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

2017年8月7日至9月7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四川省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並於2017年12月22日向四川省反饋了督察意見。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有關省領導任副組長,省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和省政府常務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和部署,研究制定了《四川省落實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以下簡稱《整改方案》)。

《整改方案》明確要求,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並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改善城市結構、改進生產生活方式,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整改目標為: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到位,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態環保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到2020年,全省未達標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3.5%,冬季持續霧霾天數明顯減少;全省地表水87個國控考核斷面達到或優於III類的比例達到81.6%以上、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III類比例達到97.6%以上;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全面完成“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各項約束性指標任務。

對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提出的4個方面問題和1個方面意見建議,梳理了5大類89項整改任務,制定了《四川省落實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單位、整改時限、整改目標、整改措施。其中,15項重點整改任務由省領導牽頭督辦。嚴格落實整改“銷號制”和按月“交賬制”,做到問題不查清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堅決把督察反饋問題全部如期整改到位,確保任務清晰明確、措施有的放矢、整改高質高效。

在堅決完成督察整改任務的同時,舉一反三,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建設,制定了7大類32條強化措施。一是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並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壓緊壓實環境保護責任,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要求,修訂完善《四川省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方案》;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評價,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落實生態功能區差別化考核制度,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環境問題線索定期移交移送機制,將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實績作為幹部考核評價、獎懲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將各級環境監測監察執法運行經費和能力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二是堅決以生態環境保護硬約束推動綠色發展。優化空間開發佈局,開展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推動開展成都平原戰略環評,全面落實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完善環境准入制度,倒逼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調整、城市結構改善和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依據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制定產業規劃,不斷完善地方標準體系,落實排汙許可制度;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全面實施重點行業企業強制清潔生產審核。三是以全面落實河長製為重點堅決打好碧水攻堅戰。強化規劃引領,認真落實《四川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編制出臺“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強化流域環境承載約束,堅持水環境質量底線和水資源利用上限,完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科學劃定岸線功能分區邊界;強化重點流域水環境整治,強力推進河(湖)長制工作,大力實施《四川省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四川省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推進德陽、綿陽磷化工企業和磷石膏堆場整治;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持續鞏固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成果,加快推進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加快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四是以區域聯防聯控為重點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進一步優化成都平原地區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大力實施“氣化全川、電能替代、清潔替代”工程;強化汙染整治,全面實行工業汙染源清單管理,深入實施減排、抑塵、壓煤、治車、控秸“五大工程”,持續開展“散亂汙”企業清理整頓;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強施工揚塵、道路揚塵和堆場揚塵管控,加強車、油、路綜合管理;深化區域聯防聯控,以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三大區域為重點,實行區域內規劃、標準、監測、環評、執法、信息公開“六統一”,強化川渝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合作。五是以生態破壞問題整改為重點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劃好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推進生態保護地違法違規問題整治,確保各類生態保護地內違法違規問題有效整改到位;全面推進水生態修復,落實下洩生態流量等生態保護措施,依法依規處置小水電開發問題,實施溼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力度;持續開展綠化全川行動,加快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推進生態脆弱區治理,實施草原生態破壞專項整治,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高質量高水平推進九寨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提升。六是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夯實環境安全基礎。切實強化環境風險防控,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和協調機制,依法科學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加快推進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組織實施《四川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2017—2022年)》,開展重點行業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和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執法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加強垃圾滲濾液汙染治理,加快推進城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七是以強化生態環保治理體系為重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進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探索按流域設置生態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加快推進全省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健全生態環境監管機制,嚴格環境准入制度,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政策體系,設立省級“以獎代補”專項財政資金;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四川省汙染防治激勵約束資金管理相關辦法,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逐步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系,加快地方性法規修訂,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在公安機關探索設立環保警察,在人民法院設立環境與資源審判庭;健全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環境保護職業榮譽制度。

下一步,四川省將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和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將整改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抓緊抓好、落實見效。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問題整改為重要契機和強大動力,推動全省上下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再深化,對落實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力度再加大,對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各項部署再完善,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和持久戰,整體提升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進一步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為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8年5月2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