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血井”背後的歷史,圖說日軍在洛陽西工集中營對戰俘的虐殺


日軍對河南的侵略分兩個階段,1944年以前首先佔領黃河以北和隴海路東段的豫北、豫東地區,並在新鄉、開封等地成立了戰俘勞工集中營;1944年,日軍為打通平漢線組織了“一號作戰”,在河南組織了豫中會戰,佔領了豫中、豫南和豫西地區,並在鄭州、洛陽、偃城等地建立了戰俘勞工集中營。規模比較大的是洛陽集中營。圖為洛陽集中營關押戰俘勞 工的舊營房遺址。〔何天義研究室拍攝〕

洛陽戰役是豫中會戰時國民黨軍防守抗擊最頑強的戰役,也是損失較大的戰役,加上洛陽戰役前後的作戰,國民黨軍被俘達數萬之多。除戰場上被殺害者,洛陽集中營關押的戰俘達兩三萬之多。1954年7月,洛陽市公安局組織民工對張法娃的土井中的戰俘遺骨進行發掘,遠處的圍牆和大門,就是當年的洛陽集中營。〔何天義主編:《日軍侵華集中營—中國受害者口述》,第293頁〕

因為日軍指揮豫中會戰的第十二軍原駐濟南,參加洛陽作戰的主力師團一一〇師團原駐石家莊,在洛陽集中營俘虜人滿為患、無法容納時,日軍即把洛陽戰俘向石家莊、濟南的集中營轉移。圖為洛陽西工集中營虐殺俘虜後掩理屍體的血井,井旁堆放的是從井中挖出的158個頭顱和一大批屍骨。


馬貴德,山東省廣樂縣人。1944年5月,被日軍抓到洛陽集中營當苦力,給戰俘做飯,目睹了戰俘的苦難生活,親眼看見日軍把一些活著的戰俘扔到張法娃的井裡。圖為1954年為人民檢察機關審判戰犯時作證留影。

被告上坂勝在庭審記錄上簽字畫押。

洛陽集中營從成立到結束,雖然只有一年零三個月,但日軍對中國戰俘的虐待卻很殘暴。日軍把戰俘從洛陽押往石家莊時跨越黃河的長途行軍,不少戰俘因傷病體弱、飢餓炎熱走不動,被日軍刺殺在沿途,隨後,日軍強制洛陽集中營的戰俘在酷暑中拆除洛陽以西的隴海路,又在數九寒天修築洛陽以東的隴海路。短短8個月,就有1萬多戰俘勞工死在隴海線上。圖為被告上坂勝繪製的洛陽俘虜收容所平面圖,總面積6026平方米。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二十卷《虐殺戰俘與奴役勞工》, 何天義等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