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部分年輕人一無所有還心安理得的安於現狀?

Awake事與願違

在努力上進與安於現狀之間,我們總能看到有些年輕人選擇後者。對於他們來說,即使手頭沒錢、學業事業並無進展,眼前毫無波瀾起伏的人生似乎也能給他們帶來一種“平靜的幸福”。


從心理學角度上分析,在“努力上進”與“安於現狀”這場拉鋸戰裡,人們實際上是在“為長遠打算”與“活在當下”這兩個選項裡掙扎。


而“努力上進”和“安於現狀”從某種程度來說都能給人帶來幸福感:

  • “努力上進”的幸福感源於人們回首過去時,發現曾經的經歷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 “安於現狀”的幸福感源自每一個當下的感官體驗的滿足,也就是眼前的快樂。


題主觀察到的這些年輕人,就是因為更向往“活在當下”,缺少長遠的規劃,轉而投入了“享受眼前幸福”的懷抱。


如果我們只“活在當下”會有什麼危害?

1. 讓我們失去目標,永遠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

拖延,懶惰,貪婪……對於只看眼前的人來說,這些攔路虎總是破壞我們自我提升的計劃。比如,我們可能在新年伊始時定下了很多有意義的目標——要多看書,要學一門新語言,要每天去健身房運動。但在要實施時,如果我們只貪圖眼前安逸,我們就會失去動力,偷懶、懈怠,最終一事無成。


長遠來看,過於注重眼前的舒適,會讓我們不願,甚至不敢嘗試任何會讓自己承受一點痛苦或不適的挑戰,永遠無法踏出自己的舒適區。漸漸地,“活在當下”,“珍惜眼前”變成了用來暫時性逃避未來的藉口。


2. 無意義的享樂讓我們身體更差

科學家發現,生活得很快樂、但幾乎不追求人生的意義的人,和那些“長期身處逆境的人”的基因表達模式非常相似。這些人身體一直在做好預防細菌威脅的準備,促炎反應會變得活躍。


也就是說,即便他們並未患病,身體也會先調動自己處於一種“炎性反應狀態”,以抵禦可能會患病的風險。這樣長期處於炎性狀態的身體,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將會更高。


如果不能只“活在當下”,那麼我們該如何平衡“享受當下”與 “為長遠打算”呢?

如果你覺得自己太過注重及時的享樂,你可以多給自己一些長期的目標,並試著量化你的幸福感。比如,你可以試著想象,吃蛋糕和瘦下來,哪一項會讓你更加幸福,哪一項能給你帶來更多、更長久的益處。


如果你覺得自己過度追求為未來而活,讓自己大多數時間的即時體驗都是痛苦煎熬的,或是無法盡心地享受當下之樂,那麼你可以試著有意識、有計劃地給自己一些純粹的“享受當下”的時段。首先,你可以列舉一些會讓你直接感受到快樂的事,它們很有可能是在你看來毫無意義的:癱倒在床,玩手機,吃甜食,看肥皂劇,和朋友八卦……接著,你可以定期給自己一些時間,來做這些能獲得即刻滿足,卻似乎沒什麼“意義”的事情。


你更看重活在當下還是為未來努力奮鬥呢?你又是如何平衡它們的呢?留言告訴我們吧。



References:

Fredrickson, B. L., Grewen, K. M., Coffey, K. A., Algoe, S. B., Firestine,A.M., Arevalo, J. M., ... & Cole, S. W. (2013). A functionalgenomicperspective on human well-be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ofSciences,110(33), 13684-13689.

Kahneman, D., Kahneman, D., & Tversky, A. (2003). Experienced utility and objective happiness: A moment-based approach. The psychology of economic decisions, 1, 187-208.

Kahneman, D.,Krueger, A. B., Schkade, D., Schwarz, N., & Stone, A. (2004). Toward national well-being account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4(2),429-434.


