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藏真心懷素

在從事新聞宣傳專責崗位三年多時間裡,用她滿腔熱忱的工作態度,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把和禹公司的宣傳工作做得風生水起,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無論幹部員工,老師傅新工人,都稱呼她“徐老師”。

筆墨藏真心懷素

勤奮敏銳的新聞人

桓仁站的檢修、回龍站的改造、外委風場的發電,哪裡有生產作業,哪裡就會出現她的身影。檢修一部起重機班班長孫偉說起徐老師一臉的敬佩:“我們水輪機轉輪室陰暗狹窄,她為了報道我們的工作情況,鑽到下面拍攝我們工作的場景。在工作現場,她就跟一個普通工人一樣,從不叫苦叫累。”

和她一起下現場的同事說:“我們一起下現場的時候,她邊走邊跟工人們聊天,聊著聊著,就能找出新聞點”“哪怕是一個細小的事件,她都能挖掘出閃光點。”正是憑著敏銳的發現力,細緻的觀察力,徐老師以她獨特的視角,發掘新聞線索,收集企業信息,創造出大量與一線生產有關的新聞報道、圖片,《與水謀效》《特殊的考場》等文章被髮表在國電電力和集團的網站、報紙上,她參與創作的《夾縫裡的戰鬥》、《老班長》成為國電電力“圖說一線”的經典作品。

筆墨藏真心懷素

孜孜以求的創新者

為了讓更多的員工瞭解和禹新聞,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和禹新聞,徐老師把原來紙質版的《和禹時訊》改為電子版,放到和禹公司的網站上。更改後的《和禹時訊》電子版圖文並茂,色彩紛呈,不僅有文字有圖象,還有音頻視頻,打開每一期《和禹時訊》,在舒緩的音樂中慢慢瀏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創新載體的同時,又增加了“新手上路”“高手過招”“人物故事”等新欄目,讓更多的員工用自己的文字、圖片,參與到和禹的新聞宣傳中來,擴大了《和禹時訊》的影響力。

誨人不倦的好老師

“做新聞宣傳的人,胸懷一定要寬。員工每寫出一部作品都不容易,寫得不完美的,要儘量幫助他們修改;寫得好的有新聞價值的,要盡力向上級單位推薦他們的作品。”徐老師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對每一個員工發來的作品,她都仔細地看,認真地改。“員工看到自己的作品發出來,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表獎” 。

筆墨藏真心懷素

為激發員工的寫作熱情,提高寫作能力,和禹公司每年開展一次新聞通訊員培訓,從寫作常識到新聞點的捕捉,再到新聞攝影的基礎知識,都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廣大通訊員受益良多;徐老師還建議對生產一線的青工進行寫作輪訓,定期到黨群工作部參與新聞宣傳工作,培育了一個又一個新聞寫作能手。

徐老師每次下現場,就是一次寫作交流和培訓的課堂。她總是能結合生產實際,告訴一線的員工,如何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如何找好宣傳的角度。檢修一部的張鳳詩,之前從沒有寫過文章。徐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不但拿起了筆,而且一發不可收,作品一部比一部好,成為和禹新聞宣傳的後起之秀。文章多次發表在國電電力和集團的網站上,受到了一致的好評和認可。在和禹新聞宣傳會上交流發言時,張鳳詩真誠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如果沒有徐老師的鼓勵,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就,謝謝徐老師!”


文:齊麗娜(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