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孩子不記事,大些再親自帶。怎麼看是否錯過孩子的敏感期?

花開的聲音KiKi

孩子長大後,雖然不記得三歲前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是刻在孩子潛意識當中的,不僅影響孩子的一生,而且影響孩子成長過程中母子的親密關係。



孩子三歲之前,言語表達有限,但孩子是靠聲音和氣味識別人。小時候你帶他的人,他靠聲音和氣味能識別你,並且能永遠記住你,對你有很深的依戀情感。


心理專家李瑾老師講,這就是你日後教育孩子的資本。如果孩子對你有依戀,你說的話孩子會聽。相反,等孩子大一些,你再接回來自己帶,你會明顯感覺到,母子之間有深深的隔閡,你說的話孩子不怎麼會聽。

所以說,我們再苦再累,最好還是親自帶孩子。養孩子的過程,既是辛苦的,也是快樂的。更不要說錯過孩子這麼重要的階段,錯過了,將來一定會後悔不已。


名師育兒

我認為“孩子三歲前不記事”這句話有待斟酌,相反,隨著大家對育兒知識的重視,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白“孩子三歲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未來”這個道理。

孩子小,不用親自帶,等孩子大一些再接過來的想法非常不成熟,但這恰恰是很多家庭的現狀,而且沒辦法在短時間內改變。

每個孩子來到世界上都是不容易的,他們對於身邊的事物非常陌生,需要一步一步地建立信任感,我們不能在孩子最需要媽媽的時候選擇離開。

雖然三歲前的記憶不會特別很深刻,但孩子和媽媽之間的親密關係是任何金錢都換不回來的,希望每一個媽媽都能考慮清楚這個問題,並用做出最有利的決定。

最後,我還要強調一點,如果你選擇陪伴孩子,那麼請高質量地幫助孩子成長,只要你用心觀察,努力學習育兒經驗,一定能夠明白是否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

願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愛笑寶媽歐丹丹

孩子的敏感期主要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0~7歲;

第二階段是從7~12歲。


孩子的敏感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歷程,主要培養孩子天賦的最好時機,如果錯過孩子的敏感期首先會扼殺孩子的天賦;其次會造成孩子性格的偏頗;然後是孩子變得極端。

我們要對孩子心懷尊重和愛意,要能及時捕捉到他生命中所有的敏感期,併為他打造一個適合他成長的空間,讓他的身心能愉悅地成長。

那麼,怎樣看是否錯過孩子的敏感期?

1、從孩子的語言中看

0~6歲都是寶寶學習語言的最佳階段,出生後就可以用臉部表情進行交流,再大點可以說、動、唱逐步增加語言內容,寶寶的語言發育過程基本是按部就班的成長。

2、2歲~3歲是寶寶的秩序敏感期,從環境、習慣、玩具中體現。

如喝水喜歡用同一個杯子;吃飯用同一個碗;要讓孩子每天作息有規律,他們的快樂就是來自『東西都在原來的地方』,秩序感由此而建立。

3、對孩子的動作敏感期

孩子在3歲三個月的時候就能雙腳離地跳了。從蹬腿、小手抓握、爬行、走路、跳、跑、穿衣脫衣、繫鞋帶、穿脫鞋等等,都是孩子動作敏感期,需要媽媽爸爸輔助和引導。

5、孩子的感覺敏感期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啟動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來感知和判斷周圍的一切,對色彩、聲音、形狀與組織特別有興趣,雖然有些是感知不到的,但身體的各種功能正在努力的發育和啟動,當寶寶有探索慾望時,一定要在安全的情況下儘量滿足。(主要對1歲半~3歲)

6、對孩子的書寫敏感期

3歲半至4歲半,這個階段是書寫敏感的高峰期,孩子一歲四個月的時候不喜歡握筆,有模有樣的,所以早點給寶寶塗鴉、亂畫是個明知的主意和方法。

7、對閱讀的敏感期

4歲半至5歲半,在這個階段是孩子閱讀的敏感期,閱讀越早開始越好。當孩子學會拼音與認識句子的結構,便能享受故事裡的情節並擁有閱讀的樂趣中。在這個階段每天堅持半小時親子閱讀時間,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生活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8、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

