象,還有一小部分日本人厭惡中國人是由於他們自己的原因,比如,自甲午戰爭打敗大清後,百餘年來,日本人已經習慣了在中國人面前的優越感,突然中國富了,中國人富了,都可以爆買日本了。這讓某些日本人在中國人面前的優越感蕩然無存,不適應呀。於是,羨慕嫉妒恨,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就在這些人的心中滋生了,這夥人自然看中國人就更加不順眼了。不過,這倒與日本一部分政客的心理有點相符了。


萬景路聊日本

有人說,東方面孔去西方,西方人很容易判斷出來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

日本人一般都是成團或者成對,穿著旅遊鞋,戴著小圓帽,挎著他們本國產的照相機,一個個像章魚小丸子似的,走到哪裡都是客客氣氣,點頭哈腰,聚集在歷史遺蹟面前,認真聽導遊講解,而日本女人一定會化妝。

韓國人一般都是女的,成雙成對,打扮比較洋氣,出現在購物街,商店,影視劇中常常出現的景點面前,然後口音很誇張。韓國人一般也要化妝,服飾搭配也比較得體。

最後中國人,中國大多數遊客比較講究實際和舒適,出門不會化妝,其次穿著也以方便為主,其次除了移民,大多數中國遊客都成團,和大巴形影不離,要麼就是奢侈品櫃檯前的掃貨團。

要說日本,中國,韓國三個國家到歐美的人中間,中國遊客的消費能力是最強的,是真的金主爸爸,所以其實並不存在外國人受不受得了出國的中國遊客的習慣,只要有錢給他們賺,外國人表面上還是要客客氣氣,只不過背地免不了吐槽,譏諷,嘲笑。

以下的一些特點,容易引起吐槽

在公共場合高聲喧譁

外國人也會在公共場合高聲喧譁,比如在球場,酒吧,廣場,但是在餐廳,地鐵,商店,公交車這些較為封閉的內部空間,還有在劇場、影院、博物館這些特別需要保持安靜的地方,個別中國遊客喜歡咋咋呼呼,大吼大叫,這無疑侵擾了別人的私人空間,是很令人反感的。

隨地吐痰

南歐一些國家隨地吐痰和丟菸頭的習慣也並不是沒有,但是都比較收斂,而有個別中國人吐痰成習慣,一大口黏痰可以射很遠,那顏色,聲音,動作,十分銷魂。形象非常不好。

插隊或不排隊

外國人都有排隊的習慣,非常不喜歡插隊。而有個別中國人插隊成習慣,或者根本就沒有排隊的意識。

在會場和劇場裡不關手機,大聲接電話

劇院,影院裡是一定要關手機的,不是說關靜音就可以,連亮的屏幕都需要關掉。因為舞臺上表演者在表演,你來觀看錶演,就應該表現出對錶演者的尊重。一邊刷手機,一邊看錶演雖然舒適,但是非常不禮貌。而舞臺上有布光,照明,音效等專門的效果,表演過程中,你的手機鈴聲突然響起,自然會破壞這種效果,也就破壞了大家的欣賞。

對服務員不禮貌

中國人普遍覺得服務員從事的是很低賤的行業,而在國外職業不分貴賤。商店櫃員,導遊,餐廳侍者都是出賣勞動力但是不出賣尊嚴的。很多遊客覺得自己給錢自己就是大爺,對服務員吆來喝去,從不說請,謝謝,更是不給小費,這些都是很招恨的。

不守諾言

很多中國拍賣團出國參加古董拍賣會,鬥氣拍下了上億的東西,最後不守諾言,不給錢。在國外商業信譽是極為重要的,拍賣過後不給錢這種事情是是幾乎聽都沒聽說過的,但是就是被中國土豪做出來過,讓中國人的信用評級在業內極差。

很多人動不動就說,對西方蠻夷不需要尊重,八國聯軍搶我們的時候都沒有尊重我們。這個理看似沒錯,但是這都是過去了百年的歷史,如今國家越來越富強,中國人越來越有錢,出國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或許我們在出去看世界,大把大把消費的時候,對自己更多一份自信,對別人更多尊重一分,才能換來多一分別人對我們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HannibalLecter

