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擬出臺限薪令 球員好日子到頭了?

五一小長假剛結束,球迷又被足協的一項“新政”吸引了眼球:擬從2021賽季,中超、中甲俱樂部將開始執行限薪令。小長假之前,足協又組織中超、中甲俱樂部的財務總監齊聚新疆,開會研究未來的限薪政策。儘管會上要求大家保密,但小長假後就被媒體爆了料。按照計劃中的限薪令,從2021賽季開始,中超中甲俱樂部,一線隊球員的轉會費+工資+簽字費的總額不得超過俱樂部上一年度總收入的75%。儘管會上未最終確定執行的百分比,但限薪已勢在必行。

足協擬出臺限薪令 球員好日子到頭了?

A.解讀“新政”

2021賽季職業足球俱樂部每年用於支付已註冊的一線球員(不含預備隊)的薪酬類支出(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簽字費等所有與人工成本相關的支出)不得超過全年盈虧平衡計算中收入總額的75%。如有俱樂部超過了75%,中國足協將認為其不符合財務監管要求。

解讀:這個最終收入比例到底是多少沒最終定論,會上有俱樂部提出80%,個別囊中羞澀的俱樂部甚至認為50%才好。按照足協過去的行事風格,讓你討論,但最終決定權在自己手裡。值得關注的是,75%是“收入總額”,而不是盈利總額。如按照盈利標準來算,中國的職業俱樂部除連年高價賣人的遼寧,都不能引援了。如達不到標準,將不能註冊。2021賽季開始實施,就意味著算上本賽季尚有三個賽季緩衝期,屆時除個別球員外,大牌球星的超級合同也將結束。

收入的部分總共包括8大部分,各俱樂部必須對各項收入金額進行細分,單獨披露以下收入項目情況:1.收入—門票;2.收入—贊助和廣告,以及其中對集團實體及其他關聯方收入;3.收入—轉播權;4.收入—參賽費;5.收入—特許商品銷售;6.收入—賽事獎金及津貼;7.收入—球員租借;8.其它收益。

B.新政難題

1.“陰陽合同”或再現

1996年中國足協曾頒佈“限薪令”,當時隊員的月工資不得超過12000元/每月,這個規定一直執行到中超聯賽元年。後來因聯賽陷入低谷,足協也不再要求執行這個規定。可當時搞足球的企業普遍存在一定的投機行為,即使以最高的工資標準引進球員也吸引不來好球員。為防備中國足協檢查,他們和球員之間有兩份合同,符合規定的叫“陽合同”,不符合規定的叫“陰合同”,這已成為中國足球界公開的秘密。按照足協最新的時間表,進入2021賽季時,各傢俱樂部的八項收入將決定下一個賽季的“錢景”。為留住核心球員,陰陽合同就必須再現。目前中國足球的投資人都清楚,想在足球上賺錢是不現實的。上有政策,下面一定有對策。

2.足協怎麼查賬?

2017年,足協要求各俱樂部將賬號全部上報,如有不上報的賬戶被足協差出後將予以嚴懲。可事實上,這個賬查起來非常費勁,不是一般的財務人員能搞明白的。當年的渝沈之戰後,中國足協也是查了賬,結果一無所獲。可足球反腐大潮到來後,當事人承認了這場比賽存在“內容”。也就是說,從賬本上找問題是很難的。

C.他山之石

目前的西甲,每賽季球員工資和轉會費的總和以俱樂部收入的70%為限。英超的最新規定2016~2019這三個賽季,英超俱樂部支付球員的年薪總額將不能超過6700萬英鎊、7400萬英鎊和8100英鎊。

有此一招

中超引入超級贊助商……

中超俱樂部如果有一個超級贊助商,就可以讓足協的限薪令成為廢紙!我們2010年聽說過“歐足聯財政公平法案”,並且在2013~2014賽季開始實行,基本核心內容就是逼著你達到收支平衡。當然也給了一個緩衝期,那就是“法案”實行第一年虧損最多為4500萬歐元,2015~2018年間最大虧損可以為3000萬歐元。不過2014年5月,歐足聯宣佈曼城和巴黎聖日耳曼隊因違反規定,共遭到6000萬歐元的重罰。隨後一個賽季,兩傢俱樂部就達到了歐足聯的要求。

曼城是這樣做的。曼城背後是阿聯酋財團,他們的胸前廣告是阿聯酋伊蒂哈德航空。遭歐足聯罰款後,伊蒂哈德航空在前合約未滿的情況下,馬上調整贊助費——從4000萬英鎊升格為8000萬英鎊。2011年伊蒂哈德航空冠名曼城主場,10年合同總價4億英鎊,也就是說一年4000萬英鎊,再加上續約合同8000萬英鎊,伊蒂哈德航空一年就贊助曼城1.2億英鎊,約為1.36億歐元。

打破中超的限薪令,看來還真需要一個伊蒂哈德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