孩子在學會爬行或走路時,對地上的小東西會非常注意,常常看到大人看不見的東西,不僅撿起來自玩,有時更是放進嘴裡。(主要是1歲半到4歲)


所以,當孩:子的敏感期已過,就別再停留其中。一旦錯過了就很難再達到那樣的教育效果了。為了寶寶,家長們可要留意敏感期孩子們的需求和教育了,只要抓住了寶寶敏感期,正確教育,寶寶就能從中學到很多,也會成長很多。


大伽貓

這讓我想起我兒子小的時候,家裡很多人都不贊成他一歲的時候就跟著我旅行。六歲以前已經跟我走了很多城市,很多國家。我們一起在菲律賓看鯨鯊,在斐濟看瀑布,在澳大利亞喂袋鼠等等。

的確很多國家,很多城市。他已經不記得了。可是我從來沒覺得這些都是白走的。我覺得這些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就像孩子曾經吃過的飯,用雖然不記得吃了什麼,但都會轉化成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和能量。


言歸正傳,3歲以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

很多家長覺得太小了,放老人身邊吃飽喝好就可以,等以後上幼兒園,我們再教育再帶。事實證明,中國的老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絕對有道理的。

蒙特梭利把0-3歲這個年齡段稱之為“心理胚胎期”。

認為兒童在這個階段的發展與胎兒在子宮裡的生活有很多相似之處,此種發展要持續到3歲才告結束。這個階段是非常有創造性的階段,0-3歲的兒童以開始時沒有自己的意識,也沒有自己的意志,可以說從零開始,完全依靠自己逐漸形成和建立起不同的心理和能力。


在這個時期,兒童依靠他的敏感性,無意識地感受周圍環境中各種事物的特徵,獲得大量的印象,如生活習慣、風俗甚至語言等那些複雜的東西。所以說,家長的教育,引導至關重要。兒童藉助吸收性心智來適應生活。3歲前兒童雖然發生了很多重要的變化,但他對所發生的事卻記不住,可是卻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比如:口腔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執拗期等等。

因此,孩子在前三年的教育真的不容小視,有條件有能力的父母還是儘量自己去帶孩子,多去看相關教育的書籍。推薦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以上是我的個人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木棉的世界

孩子到3歲,家長才自己帶,肯定是錯過了很多兒童成長敏感期的。

題主也不用知道錯過了哪些敏感期,主要是怕你知道了,承受不來……

這裡重點說一下,為什麼孩子不記事,仍然必須家長親自帶。

3歲前,寶寶有兩個突出的行為特點

【1】無意識吸收 孩子的模仿能力驚人,我想你也深有體會。任何他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東西,小傢伙都要模仿。模仿的動作不知道什麼意思,比如有的寶寶的走路方式和媽媽幾乎是一模一樣。模仿的語言不知道什麼意思,比如聽到了髒話,他還當笑話一樣反覆講。有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但他聽到的聲音會儲存進大腦,為日後說話打基礎。美國做過一次調查,在4年的時間內,專業人士階層的孩子會聽到450萬個詞;勞動階層的孩子會聽到260萬個詞;靠政府福利救濟生活的家庭的孩子,則僅聽到130萬個詞。假設這些孩子的智力基因基本一樣,他們的語言經驗則完全不同,對今後的發展也產生深遠影響。這裡強調了給兒童提供豐富詞彙量的重要性。所以,不要覺得孩子不記事,就不說了就不教了,其實他只是暫時表現不出來他學會了,其實正在偷偷學呢。