行走外國許多地方的這些年,確實遇到一些頗受老外側目的國人壞毛病。不過,先說一句哈,現在在國外的國人整體給人感受是越來越文明,越來越有國際範,尤其是90後們,已經基本與國際接軌了。這些,我想是跟他們耳聞目染,整體素質高,以及大國意識有關,相比之下,一些鄰國,甚至是發達鄰國群體經常做些令人側目的事。

1、泰國人說話輕聲細語,這是這個民族和國家的習慣。有一回在曼谷的一家藥妝店裡,遇上一家奇芭的中國家庭。只見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在店內狂呼亂吼,橫衝直撞,而他的爺爺奶奶在邊上用中文直誇孫子“精力充足,有個性”,而父母則忙著在邊上採購。實在看不下去的店員前去阻止,結果二老立即與店員爭吵起來說什麼“歧視中國人”,然後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地與人爭吵,而小倆口仍然不吱聲。直到店員報警,直接將二老帶走詢問,更奇芭的一刻發生了:老太太就地一滾,然後說自己有“心臟病”,而小倆口開始與警察爭吵並且推搡,說什麼“泰國是個爛國家”之類的話……最後的結果是,小倆口直接被以“襲警”罪名銬走,老太太直接送醫並且支付高額救護費用,就丟下老頭帶著孩子在邊上目瞪口呆……大聲說話習慣的國人,在海外任何場合如果都是這樣的話,真會惹來許多事端的。

2、在沖繩採訪期間,總是不時遇到一些中國大叔大媽團在烈日底下暴走後勞累,然後衝進一家店,就在店邊席地而坐,大聲地說話或者小迷糊一會兒……這往往會遭到日本店員或者管理者的阻止,但大叔大媽們往往置之不理,直到會說中文的管理人員前來警告,最後幾乎驅逐開……沖繩的外國遊客頗多,這時候往往為人側目,有時候真讓旁邊的國人臉紅。雖說非常能理解大叔大媽們勞累,但滿街席地在許多國家真會被視為沒有教養並且不尊重他人的惡劣行為。津巴布韋最新出爐的法律規定,如果你隨意在街頭席地是範法的,警察可以直接帶走吃官司。

3、在航班上有些行為也非常讓空乘人員在心裡或者眼裡鄙視。無數次乘坐前生中東或者從中東返回的航班。最令空乘無語的行為就是國人中起降階段急吼吼地打開行李艙取行李,爭分奪秒的場景,結果換來的是空乘人員的怒吼直至警告!二是在航班上隨意換座位,或者直接放倒息在地板上睡覺!再有就是脫掉鞋子而襪子怒臭屢勸不聽的情景!這些行為實在太普遍了,以至於在飛回中國的航班上,空乘反覆警告後乾脆不理了,眼裡充滿了看不起的神情,最後的服務顯然是品質下降,愛理不理的樣子。事實上,他們覺得這才是中國乘客應該配的待遇。不要罵我,同一個航班,國人多的航段服務水平明顯不如國人不多的航段,原因還是要找點自己身上的。話不好聽,但卻是事實。


邱永崢

外國人最受不了中國人的習慣,排在第一位的大約是不排隊還愛插隊。西方人的秩序感很強,無論幹什麼,排隊是秩序最基本的體現。哪怕是遇到緊急情況,他們也不會一擁而上。我在倫敦遇到過恐怖襲擊事件,恐襲之後,人們在離恐襲地點不遠處,一點也不慌亂,依然淡定地排隊上下車。歐洲人兩個以上,都會自覺地依先來後到,站在別人的後面。許多中國人認為,雖然我後到,但我的熟人或朋友先到,所以我也理所當然地可以插隊和他們站在一起,這種作派,也是西方人不喜歡的。我就多次在等公交車或超市付款時,看到中國人不排隊或插隊,被西方人斜了幾眼,或不屑地小聲議論。筆者和朋友在澳洲自駕遊,在一個加油站快餐店打尖休息。七八個人一窩蜂地擠滿了櫃檯,七嘴八舌指指點點要餐,工作人員幾次要大家排好隊一個個來,全被當作耳旁風,被投以鄙視的眼光。我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只好將大家領到兩三張桌子旁坐下,為他們從自動飲料機先拿了幾罐口樂,然後寫下每個人的需求,由我去排隊為大家購買。所以,大家一定要排隊,這也是起碼的對別人和自己的尊重。如果你真的因為時間太緊必須超越隊伍,可以禮貌地向你前面的人或在場的人說明,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會體諒你,給你讓出空間讓你快速通過。

