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能力擊沉美國航空母艦嗎?

糊塗畘悳



航空母艦一詞的理論由來是由法國著名發明家克雷曼·阿德在1909年闡述的,他是世界上首次描繪了軍艦和飛機結合的人,其想法和理論被其他國家不斷的完善和證實。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運用和效果驚豔了世人的目光。但其高昂的軍費負擔和極其精尖的技術和材料要求使世界很多國家都望而卻步,包括一些一流的國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仍舊擁有著十數艘超越常規航母的核動力航母,並且具備著隨時建造航母的能力,最強的時期甚至達到了一年五十艘的驚人數據。其工業體系的完備和雄厚讓人震驚,而顯然貌似頹廢的俄羅斯也具備著這樣的軍工體系。但俄羅斯對於導彈的研究和發展更為注重,所以美國的航母對於其他國家或許極具威懾,但對於俄羅斯而言,並沒有太過亮眼。



(超音速“匕首”導彈)

雖然現代航母的作戰體系和作戰方式更加完備和先進,但對於同樣發展著軍事實力的俄羅斯而言,仍舊有些打擊甚至毀滅航母的能力,畢竟航母只是一種作戰工具,而戰爭打的是卻是資源和經濟和工業體系等綜合國力。



現在俄羅斯除了擁有“依斯坎德爾”、和被《中導條約》限制而銷燬“奧卡河”兩款路基戰術導彈擁有者毀滅航母的能力以外,還有一款更為先進的“匕首”超音速導彈。此外,俄羅斯肯定還擁有著其他戰略戰術手段擊毀航母,更不要說俄羅斯還擁有著世界最強最多數量洲際彈道導彈。

所以說,美國的航母並非是“無敵的”,只要俄羅斯與美國真的爆發戰爭。可以預見,美國的航母絕對是俄羅斯軍事打擊毀滅的優先目標和重點“照顧對象”。



(杜魯門號航母)

至於,美國在地中海策應敘利亞局勢的“杜魯門號”航母與駐敘利亞軍事基地的比較,假若衝突起來,美軍也未必能佔多少光。

所以說不要因為俄羅斯的航母和海軍型號老舊而瞧不起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其原因不光是俄羅斯的軍事發展領域和重點不同與美國。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具備著與美國在軍事上一較高下的實力。

所以俄羅斯有沒有能力打擊美國的航母,答案不只是有,更具備著摧毀其艦隊的實力,只是代價相應會有些高罷了。


楓落天下秋

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軍事問題,不能憑著感覺就信口開河。我認為,在不動用核武器的情況下,俄羅斯擊沉美國航母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在戰時的海戰中擊沉美國航母是極小概率事件,而如果僅憑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就想擊沉美國的“杜魯門”航母則是完全不可能。擊沉美國航母需要體系作戰,世界有是有國傢俱備這樣的能力,但目前不是俄羅斯。


在討論擊沉美國航母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美國航母的編隊及其防禦體系

航空母艦不會單獨行動,出動時是一個包括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常規潛艇和核潛艇、艦載機組成的一個龐大編隊。它的防禦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縱深防區,距離航母約400公里,主要防禦力量是艦載機(包括預警機、戰鬥機和偵察機)以及遠程雷達負責探測和應對空中威脅,反潛機和攻擊核潛艇負責探測和應對水下威脅,其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二是區域防禦區,一般距航空母艦45~185公里。在這個防禦區域內,除了艦載機外,還有整個護航編隊的防空導彈系統,負責攔截來襲導彈,構成一個區域防空網;以及航母編隊的幾十架艦載直升機擔任中程反潛作戰任務,和搜索救援任務。三是點防禦區,距離航空母艦45公里左右,通過各種艦載雷達,“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和電子戰系統對來襲導彈進行點防禦。也就是說,在能夠確認美國航母方位的情況下,美國的一個航母編隊可有效控制半徑為600公里的海域,打擊半徑可以延伸到1500公里。俄羅斯想突破這1500公里防禦半徑很難,後面再說。

此外,生產航母需要一種特種鋼材,世界上就沒有幾個國家能夠生產,美國的航母在入役前都要接受爆破測試。而2005年美國一艘退役的航母在連續進行25天的爆破後才沉入海底。