【2】無意識抵抗 孩子2歲時,來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開始區分「我」和世界的界限,開始明白「我的」和「別人的」,突出表現就是喜歡說「不」,「不吃」「不要」「不去」等等,但寶寶並非真的想表達反對,這只不過是強調自己的存在,想表達「我」也是有思想要表達的意思。比如,家長問孩子吃不吃土豆,寶寶說「不吃」,但你把土豆放在碗裡,孩子一樣回去吃。

鋪墊了這麼一堆,終於可以回到題主的問題。也就是孩子不記事,父母就不親自帶,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原因在上面已說明。家長之所以要親自帶,是因為父母在兒童心中的地位與生俱來,兒童教育效果70%來自家庭,其他人都無法替代,很多教育責任只有父母盡到了,孩子才能學會,其他人無法代勞。

對於老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對於孩子,陪伴是最有效的教育。



貝貝要雞蛋

首先,先說說這幾年的敏感期。孩子3歲前出現的敏感期主要有:次序的敏感期、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小物體關注的敏感期。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顯。而如果父母在此加把力,幫助孩子更完美地成長,正是最好的發展時機。

其次,如果就為了讓孩子記住你這個媽,那太容易了,但是錯失的那三年,卻是無法逆轉,關鍵的三年。都說三歲看老,這三年是形成孩子性格習慣最關鍵的幾年,跟著老人長大的孩子,因著隔代溺愛以及留守兒童內心的缺失,普遍會變得在家橫在外膽小,缺乏安全感,語言能力,對外溝通交流,獨立性都會弱很多。


最後,時間飛逝,特別有了孩子後,從懷孕到生下他們,從餵奶,哄睡,到加輔食,從學抬頭,翻身,坐爬站走,從咿咿呀呀學語到清晰的蹦出單詞,再到成句的交流,一點一滴都是父母特別是媽媽們心中最甜蜜的收穫,再苦也值。而這每一次的飛躍,我們都不想錯過。

補充一句,其實孩子大了後,真的會最懷念那頭三年,珍惜吧!

所以,再苦再累,也要加把勁自己帶,看著他們對我們那無條件的愛,那是最美的幸福。

我是糯米麻麻,一對兒女,專注快樂科學育兒,讓我們相伴同行,做一枚溫和而堅定的母親而努力,歡迎關注!

糯米麻麻

我之前也是一位這樣想的媽媽們,現在為此後悔不已。

俗話說“三歲看到大,六歲看到老”,三歲之前,雖然孩子不記事,但是他所經歷的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會刻在他的潛意識裡,指導著他之後所有的人生。如果你錯過這個階段,那麼必然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你與孩子的關係無論怎麼努力都密切不起來。

1. 從父母來說,父母覺得反正他不記事,三歲之前誰帶都沒有關係。關鍵是三歲後把他帶在身邊,他不可能像出生的時候就是一片白紙。他身上會留下之前帶的人留下來的種種,你會發現那好像不是你的孩子,你對他的接受程度遠沒有從小帶大的孩子那麼好。

2. 從孩子來講,他自己也經歷環境和帶的人轉換,他跟後面帶他的人就有著天然的隔閡,他跟父母會有種距離感。

3. 而且這種轉變也會影響到他的性格。這樣的孩子要麼超乎尋常的乖巧,要麼不可思議的叛逆,他失去了做一個正常孩子的一些非常基本的東西。

所以,千萬千萬不要這樣想這樣做,

從出生甚至從懷孕開始,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已經開始影響孩子,父母千萬千萬慎重慎重。‘


三寶媽媽育兒經

我家寶寶出世的時候,我婆婆過來幫忙坐月子,當時她就說,等斷奶她就要帶寶寶回老家,還說:怎麼可能長期住在這裡??

當時一聽,整個人都懵了!一直以為她至少會在我家幫忙帶到上幼兒園結果卻是這樣??

