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鼻祖”今遇困!河南292家典當行轉型瞄準這三招

典當行業素有“銀行鼻祖”之稱,這個存在上千年的古老的行業如今也面臨著新形勢的挑戰。與往年相比,2017年典當行業交易規模萎縮,且下降幅度較大。如何轉型升級,也成為本次大會主要焦點。

河南典當行業交易額全國第八

據河南省典當行業協會會長馮俊敏介紹,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共有典當企業292家,分支機構13家,註冊資本52.5億元,典當總額130.1億元。河南省用全國3.2%的註冊資金貢獻了全國典當總額的4.5%,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5萬多次。

從行業年度排行榜看,2017年全國37個省市典當行業景氣度,河南排名第16位。從交易額度來看,河南排名全國第8位。

“如今的典當行已經‘脫胎換骨’,其本質是社會服務型行業,不再是單純為解決生計問題的消費性融資,而是成了廣泛發展經濟、支持生產、活躍流通、方便群眾的生產性、經營性行業,從舊社會的當鋪徹底轉變成監督嚴格、經營規範,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個人提供短期融資服務的特殊工商企業。”河南省典當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天勇說。

目前,河南省典當行99.6%是民營企業,為吸收民間資本回歸實體經濟,抑制民間非法金融發揮了積極作用。

互聯網衝擊+高成本,全行業效益大幅下降

“目前來看,典當行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全行業效益大幅下降,化解存量業務風險壓力巨大,新的業務特色還在艱難的探索中。”馮俊敏總結。

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科技進步,公眾獲得貸款的信息更充分,渠道更加多樣化,典當行業的發展空間被擠壓;另一方面,典當企業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及營銷成本在不斷上升,盈利能力持續下滑,甚至產生虧損。

不過,典當行業也有其獨特的行業壁壘。“去銀行貸款,申請流程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對急需用錢的中小微企業主乃至個人有諸多不便。但在典當行,因為有物品做抵押,當場便可拿到錢款。”郭天勇認為,典當行的類金融以及物品流通作用,是普惠金融中重要的一環。

隨著競爭加劇,市場中優勝劣汰現象將更加突出。不少典當企業開始重視特色化、專業化、精細化經營發展,行業連鎖化程度逐步提升,集團化發展格局開始顯現。

應對行業困境,河南典當行業祭出“三板斧”

目前,80、90後已經成為典當行業的主要客戶群體。在面臨行業轉型的關口,河南典當行業根據客戶群體特點,開始通過“互聯網+”等方式,深挖行業“護城河”。

第一招:擁抱“互聯網+”,簡化交易流程

典當行業開始湧現在線典當、在線續當、在線贖當、網絡支付、風險管理、資產處置等一系列創新服務,一些優秀的典當企業和科技服務企業開始嶄露頭角。

河南不少典當企業成績卓越,在年度互聯網典當服務中,河南融匯排名全國第16位,鄭州綠城、鄭州恆盛、鄭州恆裕、河南恆基、河南天潤、鄭州融圓、開封金隆、河南福源、洛陽廣信均位列全國百強。

第二招:積極拓展大額業務應急借款

大額業務50萬元以上典當佔據85%份額,而50萬以上的大額業務恰恰是互聯網及一些新型金融機構所不能做的,這也是典當業的行業“護城河”,不少企業也積極拓展大額業務板塊。

第三招:拓展閒置物品變現

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個體手中可供流通的存量消費品持續增加,然而在一些高價值二手交易存在四大壁壘:交易信任難,評估鑑定難、售後服務難、體驗差。

典當行業作為特殊的商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擁有大量的評估鑑定師、線下門店覆蓋廣的優勢,更利於閒置物品變現。

“正因為如此,典當行的名品儘管多數是二手貨,但卻成了很多人‘淘寶’的好去處。”郭天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