排在第二位的,大約是呆過的地方不收拾亂七八糟,如在一些自助餐廳自助咖啡館,或者不把用過的杯子盤子拿走,或者雖然拿走了杯子盤子,但地上桌子上到處是紙巾、麵包屑、咖啡漬、一次性杯子或其他垃圾。用過的馬桶也不沖水,廁紙滿地都是,洗手盤的水濺滿地,擦手紙到處扔。現在國人出國旅遊,租住公寓或自助式酒店的越來越多,離去之前一定要把餐桌、灶臺、廚櫃、衛生間、浴室收拾乾淨,餐具和傢俱放回原處,地板擦乾淨,把垃圾袋放到該放的地方。大多數西方人對乾淨和整潔有較高的要求,很多時候,他們用完公共洗手池後,會用紙巾將池中和檯面的水印擦得八九不離十,因此,看見有人用過的衛生間、洗手池或廚房又髒又亂,其反感便可想而知。

隨地吐痰的越來越少了,公共場合高聲說話似乎依然故我。筆者和國內朋友出國旅遊,因多次提醒他們不要高聲說話,還得罪了人。他們覺得,我說話礙著誰了,花錢出來旅遊憑什麼說話還要小心翼翼的。說噪聲汙染嚴重了點,但你的聲音打擾到別人,卻也不應該。人與人之間哪怕是短暫相處,甚至擦肩而過,一個起碼原則是不要打擾別人。你大聲說話,甚至如吵架般嚷嚷,就是打擾別人了。


世界真的很大

外國人受不了的,中國人的習慣有下面這些,不分前後順序。


吐痰,他們特別不喜歡中國人隨地吐痰的習慣,覺得那是一種非常髒的,非常受不了的習慣,

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在國外很多地方,比如說酒店或者商店裡面,只要有中國人出現,就會變得很吵,他們的聲音很大,外國人不喜歡中國人這樣的習慣,因為一般的外國人他們在酒店或者是在公共場合都會是比較安靜的,都是比較有修養的,所以國人這方面還是要注意。

當眾挖鼻屎,這種情況在國內國外都可以見到,現在中國人出去旅遊的也不少,或者是在國外留學的,這些人裡面有很多人,他們也是會當眾挖鼻屎,在外國人眼裡看來這是一個非常不文明的,而且很噁心的一個舉動。

走路不守規矩,很多國人在走路的時候呢,就是比較橫衝直撞。外國人在這方面也是很看不慣的,因為在走路的時候,你要看看自己走的方向,是不是屬於一個主道路,你從邊上去,你就應該讓主道上的人,這個跟開車的道理是一樣的。


很多國人都有插隊的習慣,希望他她們這些能夠改進這一點,改善我們國人在世界各國人面前的形象。體現我們文明古國的禮儀風貌。


還有一個就是開車的習慣不好,比較自私,不遵守交通規則,其實這方面也有很多例子,甚至有人為此出了車禍。

打噴嚏和打哈欠的時候不把自己的嘴巴捂住。這一點也是很讓外國人難以接受的。這種形象是很難看的。

我能夠想到的,在國外生活,工作的時候,以及和周圍的外國朋友聊起來,他們曾經吐槽過的國人的一些習慣,大概就是這些。 希望以後這些情況會越來越少,讓外國人都覺得國人都是文明的。


柘利英語

前一陣子木叔出國比較多,有時採訪、有時工作,有時聯絡感情。最近少了,但是對這樣問題的回答可能會更有時間去思考。確實,因為文化不同,外國人對中國人在一些事情上的看法也會有不同。這其實挺正常,就如同中國人可能也看不慣一些外國人一樣。需要磨合與交流,而不能封閉或盲目牴觸。

總結幾點吧,個人之間,請各位網友補充交流。

第一,對中國人大聲說話受不了。

舉個例子,木叔在泰國出差的時候,在泰國大皇宮的指示牌上看到下圖。當木叔第一眼看到這個的時候,心裡其實覺得是不是有點特別針對中國人的意思?畢竟在這麼著名的遊覽景區,用中文醒目的標註出來,確實比較扎眼。



(圖為曼谷大佛寺景點禁止喧譁的牌子)