知我心理學

對於這個話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和大神”,一無所有卻心安理得是一種心態,當人陷入絕望,沒有鬥志和目標,也沒有生活的方向。那麼就會喪失生活的勇氣,開始了隨波逐流。“三和大神”就是這樣一群人。

在四季溫暖如春的深圳龍華新區景樂新村有一個叫做三和人力市場的地方,這裡常年聚集著一批來自中國各地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揹負鉅額債務(一般是網絡賭博欠下),他們和家人斷絕往來,身份證直接100塊人民幣賣掉,每天就在三和人力市場的網吧和招聘處往返。

在這裡,生活成本極低,住宿一個床位一晚上8元到15元,上網包夜5元,一碗清水掛麵(被三和大神們稱作掛逼面)4塊一碗。這裡群聚的年輕人只接受日結的工作,也就是每天工作完晚上就能拿到工錢,絕對不進工廠做“廠狗”,也不接受月薪制的工作。他們的宗旨是“日結一天,闊以玩三天”。也就是幹一天日結的工作,可以在這裡低成本的上網吃飯睡覺三天,三天後再找一份日結工作。

三和人力市場是中國的魔幻現實主義的聚集地,這群人這樣神奇的生活態度讓很多人舌,他們的年齡從15歲到40歲。互相尊稱為“三和大神”又或者“掛逼”。他們從來沒有財產的煩惱,只要有錢那就先享樂,花完了再想辦法。之所以會選擇深圳,一方面是深圳是大城市,日結工作需求量相對高,又是大城市好吃好玩都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深圳是最南邊最繁華的大城市,就算住不起8塊錢的賓館,住在室外也不會凍死。


旅日

因為最近的工作接觸到很多年輕人,所以對“有一部分年輕人之所以一無所有還安於現狀”這個問題,有所感悟,所以談談我的看法如下:

1、不是他們不明白,是他們太明白:

我們老一輩人老喜歡去定義年輕人,其實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要輕易去定義,因為很有可能你的定義就是錯的,因為時代變了,你認為的“對”,很有可能現在對年輕人來說,就是“錯”,比如:我們當初剛開始上班的時候,認為工資低一點,沒關係,只要能學到東西。現在那就真不一定對,現在的崗位,現在的工作究竟能不能讓年輕人學到東西,資本家的本性就是剝削和貪婪,你所謂的學東西,未來的發展,究竟還存不存在?比如物業公司停車場的保安,以後都是要消失的職業了,你說你剛進去,學東西,工資低一點,那你就2了。我只是舉個例子,現在互聯網時代,年輕人通過網絡,已經悄悄地學會了大量的認識並形成了自己的判斷,他們不願意廉價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使他們在廉價出賣拉動力,他們都一直在耿耿於懷,因為他們知道,這樣下去,未來是死路一條的,所以你看到的心安理得,可能只是假象。

2、他們都在找適合自己的平臺,只是你不知道:

因為最近一直在搞陽光叢生網的省級代理商召集工作,接觸到很多90後的孩子,他們比70、80後膽子更大,他們對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更強,我現在好幾個省的省代都是90後拿走了,其中山西省的省代,更是讓我記憶深刻,他有四年幫人代炒股票的經歷,他的職業就是代炒股票,賺得不多,也夠花,瞭解我們的項目後,他推掉了所有的股票委託,而且刪掉了網絡遊戲,所以我就感覺到了90後,不是沒想法,而是沒平臺,沒機會,一旦他們發現了商機,他們會比我們更積極,更熱烈,更有戰鬥力,坦白的講,我以前還認為我們信用拯救工作最好是找30歲左右的人來做,這樣會成熟穩重一點,這段時間過後,大大改變了我的想法,70後為老,80後為中,90後為青,老中青相結合,“老”人家出腦,“中”人家出綱,“青”人家出力,這種配合才是更有戰鬥力的,目前我們已經確定了11個省的省級代理,90後佔了8個。

所以我覺得我們這些老人家啊,應該換一個眼光去看待年輕人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一些經驗,提供一個平臺,年輕人自然會凸顯他的能力。


老宋聊人生

前言:人不能像豬那樣睡得心安理得,但人可以仰望星空看破紅塵,而豬卻不能!