打航母最難的還不是突破1500公里的防禦半徑,而是在於如何發現航母

任何一個國家的航空母艦都是國家戰略資產,如果那麼容易就被發現陣位就意味著有很大的概率被擊沉。

戰時航母的陣位是一國的最高軍事機密。有人說,不是可以通過衛星來發現航母嗎,在網上有很多航母的高清照片呢,這是一種誤解。因為網上的照片是在航母靜止不動的情況下拍攝的,正常通過衛星獲取航母方位的程序是先通過偵察衛星對相關海域進行掃描,發現可疑目標(這是很難的,因為航母和郵輪區別不大),然後再通過高清分辨衛星去對可疑目標進一步分析,然後才能確認是不是航母,這其中耗費的空間和工作量是巨大的,不可能對所有的可疑目標一一排查。而且就是確認了這是航母后,可能也是過時的情報,因為在戰時航母的移動速度是非常快的(艦載機飛出去以後不會飛回原來的地方,回來時是飛向事先確定好的集合點)可能不在原來的位置了。那麼通過偵察飛機和潛艇呢,突破防空和反潛網就很困難。有人說前蘇聯通過飽和導彈攻擊不可以擊沉美國航母嗎,但是首先你得有發現航母的能力,其次反艦導彈的作戰半徑不過200多公里,你的艦隊和潛艇能夠突破到這個距離嗎?


擊沉航母需要體系作戰,但俄羅斯目前不具備這樣的體系作戰能力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擊沉美國航母是一個系統工程,有一半取決於偵察預警體系。而單純地依靠飛機、潛艇或者軍艦某某一種作戰工具是無法擊沉航母的,甚至連擊傷它都很困難。那麼俄羅斯現在敘利亞有哪些武器呢:圖160戰略轟炸機,這是一種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有很強的突防能力,但它是上個世紀70年代設計的產物,至今已經服役了超過30年,已經不適應當前的軍事理論和作戰需要(俄羅斯曾向鄰國推銷這型飛機而被拒絕),它能否突破美國航母的防空網是個未知數,

即使能夠突破併發射導彈那又如何呢?目前世界公開的一種專門打擊航母的導彈,如果進行飽和攻擊的話,至少需要46枚才有擊沉一艘美國航母的可能性,而一枚這樣的導彈價格相當於一噸黃金,即使這樣,如果能夠打沉也是值得的,可俄羅斯沒有能力生產出這樣的導彈。至於說蘇57,更不值一提,因為它還沒有服役就已經遠遠落後於鄰國的五代戰機,和F22乃至F35都不在一個量級上,連印度都不願意買,靠什麼去突破F22的防空網?對付航母的最好武器就是自己的航母編隊,可是俄羅斯唯一的航母還在大修,而且性能落後,俄羅斯地中海分艦隊的那十幾艘軍艦已連接近航母都困難。至於說核潛艇,這倒是俄羅斯擊沉美國航母的唯一希望,但如何突破美國航母編隊的反潛網是個大問題,而且又回到了第一個問題:如何發現美國航母?


擊沉美國航母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不能信口開河。如果靠著嘴巴能夠擊沉美國航母的話,薩哈夫就是戰略資產了。俄羅斯擊沉美國航母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在戰時的海戰中擊沉美國航母是極小概率事件,俄羅斯的窘狀就是我們的過去,幸好我們強大了起來。

我不是軍事專家,回答也未必準確,但會用心認真地去回答每一個問題。


大笨蛋6703

雖然美國航母戰鬥群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機動戰鬥體系,但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可以擊沉。


即使在不動用核武器的情況下,俄羅斯軍方依然具備在常規作戰中擊沉美軍航空母艦的能力。

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霸權國家,美軍的實力更是全球第一。俄羅斯軍力稍遜一籌,雖然趕不上美軍那麼強大。就像俄羅斯軍方專家稱的一樣,俄羅斯擊沉美軍核動力航母的能力還是有的。


讓我們一起看看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標配:

通常配置1-2艘導彈巡洋艦,2-4艘導彈驅逐艦,2-4艘攻擊核潛艇,1-2艘快速補給艦以及其他支援艦船。另外航母本身搭載80-100架各型戰鬥機,伴隨的驅逐艦和巡洋艦搭載1-2架反潛直升機。按照這樣的軍力,基本上與一箇中等軍事強國的戰鬥力不相上下呢!

