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保代”轉任溫氏股份高管 或肩負全新使命?

5月28日,溫氏股份(300498)發佈公告,經公司董事會審議,同意聘任梅錦方、趙亮為溫氏股份副總裁,梅錦方同時兼任公司董事會秘書。

自公司上市以來,梅錦方一直擔任董事會秘書,目前還是溫氏股份旗下溫氏投資的董事長,溫氏投資如今已成為國內知名私募企業;趙亮則是溫氏股份歷史上首位高管級“空降兵”,投行出身、擅長資本運作。

新的人事變動,是否意味著溫氏股份要在資本運作、對外投資方面大展拳腳?市場對溫氏股份的下一步充滿期待。

資本已成第四大驅動力

今年年初,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就提出將“資本驅動”提升為公司第四大驅動力。此前,溫氏股份一直以三大驅動力著稱,一是模式驅動力,主要是依靠“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模式取得快速發展;二是科技驅動力,主要是在育種、營養、信息化等方面的雄厚科技實力;三是文化驅動力,崇尚共建共享、精誠合作的企業文化理念。

上述三大驅動力被認為是溫氏股份35年愈做愈強的法寶,特別是其首創的“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模式,獲得同行紛紛效仿。

接近溫氏股份的人士介紹:“溫氏作為行業龍頭,很快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畜牧養殖企業,公司提出‘千億企業、百年溫氏’的願景,千億市值已經達到,千億收入很快會達到,下一步更長遠目標可能是千億利潤、百年溫氏,僅靠產業鏈中養殖這一環較難實現這一願景。”

在內生性增長已經無法滿足企業需要時,外延式的投資、併購就顯得迫切重要。溫氏股份此前在資本方面的一大動作是溫氏投資。溫氏投資2010年成立,主要業務有股權投資、證券投資、併購等,目前資金管理規模約80億元,以自有資金為主。

在投資方面,溫氏投資是珠海農商行第一大股權,是梅州客商銀行發起人和五大股東之一,去年還參加了中糧資本混改。僅今年以來,溫氏投資所投資過項目就有3個IPO上市。

據瞭解,溫氏股份已提出生態圈的構想,要打造“現代農牧食品產業鏈全球生態圈”,通過戰略投資併購等資本運作,把溫氏股份的理念推廣至整個產業鏈。

“80後保代”或操刀資本運作

翻開溫氏股份史上首位高管級“空降兵”趙亮的履歷,今年36歲的他,曾是國內最年輕保薦代表人之一,從事投行十多年,屬於資深投行人士。

成功上市後,溫氏股份成為A股農業第一股和創業板最大市值的股票,在當年資本市場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可以說,在外部熟悉資本運作的人之中,趙亮應該是最理解溫氏股份的人。因此他接下來在溫氏的工作,很可能跟資本運作、併購重組等緊密相關。”上述接近溫氏股份的人士稱。

結合公司自身在資本運作方面的基礎,加之此次加大力度專門配置相關人力,資本驅動作為溫氏股份的第四大驅動力,給外界留下諸多遐想。

高管隊伍職業化進程加快

從外界引入高端人才進入高管團隊,可以認為是溫氏股份用人觀的一大突破,市場預期,未來溫氏管理層隊伍職業化進程可能會加快。

上世紀80年代,溫氏股份創始人溫北英在創業初期就曾推出“七戶八股”,主動將股份和決策權與合夥人共同分享。上市前,溫氏股份的股東已多達6800多名,公司單一最大股東暨現任名譽董事長溫鵬程僅持有4.15%的股份,現任董事長溫志芬也僅持有2.42%的股份。

溫氏股份高管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的齊創共享、包容進取的理念紮實融在每個員工的內心深處,是難以被效仿的企業文化,也是溫氏股份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發跡於粵西小城,溫氏股份擁有大批工作20年以上的老員工,特別是公司管理層,幾乎都來自於內部提升。在現任董事長溫志芬去年接手掌門人一職後,在承繼傳統的基礎上,也正在不斷創新。

據溫氏股份內部人士透露,在人才引進制度方面,公司對於外部優秀人才已經設有“專才”制度,即在某一方面有上佳表現的人才,可以專業人才方式引進,甚至可以突破原有薪酬體系,不拘一格降人才,近幾年來已經陸續吸引了不少專業人才加盟。

就在最近,溫氏股份剛剛推出了股權激勵,授予2455名核心骨幹員工9348萬股限制性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1.79%。據透露,對於類似的股權激勵方式,溫氏股份未來可能還將不斷推出,激勵形式也會更加多樣化,不斷吸引內外部優秀人才共建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