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違規股權新晉股東變臉 三年虧4.5億華海財險風波不斷

新接盤的股東在一個月後由中瑞實業變為那曲瑞昌引發關注。而自2014年底成立以來,華海財險尚未實現盈利



清退違規股權新晉股東變臉 三年虧4.5億華海財險風波不斷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華海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海財險”),成立三年來非但沒有藉助天然條件強勢發力,反而風波不斷,從頻繁更迭的股東,到發佈連續增資公告,可謂新聞多多。

近日,華海財險下發關於變更註冊資本的公告。公告顯示,在5月10日召開的2018年第二次臨時大會上,同意那曲瑞昌煤炭運銷有限公司(下稱“那曲瑞昌”)以自有資金按照每股1元的價格向華海財險增資1.8億股,持股比例15%。這意味著,如果那曲瑞昌的增資事項獲批,其將成為華海財險的第一大股東。

清退違規股權

據華海財險官網顯示,該公司主要股東是沿海地區和海洋領域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是全國首家以海洋保險和互聯網保險為特色的全國性、綜合型財產保險公司。

但近期,該公司因違規股權問題被推上風口浪尖。

從2017年底起,一批存在違規股權現象的保險公司先後被原保監會整頓,包括崑崙健康、利安人壽等。根據公開披露信息,被撤銷股權的險企股東多存在股權代持、關聯交易、虛假資料等問題。

華海財險也在其列。2018年2月13日,原保監會向華海財險下發《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書》,決定撤銷青島神州萬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神州萬向文化”)、青島樂保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樂保互聯科技”)增資華海財險的行政許可。決定書顯示,經調查核實,華海財險上述兩家股東在2016年增資申請中隱瞞關聯關係、提供虛假材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九條第二款“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

對此,原保監會要求,自決定書下發之日起3個月內,華海財險應抓緊引入合規股東,確保公司治理穩定,在引資完成前不得向違規股東退還入股資金,在此期間限制違規股東參會權、提案權、表決權等相關股東權利。逾期未完成的,監管部門將視情況採取進一步監管措施。

對於原保監會上述決定,當時華海財險並未給出明確回應。值得注意的是,原保監會官網顯示,在2016年6月28日和9月2日華海財險分別獲得神州萬向文化、樂保互聯科技兩筆增資。然而,公開信息中只公佈了樂保互聯科技的增資情況,至於神州萬向文化的增資細節並未有披露。同時,關於樂保互聯科技增資一事,原保監會亦指出其在增資申請中隱瞞關聯關係、提供虛假材料。

4月8日,華海財險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中保協”)官網發佈公告稱,同意鄭州中瑞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按照每股人民幣1元的價格,向華海財險增資1.8億股股份。這意味著,中瑞實業集團將接手神州萬向文化、樂保互聯科技兩家違規股東合計15%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至此,對於原保監會的《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書》,華海財險終於有了回應。

新晉股東關係複雜

然而故事並未就此結束。

文件顯示,那曲瑞昌以自有資金,按照每股人民幣1元的價格,向華海財險增資1.8億股股份。若此次增資獲批,意味著那曲瑞昌將成為華海財險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5%。從華海財險官網信息可見,目前該公司股權非常分散,12大股東中,有8家持股比例為10%,剩餘4家均為5%。

那曲瑞昌到底是何來頭?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7月,註冊資本2.4億元,為西寧德祥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西寧德祥商貿”)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煤炭供應鏈管理業務,業務範圍基本覆蓋國內煤炭資源主產地和主要消費地。

西寧德祥商貿背後同樣存在複雜的股權關係。據資料顯示,西寧德祥商貿的母公司——深圳前海瑞茂通由江蘇晉和電力和杭州渝科投資共同持股,而江蘇晉和電力是由上市公司瑞茂通(600180.SH)100%持股,同時前者還是杭州渝科投資的股東之一。

戲劇性的是,江蘇晉和電力的實際控制人瑞茂通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是鄭州瑞茂通,而鄭州瑞茂通正是由中瑞實業100%控股。由此或可推斷,即將晉為華海財險第一大股東的那曲瑞昌和中瑞實業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

令人疑惑的是,華海財險為何在短短一個月便更換新晉股東?同時,無論是從體量還是行業地位來說,那曲瑞昌和中瑞實業均不在一個量級。

根據瑞茂通2017年年報信息顯示,那曲瑞昌當年總資產21.59億元,淨資產10.1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5.73億元,全年實現淨利潤1.1億元。而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瑞實業的淨資產已高達128.07億元。

成立以來尚未盈利

自2014年12月成立以來,華海財險的業績情況一直並不樂觀,從未實現過盈利。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剛成立之時該公司虧損1087.64萬元,2015年和2016年分別虧損1.22億元、2.89億元,幅度不斷擴大;2017年虧損額有所收窄,為3053.89萬元。三年多時間共計虧損4.5億元。

相比而言,華海財險的保險業務收入倒是在連年上漲。2015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79億元,2016年升至11.93億元,2017年到15.64億元,兩年時間上漲312.74%。

但與此同時,其營業支出也不斷上漲。其中,賠付支出由2015年的2044.42萬元漲至2017年的7.87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由2015年的0.59億元漲至2017年的3.45億元;業務與管理費由2015年的1.44億元漲至5.96億元。

另外,華海財險雖以“海洋保險“作為主營業務,但從公開數據中可看到,機動車保險是其核心業務。

華海財險2017年保費收入前五名依次是機動車輛險、健康險、企業財產險、責任險、意外傷害險,分別為13.85億元,0.63億元、0.4億元、0.3億元、0.2億元。從承保利潤來看,只有意外傷害險實現利潤,為3.94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