不過,也不是說就是無敵艦隊了。那麼,俄羅斯將以什麼樣的武器進行攻擊呢?

1、俄羅斯海軍有威力強大的遠程轟炸機和攻擊機群,以及型號眾多、性能各異的中遠程空對艦導彈。不過必須進行飽和攻擊,即使美軍提前預警並能攔截一半也沒關係,照樣可以癱瘓美軍一個航母戰鬥群。

2、當然是殺手鐧-俄羅斯的攻擊核潛艇,可以形成水下狼群。目前俄羅斯有各型攻擊核潛艇和巡航導彈核潛艇約為24艘。俄羅斯攻擊核潛艇性能那是毋庸置疑的,其配備了性能居於世界前列的潛射超音速反艦導彈。不誇張地說,只要有一枚能夠有效命中美軍航母就使它喪失戰鬥力,有3枚以上命中則會擊沉美軍航母。

總之,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的俄羅斯擊沉美軍航母的能力不容置疑!


東震木

這是一個理論問題,理論問題還得從理論上解決。俗話說,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俗話又說,瞎貓還會碰上死耗子,萬一俄羅斯這隻"瞎耗"碰上美國這隻正在打盹的老虎呢?關鍵的問題是戰爭中擊沉一艘航母並不具有決定意義。日本偷襲珍珠港,使美國遭受了史無前例的損失,那又能怎樣?

航母的歷害就在於攻防構成了一個體系,解決了矛與盾的關係。矛盾構成一個整體,矛來擋矛,盾來擊盾,從技術層面達到了無懈可擊的目的和要求。擊沉航母不但是技術上的事,還有戰術上的事,要求技戰術完美的結合。對於技術上落後的一方,戰術上的重要性就尤為可貴。美國的航母已經形成了最先進的戰鬥體系,一招致敵於死命的絕活,不但俄羅斯沒有,其它國家也少有。而群狼戰術和飽和戰術,也可以理解為碰運氣的招數,理論上講有可行性,而且有可能達到戰術要求,但關鍵的背景是除了此招,再沒有更高的招數。

擊沉美國的航母從技戰術講並不容易,但定位美國航母在哪裡更不容易。發現不了目標,連群狼與保和戰術的對象都沒有,根本談不到擊沉。鎖定目標完全是個技術活,目前靠衛星定位和巡航雷達完成。衛星識別和分折過程過於複雜,對於遊動目標捕捉和定位準確率並不高。美國航母的預警範圍半徑最大可達1500公里,巡航偵察一般很難進入這個範圍,沒等你發現航母,航母就可能發現了你。目前來看,俄羅斯還沒有較理想的技術突破這一關。

拋開定位航母這一難題,回到技術層面看,俄羅斯對付美國航母的有效武器,一是戰略轟炸機圖_160,但能否突破航母防禦體系實在是個問題。二是核潛艇。俄羅斯的核潛艇還是一件能拿的出手的武器,雖然是蘇聯時代的產品,但它的基本性能和先進性並沒有落伍,經過適當的更新改造,參與現代戰爭沒有問題。俄羅斯有二十幾艘核潛艇,有群狼的基礎。但美國航母體系,同樣具有超強的反潛能力。到底誰歷害,還得在實戰中見高低。但這也是此一時彼一時的事,很難下定論。

總體上看,俄羅斯能否擊沉美國航母,不會脫離美國和俄羅斯軍事實力對比這一範圍,俄羅斯常規武器落後美國這是基本事實。所以,俄羅斯才經常提起核武器,常規武器比美國強,還提核武器幹什麼?


吉祥如意170587193

美國航母打擊群

1.俄羅斯使用戰略轟炸機攻擊美國航空母艦。俄羅斯現有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是圖-160,最先進的戰鬥機是蘇-57,分別對應美國的B-2與F-22。美國的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已經遊弋在地中海,還有16艘護衛艦。而俄羅斯在地中海沿岸,敘利亞境內有赫邁米姆空軍基地,可以集中所有的圖-160戰略轟炸機、和蘇-57戰鬥機,不計代價,擊沉杜魯門號航空母艦。