如今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還沒走兩步就迷茫了,不得不說,做人好累的哈!那麼為何有些人一無所有卻還心安理得的安於現狀呢?

沒有豬的福命,只有豬的使命!

有些人步入社會後,他努力過,奮鬥過,拼命過,但最後他還是失敗了,最終一無所有。這一路走來,他已經遍體鱗傷,沒有太多的熱情和條件去迎接新的挑戰,他早已看透了現實,他知道不管再怎麼努力也是徒勞,沒有人脈沒有資源,什麼都沒有,就好比一塊金子沉入海底,沒人打撈,沒人發現。最後,他只能混吃混喝等死了,原來早知這樣,整個人都舒服多了。



豬最大的願望就是實現豬生自由,而有些人就可以輕鬆的實現!

每個人都為自由而奮鬥,然而有些人卻提前自由了。想要獲得自由必須要有足夠的錢,等有了房子和車子,就風雨無阻了,生活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保障。如果不為了錢,一切隨遇而安,就會發現無論是房價上漲還是生意難做,原來都跟自己無關,該吃吃該喝喝,何樂而不為呢?(這種人生活的地方跟豬圈沒啥區別)


生於豬窩,活在豬圈,做一隻豬挺好的!

這種人不奮鬥不上進,沒有嚐盡人間辛酸苦辣,一生下來就被父母寵著、溺愛著,長大依然百般依賴父母。各方面能力很差,不被他人待見,這種人受點小委屈就要死不活的,能幹嘛?平時依賴慣了,心裡依然想著依賴父母或者他人,最後自己一事無成,一無所有。
不管怎樣,做一隻豬挺好的,但別丟了幸福哈!

關注故事小燈塔,有求必應,有問必答,為你挖掘更多有趣的精彩內容。


故事小燈塔

一句話……他們的眼睛裡永遠看到的是比自己更差的那些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些人自己不行,所處的圈子也很普通,然後就會習慣性的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那些說自己好的都是裝逼!

即使偶爾看到一些比自己更好的群體,他們依然會把頭一扭……看到的是另一個不如他們的群體,瞬間就變得自豪而自信起來,然後也就更加的心安理得自己的現狀了。


別的不說,頭條上那些動不動就嘲諷別人月薪上萬的人就是如此……在他們眼裡,月薪上萬似乎是很難的一件事,或者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事;凡是月薪上萬,甚至是幾萬的人,根本不會逛頭條,也根本不會發帖,更不會在評論區裡回應。

這種人,就是想當然的活在自己的圈子裡,他們害怕睜開眼睛看一看……滿大街的私家車都是誰買的?過節期間景點那無邊的旅遊人海都是誰?每到晚上飯點時,但凡有點特色的餐廳都要排隊取號等候吃飯,為什麼不回家做飯?城市中一棟棟高樓大廈,除了個別的爛尾外,大多數人為什麼在華燈初上時,人家就可以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棲身之處?

他們看不到,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想看到……也根本不願去想,不敢去想,但是一旦有人說的答案跟他設想的不同,他會極力的反駁,大聲的咒罵:別裝逼,那些都是房奴;有好多爛尾;他們吃地溝油;他們活的不快活……。


這就是那種人……明明一無所有,卻心安理得安於現狀,因為:他們從來看到的都是更差的那些人;他們從來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其實就是更差的那些人中的一部分!


