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快6月,武漢天氣依然涼爽。這和十年前大不相同,是全球變暖的副作用麼?原因是什麼?

浩然之士

正式回答問題前,我們一同來探討一下這個命題是否成立,我特意找出了武漢市1971年-2000年的氣候數據,來做一個比對,從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5月武漢市的平均氣溫為21.9℃,平均最高溫度為26.4℃,考慮到波動,設置5℃的向上區間,也就是連續三天,最多出現31.4℃左右的最高平均氣溫,這與我們平時說的35℃以上即為高溫的氣象標準,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更別提問主所說的“巨熱模式”了……

既然10多年前沒有那麼熱,那今年的情況又如何了呢?以最新的7天預報為例,這裡有5月下旬,也帶上了6月上半旬,平均氣溫簡單計算了一下,儘管不時有降雨的影響,但相比於十多年前,還是偏高了1~2℃,也可以理解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以月為單位的時間跨度內,想較過去氣溫有明顯的下降,難度很大。

說到這裡,估計已經發現,問主的這個假設站不住腳了,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體會呢?!

原因並不複雜,大部分人氣象知識都比較匱乏,所以更愛用自己的直觀感受來描述天氣的冷暖,所以用數據來說話的科學性就很難保證,同時還充斥著各種誇張的描述。比如,某一天初夏的晴天,氣溫較前日升高了2-3℃,午後當事人自己參與了些戶外運動或者工作,大量出汗發熱,短時間難以降溫,那他就會感覺當天炎熱無比,數日後來描述的話,就會遠高於實際氣溫的情況,這個很正常。同理,在早上出門,本身氣溫低,倘若自己沒有吃早飯或者運動的話,就會感覺更加的冷。近期武漢當地多雨水,早間氣溫升不起來,也是間接造成了偏冷的體感。

綜上,對於氣象的問題,還是用數據說話更加靠譜,現在各類天氣類APP都結合定位,查詢非常方便,甚至有逐小時的天氣預報,方便安排出行,避免尷尬,也是減少因天氣而導致的吐槽。


天師卞贇

其實,今年武漢5月的天氣也不算涼爽。在5月15-17號那波高溫裡,武漢也出現了35度的最高氣溫,在5月也是比較少見的;武漢和周邊地區夜間出現了28-31度的最低氣溫,像5月16日早晨8點,離武漢不遠的湖北大冶氣溫高達32度,也上了全國高溫榜。

當然不可否認,5月17號以後先後有三股冷空氣來南方,尤其是5.18冷空氣、5.21冷空氣過後,長江流域和以北地區的溫度節節下降,自此之後武漢就非常涼爽了,一直到5月底。並且,在6月1-5號,武漢應該還是會涼爽下去,最低20度上下,最高也就二十八九度。和往年相比,武漢5月一般是一陣雨一陣乾熱,乾熱的時候最高氣溫可以升到三十三四度甚至三十五度以上,下雨的時候再降到二十多度。從這個意義上說,5月下旬武漢確實很涼爽。

6月初武漢天氣預報


這種涼爽,一開始是因為那兩股冷空氣,但後來就不是因為冷空氣了,而是因為降雨。像現在5月底,華北平原都高溫了,北京都快35度了,哪來的冷空氣呢?現在,副熱帶高壓盤踞在廣東福建一帶,那邊出現了百年難遇的持續酷熱,像廣州,2018年5月平均氣溫為27.9℃,較常年同期偏高2.3℃,刷新歷史同期紀錄,各區代表站氣溫在26.9℃(從化)-28.5℃(花都、番禺)之間。與常年相比,各區氣溫一致偏高1.6-2.8℃之間,其中花都、天河、增城、番禺創當地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各區最高氣溫36.0-37.4℃,除從化和天河外,也刷新當地5月曆史紀錄。全市平均高溫日數9.8天,較常年同期偏多9.4天,比6月極值還多。而長江流域,從武漢到上海在副高北側的雨帶裡,一方面雨帶的陰雲遮擋了太陽,另一方面雨水把高空冷空氣帶了下來,讓武漢持續涼爽。

5月下旬雨帶在長江流域

5月下旬長江流域北部氣溫偏低,東南沿海氣溫嚴重偏高


因此,今年武漢五月下旬相對涼爽,是因為雨帶異常。往年五月下旬,雨帶在廣東福建,武漢一般是乾熱為主、雷陣雨為輔;而今年五月下旬,雨帶長期在長江流域,所以武漢陽光少、涼爽不斷。這算是今年氣候異常的一種表現把!


中國氣象愛好者

重慶,武漢,南京,濟南,號稱“四大火爐”,歷史上一直是夏天熱都。

武漢由於地處長江中游,九省通衢,交通中心,加之周圍湖泊眾多,溼度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