來過這裡的遊客都知道,人來人往非常吵鬧,好像每個人說話聲音都不小,因此對木叔而言,這個牌子並不只是針對來自大陸或者港澳臺的遊客,應該是對所有人的一種基本勸誡。因為除了中文外,還有英文和泰文。但不管怎麼說,中文也被列上了,多少也有對中國人大聲說話者提醒的意思。

第二,不講秩序也讓人受不了。

這一段時間大家都能在網上看到一些類似的消息。比如在巴黎或者羅馬什麼露天場合的不雅舉動,比如在噴泉池邊洗腳、排隊時不按照隊形等待等。當然這都是個案,但個案多了就會加深一種群體性的印象。

第三,財大氣粗也是挺嚇外國人的。

木叔國際導遊的朋友曾講過在一個旅遊團在外國購物買手錶的故事。幾個中國人讓售貨員把櫃檯裡數十隻表都拿出來,幾乎不怎麼挑,十分鐘之內每人搞定4-5塊。售貨員當然高興得不得了。但周圍的顧客有的吃驚,有的側目。 還有類似的例子就是去外國超市“搶奶粉”,或者橫掃某處“搶房子”。

雖然這些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但過分地積極確實給當地人生活帶來了一些影響,比如奶粉荒,比如房價上漲等。從而也會給中國人的形象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木春山

外國能不能接受中國人的不良習慣不清楚,但是中國人有許多不良習慣是需要改變了一下,特別是公共區域。

一.在大街上抽菸,這不僅有害自己的健康,還危害他人的健康。亂菸頭,既影響公共衛生,還會引發火災。


二.在公共場所高聲喧譁,打電話聲音老大,遇到矛盾爭個你輸我贏,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三.亂丟果皮紙屑,既影響衛生,還容易滑倒路人。

四.在公共交通車上,吃零食、高聲講話、不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等不良習慣。

五.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亂穿馬路、闖紅燈、跨越防護欄等不良習慣。


舞動人生124

我在俄羅斯生活了半年,對這個問題應該有點發言權

說起外國人最接受不了中國人的習慣,總結一下,大概有十種。

一是大庭廣眾之下大聲喧譁,特別是觀看演出過程中。我在俄羅斯觀看過多場室內演出,均有中國人參加。有一次印象深刻,正在觀看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演出,演出現場鴉雀無聲,偏偏就有幾個中國人不時竊竊私語,很是反感。當然,還有在賓館吃飯時候,有中國人扎堆的地方永遠就是嘰嘰喳喳。

二是不講規則和秩序,特別是過馬路不走斑馬線和亂闖紅燈。我在俄羅斯第一次過馬路,在斑馬線邊準備過馬路時,突然正在快速行駛的汽車提前停了下來,我還以為他是黑車,想拉我這個客呢。不是,人家是讓你先過斑馬線,這就是規則。

三是公共場合吸菸。俄羅斯人是很少在公共場所吸菸的。超市商場進出口往往都有吸菸區,政府機關辦公場所,絕對看不到人在室內吸菸。

四是隨地吐痰,隨手亂扔果皮紙屑等垃圾

五是到處拍照,亂寫亂畫。俄羅斯有很多地方和場所是絕對禁止拍照的。比如演出期間,就禁止拍照,確實俄羅斯觀眾看演出時沒有拿手機拍照的,反而經常看到有中國人僥倖心理作怪,不時拿手機拍照。

六是教堂等特殊場合不守規矩,坐臥隨意

。進入教堂,不能講話,不能拍照,不能隨意坐臥停留。

七是公共場所搶座佔座。許多到國外旅遊的中國人都是成團旅遊,有時看演出前隨意搶座佔座。

八是不愛護動物,隨意捕獵傷害小動物。在俄羅斯,我就親眼看見有個別中國人傷害野鴨。中國的野鴨離人群都是遠遠的,俄羅斯不一樣,野鴨都圍在你腳邊跑來跑去的很可愛。

九是亂採亂摘植物。外國人的環保意識都很強。我在俄羅斯時適逢春季,正是採野菜的季節。我們就去採點野菜準備包餃子。而俄羅斯很反感我們做法,認為我們在破壞植被。

十是浪費資源。用水用電不注意節約,有錢也不能任性浪費。

我列出這十種表現,並不是說我們中國人一無是處,只是從過來人身份給要到西方國家旅遊學習的人提個醒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