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班是種“病”!

拖班是種“病”!

拖班,就像一種「病」,吞噬要花在病人身上的時間,讓護理工作毫無效率。

那麼拖班的主要「病」因都有哪些呢?

1.「病」在制度。

如果不是單個護士出現拖班的現象,而是整個科室的人在上某個班的時候集體出現拖班的情況,一定要審視一下工作制度是不是出了問題。也許身處其中並不覺得,一旦和別人交流或者跳出那個科室看問題,就會發現,其實很多工作可以分工更加明確,流程可以更加優化從而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比如以案例中的核對醫囑為例,三個人核對醫囑只要有一個人開小差,醫囑就得重新核對,而且還經常漏洞百出,有時候還不如兩個人核對的醫囑。

「對症下藥」:其實可以以簡化工作流程為主題,設立一個品管圈,依靠大家的智慧修補漏洞,優化流程,簡化制度,從而節省時間。讓護士把工作時間還給病人,把休息時間還給家屬。

拖班是種“病”!

2.「病」在個人。

別的同事都能準時下班,唯獨有個別的同事總是要拖班,這就要考慮個人因素了。比如別人一個靜脈輸液五分鐘就搞定了,個別護士十五分鐘還在同一個病人處,就要思考是為什麼了。是慢工出細活呢,還是個人技術不過關,操作不熟練,思想不集中導致的。

「對症下藥」:首先經常拖班的個別護士要自己認識到問題,然後有加快速度的意識,分析原因,找對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護理技術,多練習,多思考,多總結,多觀察並學習別人的長處,達到熟能生巧,速度自然而然就加快了。

拖班是種“病”!

3.「病」在團隊。

個別科室有那麼一群老護士,倚仗自己是老員工,是編制,上班就是坐在護士站坐鎮指揮。不管年輕護士身在哪裡,高音喇叭總能以一百八十度的分貝傳遍科室的各個角落,指使年輕護士幹這幹那,導致年輕護士的護理工作不僅忙碌還總是被打斷,有時候一些工作一旦被打斷還不得不重新開始,比如說點數。有時候這些坐鎮指揮的老護士還是導致年輕護士不良事件頻發的主因。

「對症下藥」:護士長對這樣的害群之馬應該安排相對獨立的工作,比如說辦公班。或者把她們調離臨床崗位,去後勤或者門診擔任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