越夜越激情

有一個詞可以很好概括年輕人,特別是90後。最近,網上也挺火的一個詞“佛系”。其實,也不難解釋,這個涵蓋的內容比較多。我個人覺得“隨緣”兩字很好的形容現在的年輕人。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是當時父母生活的那個年代了,很多年輕人對社會看的比較透,也有自己的想法。說個不好聽的話,有的人即便什麼都有,也不一定很開心的。生活的好壞,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一無所有還心安理得的安於現狀?其實,這個問題不用想的太複雜。大部分年輕人都看的很開,生活就是要好好的過下去,而不是時刻生活在壓力之下。難道我一無所有,就一定要為了全部都有一輩子打拼,到頭來,身體垮了,愛情沒了,自己也活不下去了?每個人在擁有的同時,也會漸漸的失去一些東西,這種失去的東西才是無形的致命傷。他們並不是安於現狀,而是以一種普通安逸的狀態去生活,誰不想多掙錢過好日子呢?不過,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賭注,在於你敢不敢賭和成不成功。一無所有這個詞太抽象了,難道有車有房有愛情……就等於什麼都有了?難道像成功人士一樣,就不是安於現狀了?年輕人,其實都在緩慢的奮鬥,為了不讓自己有太大的壓力,才會給人一種很安逸的感覺。你覺得這個到底是人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問題?其實有時候,隨緣挺好的,能吃就吃,考試能過就過,能開心為何一直要煩惱不斷?


南山過客

這讓我想到《圓桌派》有一期的節目,是講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上班。

裡面講到的有一點很有意思,也很現實。

現在是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由此帶來的消極的一面就是,不同階層的人可以看到對方的生活,網絡藉此在大量供應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

至此,人們就有了攀比或者說想要改變的心思,開始努力往上爬。但很多時候,你只是沒日沒夜的加班,你的生活根本沒有發生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但又日復一日地不認命的活著。

但是,對於另一部分的年輕人來說,這些人或許是有理想的,或許是有追求的,也曾有過渴望。但是,現實無法允許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許,有人想說,這難道不是他們懶惰平庸的藉口嗎?也許真的如此。

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些年輕人知道這樣的生活對於他們自己的是無望的,他們提前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再要求自己有期望,有強烈的慾望,因為他們知道不會有他們想要的結果。

就像前陣子流行的佛性青年一樣,不過是低欲罷了。

慾望,有時候對人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大的慾望。因為,你的能力匹配不上這樣的慾望。

所以心懷強烈的慾望,卻無法實現的時候,內心是痛苦的。

你能發現,這個社會實際上是有錢人的世界。別人孩子的奶粉是你孩子一個學期的學費。

階層生活的公開化,不盡然是好的,也不盡然是壞的。

我更傾向將部分年輕人一無所有還心安理得的安於現狀看做是,認清現實。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的是,認清現實對一些人是好事。

至少,他們接受自己的位置,也接受自己的生活狀態。並不痛苦。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位置,不一定非要每一個人都功成名就,這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排斥心安理得呢。

他們自己能接受這樣的生活,我們又何須為他們做無謂的擔憂呢?


圖你

小狼敬茶☕☕☕

一無所有而又心安理得安於現狀,這個很明顯,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差不多是90後居多,應該家庭裡面很少有兩個孩子吧!一個孩子,身後圍著六個家長轉悠,這種成長環境導致了很多問題存在:

第一,基本上沒吃苦,生活沒有壓力,豐衣足食。這種成長環境讓心裡感受不到“吃苦耐勞”的精神,只有“安樂享受”的意識。

第二,要什麼都能滿足,沒有碰過壁。不知道困難是什麼,潛意識裡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難事!

第三,不知道什麼叫奮鬥。除了腦海裡裝的理論知識,沒有一點奮鬥的實際行動,因為他們認為沒有必要!

第四,脫離了安逸的成長環境,踏入社會,一下子茫然失措!心裡沒有計較,沒有計劃和盤算,失去了方向,一切隨波逐流!


總結:這一部分的年輕人,說白了就是從小沒吃過苦,長大六神無主!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會心安理得地安於現狀!這是教育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讓他們去吃苦,去受窮!逼急了,就會上進了!

朋友們,你們認為呢?