圖-160戰略轟炸機

2.俄羅斯使用戰略核潛艇擊沉美國航空母艦。二戰時期,德國海軍將領鄧尼茨發明了狼群戰術,即集結多艘潛艇,攻擊英美海軍艦隊,取得重大戰果。俄羅斯海軍完全可以仿照狼群戰術,以多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組成了狼群,攻擊美國航母戰鬥群。雖然反潛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但是如果俄羅斯不計潛艇傷亡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以犧牲多艘核潛艇的代價之下,擊沉一艘美國的航空母艦。

北風之神級核潛艇

3.俄羅斯使用遠程導彈擊沉美國航空母艦。俄羅斯最新型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射程可達11000公里,誤差在150米-200米之間。美國太平洋艦隊下轄的第七艦隊總部設在日本的橫須賀港。美國里根號核動力航母隸屬於第七艦隊,經常停泊在橫須賀剛。以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的射程、威力和精準度,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射,擊沉里根號,非常有可行性。

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

歡迎大家討論,俄羅斯是否還有其他方法,擊沉美國航母?


美國觀察室


“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它目前正在地中海。

美軍航母編隊的巨大打擊能力,早在1950年代就是蘇聯軍隊頭大、頭痛的問題!這種“海上機動機場”可以在任何海域對蘇聯發動進攻,甚至由於艦載機可攜帶核彈……對蘇聯的核打擊的靈活性就更高了!

為了打擊“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蘇聯海軍在1960年代初就進行了“打航母”的戰法研究!最後研究的成果就是採用“空天海潛”聯合偵察,也就是說:由“海洋監測衛星”首先發現美國航母編隊→再由遠程偵察機(通常都是“熊改”遠程偵察機)精確發現編隊→或者電子偵察船跟蹤伴航→有條件的核潛艇也參與跟蹤,也就是使用多種偵察手段知道美軍航母編隊在哪。
曾經打擊航母編隊的利器:“逆火”轟炸機和它機翼下面的“王魚”巡航導彈。

如果需要對航母編隊進行打擊,仍然要使用“空海潛”,聯合遠程打擊……就是空軍使用“逆火”轟炸機(更早一些的是圖16“獾式”)攜帶超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打擊航母,這些超大型導彈戰鬥部都在1噸左右或者是35萬噸核彈頭,航母要是被命中2~3枚就會失去戰鬥力。

而水面艦艇,主要是70年代末的“基洛夫”級或者“光榮級”發射“花崗岩”這樣的超大巡航導彈,但“花崗岩”雖然射程550㎞,由於受地球曲面的影響需要使用衛星或者其他飛機中繼;而水下則使用專用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同樣發射超音速巡航導彈對航母編隊進行打擊。

總體來說蘇聯解體以前,蘇軍對抗航母編隊就是這個戰法:提早發現、精確跟蹤、飽和打擊。最後的飽和打擊需要一次發射超過96枚的大型超音速導彈,這樣才能阻塞“宙斯盾”的火力通道和艦載預警機的預警通道……也許會有4–10枚導彈突入航母編隊的防禦圈,進而擊中航母!
蘇聯時代反擊航母編隊的利器,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國力一落千丈!軍事力量也斷崖式的跌落!但是,美國的航母編隊威脅卻是有增無減,隨著科技的進步,不但原有“尼米茲級”更加強悍的,隨之而來的又出現了“福特級”,相反昔日的“紅海軍”嚴重的倒退!全軍沒添置一艘5000噸級別的新艦,大部分大型戰艦都是70後、80後,艦齡已經進入了“晚年”!


面對美國的戰略擠壓(北約東擴)
和核動力超級航母的戰術威脅,俄軍只能“撿拾起蘇聯時代”的抗擊航母的戰法,但是武器裝備的陳舊,已經沒法在全面出擊了,只能在“蘇聯遺產”當中挑選。

首選就是“奧斯卡級”核動力巡航導彈潛艇,這種艇就是當年對付航母編隊專門開發的!從圖片上看他非常的“肥碩”,原因是潛艇耐壓殼與非耐壓殼體之間安裝了“花崗岩”巡航導彈的傾斜角發射管。
兩舷


各12具發射筒,一共可以攜帶24枚巨型的“花崗岩”導彈。

奧斯卡憑藉:航程遠、自持力高、噪音小、攜彈量多……等特點,一直都是包括美國海軍在內的北約國家海軍“畏懼的幽靈”!動用各種偵察手段偵察它的聲學特徵,但始終沒有獲取!而一直到現在,俄羅斯海軍拿它當寶!很少讓它出航,寧可退役“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也要保留“奧斯卡級”,可見它的能力一直得到俄羅斯海軍的認可!

