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说三十遍,大家假装听不见!

重要的事说三十遍,大家假装听不见!

在埃及古城克卢索,下榻的酒店位于尼罗河畔,斜阳之下,温暖静谧,一派祥和,踏着没有尽头的河畔小道,春风吹拂,真是心旷神怡。这多像一个金色的梦,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怡然自得地漫步于此,仿若信步在辉煌华美的埃及铜盘之中,景物错落有致,既是陪衬又缺一不可。

看,这幅图里少了这两只小小的帆船会多么的空洞、乏味哦。然而,在落日余辉中,它们庄严的仪式感,却被它们可怜的主人贬损破坏了。

船主人穿梭于河边散步的游客中,并在游客的耳边呢喃着,“五美元,五美元,五美元。。。”。我们重要的事说三遍,他们重要的事要说三十遍。五美元就可以在尼罗河游船。一点也不贵,可是客人们全然无动于衷,就像听到“狼来了”一样。

中国的“狼来了”,在阿拉伯人中是这样的,许多初来乍到外国人会听到这个故事,有一个神秘而谦和的阿拉伯人向你走来,他指指不远处那只任劳任怨、永远不负重托的骆驼,说,它会把你带到神奇的撒哈拉沙漠,五美元,区区五美元而已。

如果你读过三毛的书,这将是一个多么不可抗拒的诱惑呀。此时的阿拉伯人看起来就跟他们的骆驼一样让人羡慕,令人信赖,撒哈拉沙漠中,只有他们轻车熟路。太便宜了?你蹊跷吧,再问问,第二个,第三个阿拉伯人都如是说,五美元带你漫游沙漠。然后你意识到,五美元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哈哈。

可是,如果你去了,不是你,就是你的钱,总有一样,有去无回。当你来到一望无际的沙漠之中,阿拉伯人会说三遍,“两百美金”,人家说五美金,带你来沙漠,可没说带你回去呀,对不对?回程“两百美金”,是去是留,自觉自愿,他们不会强迫你的,不过我想,他们比之前赚到五美金更有把握了,不必重复三十遍。

当然我们无从得知地导讲故事的真实性,可悲的是谎言在扩散,不信任在生根。当船主人在游客中一遍遍重复“五美元”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个沙漠上“五美元”骑着骆驼一去不返的故事。我甚至惊骇地幻想被半路抛向河中成为怪异鱼类美食的情景,在晚风中不寒而栗。

于是,无数的“五美元”从他的口中冒出又随风飘逝。没有一个游客回应他,没有一个人好奇“五美元”意味着什么。船主人那身脏兮兮的长袍,在游客中格格不入,他一次次地指向那艘小船的姿势和静静待命的船只,以及他的喋喋不休,仿佛在做仪式繁复的祷告——被神遗忘的祈祷,在渐渐暗淡的夜色中无限凄凉。

重要的事说三十遍,大家假装听不见!

在克卢索体验了一回马车。车费付了,但地导说,下车的时候再给车夫一美元小费,一定要到了目的地才给哦。入乡随俗,这个可以接受。

又是重要的事说三十遍。马车行驶不久,老马夫就回头向我们说中文,你好,我们也照样说,你好。一秒钟之后他又回头说中文,小费。我们明白了,没有无缘无故的礼貌。这次我们装作没听懂他的中文。好,没完了,一路上每隔三五分钟,他就用中文重复,你好,小费。。。好,好,好,我们的名字都成“小费”了,我们当然不会答理,我和邻座的一位大姐相视而笑。这就是互不信任的结果。

老马夫的大脑似乎被植入了一个死板单一的程序,无论第一步是问候还是微笑,都迅而转向他的终极指令,要钱。埃及,非洲三大经济体之一,一个仰仗旅游业创收的国家,服务业竟如此不成体统。我还没有说,第一顿饭的第一盘菜就有一只苍蝇做佐料;他们的餐具真的不能细看,油渍或之前的食物还糊在上面;道路边,延绵不断的,我们是花草,他们是垃圾;旅程中我们比他们更饿,他们的菜,不是我们的菜。。。

但到埃及第二天起,我们对一切都见怪不怪了。对于许多埃及人来说,除了一点点钱,他们什么也想不到,什么也看不见。你还能指望什么?当然,问题最大的是政府。我好奇,这个国家的政府是个怎样的存在?

重要的事说三十遍,大家假装听不见!

我们到了沙漠牧民家,他们就要保守淳朴一些,孩子们得点吃的好高兴,给他们照相也不会被追着要钱。

重要的事说三十遍,大家假装听不见!

养了几只小羊

重要的事说三十遍,大家假装听不见!

几只骆驼乖乖匍匐待命

重要的事说三十遍,大家假装听不见!

他们的家,没有电,蚂蚁大如黑豆,哦,为什么他们喜欢向中国人要清凉油,原来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