【作者】小狼


小狼講道理

人生,永遠有很多種可能,或者滿面榮光,或者只剩絕望,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沒有硝煙的戰場,每一個決定都是給未來埋下的伏筆。很多人說,年少太倉促,給不了自己想要的未來,有的人說年輕的心太柔弱,總是辜負了年華的厚愛,可是我得未來,除了自己,又該由誰來左右。有句古話,聽了一千遍,講了一千遍,還在拿出來做模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是又還有一句話,叫做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你不是我,怎麼能給我想要的生活。10歲時,你能吃你為我選擇的飯。20歲我能走你為我選擇的路,但是當我老了,你是否能替我活著,當你不在年輕,當我有了自己該擔當的時候,誰為我抉擇。非常喜歡一句話,你們為我選擇的路,總是讓我迷路。

我不是反對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只是覺得過分的關懷便是枷鎖,將一顆顆年少的心扼殺在夢想的旅途中,請給我你的建議,但是別給我你的思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我不想安於現狀,又不敢太過奢望,可能前路有著迷茫,但是我願意去闖,可能我會遍體鱗傷,但是請不要折斷我得翅膀,畢竟離開你以後我還是要獨立飛翔。如果真的愛我,就多給我一點空間,少給我一點束縛,我需要的是指點,而不是指路。未來的路終究一個人走,讓我待著自己的志向永不回頭,如果你看到我有時會難過憂愁,但是,請別淚流,這是我成長路上最美傷口。

人生,永遠有很多種可能,或者滿面榮光,或者只剩絕望,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沒有硝煙的戰場,每一個決定都是給未來埋下的伏筆。很多人說,年少太倉促,給不了自己想要的未來,有的人說年輕的心太柔弱,總是辜負了年華的厚愛,可是我得未來,除了自己,又該由誰來左右。有句古話,聽了一千遍,講了一千遍,還在拿出來做模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是又還有一句話,叫做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你不是我,怎麼能給我想要的生活。

10歲時,你能吃你為我選擇的飯。20歲我能走你為我選擇的路,但是當我老了,你是否能替我活著,當你不在年輕,當我有了自己該擔當的時候,誰為我抉擇。非常喜歡一句話,你們為我選擇的路,總是讓我迷路。我不是反對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只是覺得過分的關懷便是枷鎖,將一顆顆年少的心扼殺在夢想的旅途中,請給我你的建議,但是別給我你的思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我不想安於現狀,又不敢太過奢望,可能前路有著迷茫,但是我願意去闖,可能我會遍體鱗傷,但是請不要折斷我得翅膀,畢竟離開你以後我還是要獨立飛翔。如果真的愛我,就多給我一點空間,少給我一點束縛,我需要的是指點,而不是指路。未來的路終究一個人走,讓我待著自己的志向永不回頭,如果你看到我有時會難過憂愁,但是,請別淚流,這是我成長路上最美傷口。


山野蔥夫

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也是社會問題。家庭背景好受教育程度高學歷就高工作也好找,其它一切順理成章結婚生子房子車子金錢可安逸生活了。

然而貧窮家庭出來的就沒那麼幸運了,沒有什麼知識,只有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去維持自己的生存。雖然生活艱苦但這些人最起碼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換取生存值得讚揚。

還有一部分年青人一無所有還能心安理得的安於現狀在當今這個社會是大有人在的... 有的是家庭生活還不錯的,甚至還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就職某公司由於公司經營不善倒閉了,失去了工作,從此就宅在家裡面爸媽養著,再也沒有出去工作的慾望…還有的年青人到了新單位工作,會被那些老的潛規則處處找茬兒噁心你,因為他們的位子怕被置換。忍受不了你就走人繼續失業...

綜上所述,所以會有那麼多年青人一無所有還能心安理得的安於現狀。有自身和家庭及社會問題三方造成的。怎麼解決?社會固有的層面不改革,新生代要想溶入這個社會,就要在挫折中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磨礪去成長自己。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