逆火轟炸機已經很老了!並且雖然是超音速,但是體積太大,航母編隊的艦載機可在800–1500㎞的距離就能攔截它(空中加油),這使得“逆火”突防變得越來越困難……急需採用新飛機和新的超音速巡航導彈(王魚/廚房這樣超大彈一般飛機根本掛載不了),最後選定了米格–31超大型截擊機做為新一代反航母的空中平臺,而空射導彈則使用“伊斯坎德爾”地地導彈的空射型(綽號:匕首)。由於米格–31體積大、飛行速度快,飛得高、載荷大……等特點完全可以替代“逆火”,並且“匕首”彈道式空射導彈速度更快,也更加難以攔截。

總之,從軍事裝備來分析,俄羅斯目前雖然沒有東風21/26一類的反航母彈道導彈,更沒有蘇聯時代那樣的本錢,只能根據現有的裝備為基礎提高與改善,不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還是具備一定的反航母能力的!

但是,軍事歷來服務業政治,擊沉航母也就意味著俄美關係已經突破了“鬥而不破”的外交層面,兩國之間的大戰並不是雙方願意看到的……,但是!擁有打擊航母編隊的能力,同樣也在告訴美國不要“輕舉妄動”!所以,有了“矛”才能築起“和平之盾”!


皇家橡樹1972

基本上不具有這個能力了。當然俄羅斯還是有導彈,有戰鬥機,轟炸機去打航母打,但是最重要的其實不是打這個能力,而是發現航母的能力。

當年蘇聯為了發現茫茫大洋上的航母編隊,採用的核動力雷達偵查衛星,能夠全天候掃描海面,但是衛星的圍繞週期比較長,尤其是對中低緯度時,再訪時間要數天,對於海洋的監視能力其實不咋地。而且別看衛星飛的高,其實由於軌道週期非常固定,很容易被標準3之類的反導反衛星導彈給打掉,其價格高昂,在戰時安全性很差。哪怕是如此不靠譜的東西,俄羅斯現在也沒有了。

另外就是天波超視距雷達,這東西能夠監視2000海里之外的海洋,但是這玩意俄羅斯已經有不起了。

實際上俄羅斯目前能用的就只剩圖154電子偵察機對海洋的監視了,但是美國的電子戰能力還是很強的,再說美國艦隊實在不行就電子禁默啊,俄羅斯面對航母這種高機動性目標,實際上是完全沒有探測能力的。

上圖蘭德公司分析的結果,俄羅斯的A2AD的能力,橫座標為距離(單位千米),紅色內美軍失敗,黃色內美軍付出巨大代價後獲勝,綠色和藍色,就是說美軍吊打。至少蘭德公司只有那麼一點點覺得俄羅斯在近海(200公里內)能夠威脅到美軍。


木榮雨北

當然有這個能力了。

圖為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這些反艦導彈的射程很大,如花崗岩超過了600公里,而縞瑪瑙也超過了500公里,他們都是超音速的重型反艦導彈,飛行速度極快。另外核潛艇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潛伏跟蹤敵人的航母,冷戰時期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這樣可以方便一旦開戰就馬上擊沉敵人的航母,俄羅斯曾經公佈了一組奧斯卡級核潛艇在地中海跟蹤美國航母戰鬥群的照片,顯示在2016年12月,俄羅斯核潛艇持續跟蹤了包括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一艘、尼米茲級航母一艘、伯克級驅逐艦一艘在內的美國航母艦隊,美國航母艦隊全程沒有發現俄羅斯核潛艇,在俄羅斯核潛艇主動上浮出現後,馬上從歐洲調來一架反潛巡邏機搜尋,但是俄羅斯核潛艇又下潛離開了。

核潛艇才是俄羅斯海軍的最強力量。


這樣的事情很多,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的核潛艇都持續跟蹤過對方的作戰艦艇,甚至是核潛艇互相跟蹤,以此導致了蘇聯核潛艇出港後的一大戰術:大角度忽然180度掉頭看後面,這樣可以防止背後有敵人潛艇跟蹤,因為蘇聯核潛艇的聲納在前面,後面的聲納探測效果不好。對航母的跟蹤比如蘇聯海軍一艘核潛艇跟蹤美國航母薩拉託加號,在連續跟蹤3天,並且在其艦尾和艦艏分別執行模擬攻擊3次後離開。

俄羅斯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攻擊核潛艇和最大的戰略導彈核潛艇。


這些事例說明,核潛艇可以依靠其近乎無限的續航力,和超過30節的最大水下航速,持續航行,從反潛艦艇的聲納網中突破,對敵人的主要艦艇進行長期的跟蹤,這一事實導致,一旦開戰,肯定會有航母被瞬間擊沉,這些航母可能在平時就已經被對方的核潛艇盯上並持續跟蹤了。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有能力,俄羅斯有足夠的能力擊沉美國航空母艦。


第一,移動速度


現代航空的速度最快32節,差不多60公里/小時。而反艦導彈和戰機即使進行高亞音速飛行,也在1000公里/小時以上,是航母移動速度的十幾倍。即使是速度比較慢的魚雷,也比航母速度快接近一倍。在這類武器裝備裡,航母是跑不掉的。


第二,護甲


航母的防禦能力並不算很強,只有近程防禦系統和武器,攔截幾枚反艦導彈雖然沒問題,但是如果面對導彈雨,也得被射成篩子。航母編隊雖然具備對空和對海防禦能力,但是無法同時兼顧。


而護航艦隊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協助防禦的作用,但是一旦艦隊被打掉,航母孤家寡人也守不住多久。而護航艦隊連幾枚反艦導彈都扛不住。


反觀俄羅斯,作為一個老牌軍事強國,最不缺的就是導彈、魚雷這樣的“黑長粗”。如果真的向美國航母“瘋狂輸出”,航母還真扛不住。


列舉幾個可以擊沉美國航母的俄羅斯裝備:


  • 65-76A“鯨魚”重型遠程魚雷:通過攜帶大量高性能烈性炸藥和強大的運行速度,可迅速對航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匕首”導彈:具備超強突防能力,由米格-31攜帶升空,可繞過反導系統直接擊沉目標。


  • 基洛級潛艇:實施水下包圍,名副其實的“海洋狼群”,是不是“夠粗夠大”?對著美國航母射幾發,穩穩的沉。


其實俄羅斯能夠擊沉美國航母的武器還有很多,作戰方法也很健全。真要打起來,美軍航母只不過是為5000名美國官兵定製的移動棺材。


國際觀察站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前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提出的"飽和攻擊"戰術理念。

冷戰時期,蘇聯為了有效的制衡美國強大的航母戰鬥群,特別研究了使用反艦導彈對美國航母的打擊能力。即利用水面艦艇、潛艇以及飛機攜帶大量的反艦導彈,對美航母戰鬥群實施高密度、高強度的打擊,以期提高反艦導彈的突防效率和打擊效果。

"飽和攻擊"從某種程度上說其實就是拼概率的的突防戰術:面對你的防禦網,我無休止的扔導彈總會有機可趁吧!

不過由於"飽和攻擊"對於武器發射平臺、武器儲備、指揮系統等都有極高的要求,所以世界上具備真實"飽和攻擊"的國家並不多。

而就在上個月,美國"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開赴敘利亞,在引發美俄局勢緊張的同時也讓人們不禁疑問:目前的俄羅斯是否有能力擊沉美國航母?

儘管俄軍方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許多人還是對俄羅斯有能力擊沉美航母表示質疑。俄羅斯前黑海艦隊司令科莫耶多夫就表示俄軍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即便是俄軍的"花崗岩"反艦導彈(俄海軍目前已列裝最大的反艦導彈)。

在科莫耶多夫看來,如今一支完整的美軍航母戰鬥群除了航母本身外,周圍還跟隨著包括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多用途潛艇以及預警機等在內的"多面打手",其形成的防禦縱深可以達到1500公里,而俄羅斯海軍目前的艦船和潛艇發射針對航母的導彈距離一般只有三百到五百公里。

也就是說,俄海軍艦艇想要打擊美航母,就必然會暴露在美航母的有效防禦範圍內!如果美軍啟用預警機,防禦縱深還會增加。不過,如果俄羅斯利用自己眾多的潛艇,並能秘密潛入有效攻擊範圍,也是有可能擊毀美航母的!是有可能!

我是軍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