她說,等讀幼兒園才送回來我們自己教。

在她的意識中,三歲前的小孩只需讓他吃飽穿暖,有得玩就行,我反對這種觀點。

第一,從情感上,不是自己帶大的小孩肯定會有隔閡,我就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我一直跟爸媽親不起來。而且,我深刻地記得,當年離開外公外婆回自己家上小學時那份煎熬,我不會讓我的寶寶經受這份折磨。

第二,在啟蒙上,三歲前是很能培養興趣、發現孩子認知規律的階段。在三歲前,我家小孩就對塗鴉、顏色、形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所以,我會給她買各種塗鴉工具讓她感受不同畫筆不同紙張帶來的不同體驗,買玩具也有意識地挑選一些跟顏色形狀分類相關的益智玩具。現在她上幼兒園,對邏輯啟蒙類的繪本也很感興趣,這與三歲前的"玩"絕對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既然打算生,就得竭盡全力自己帶,陪伴遠比我們想象中要重要很多!


苡葉凝霜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對某一種事情有非常大的興趣,但是時間比較短,錯過了就錯過了,不會有下一次了。比如說一般寶寶在一歲半的時候是語言敏感期,他可能會喜歡看你口型,聽你說話,而你錯過了,孩子也就放棄了跟你學說話的事情。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非常寶貴,我們作為父母儘量不要錯過,否則將來可能會非常後悔。


瑋龖

0–3歲是一個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是智力發展和個性品質形成的關鍵期。0–3歲幼兒心理發展包含了許多方面,其中感知覺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緒和情感特點、意志特徵、氣質特點、自我意識水平等都是發展的重要方面。“三歲定終身”。可見,孩子的心理發展不是以成人的標準來定的,而是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在成長。而孩子在最初幾年的成長中,也的確有他們自己的敏感期。



荷蘭科學家德弗利斯研究的“動物的敏感期”表明:敏感期發生在生物的初期階段,它們會在一段時期內的某些方面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敏感性。敏感期具有短暫易逝的特徵,並且只在為了獲得某種特性時表現出來,生物一旦獲得了這種特性,敏感性就消失了。這種特性是藉助短暫的刺激和潛力獲得的。如果家長在孩子敏感期內悉心的引導,那麼孩子的智力和潛力就能得到更大的開發。如果孩子在敏感期沒有按照敏感性的“指揮”行事,那他們就會永遠失去這種天賦的能力。

潛能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會事半功倍。

除了敏感期對孩子智力的影響,而父母對孩子情感的缺失和心理的發展也是有影響的。

媽媽幫裡的冰冰,就說了她的經歷:在孩子出生三個月的時候,她就把孩子送回老家,讓公公婆婆照看孩子了。因為當時冰冰的事業在上升期,並且經濟條件也欠缺。更重要的是家裡的雙方老人都勸冰冰:孩子小,也不記事,等孩子大些了,再回來上學,孩子還是跟你親。雖然冰冰也猶豫過,可考慮到現實的生活,咬了咬牙,還是送回去了。孩子三週半回來上的幼兒園。剛回來的時候,經常發脾氣,鬧。現在不鬧了,可是在幼兒園也很內向,不怎麼跟小朋友玩,孩子對媽媽爸爸也不親。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強,吃飯還要追著喂。冰冰說: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她寧願自己當時辭職自己撫養,就算日子過的緊點,可也不用像現在這麼糟心啊!



有時候,我們認為是在省事的方式,會以另一種方式還給我們。自己親自養大的孩子和別人幫忙養大的孩子,不說孩子的智力發展,只說我們對孩子和孩子對我們的情感都是不一樣的。親自養大的孩子,父母會更有耐心,更包容,而孩子對父母也會更依賴,更親密。


現在社會,因為社會節奏太快,生活壓力也大,很多年輕的父母都忙於工作,也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可是孩子在最初的三年,需要父母悉心照料。如果祖父母可以幫忙帶,有的父母也樂於接受。但是我特別不贊同把孩子完全讓老人帶。最好的方式應該是祖父母幫忙帶,父母在下班後或者休息日的時候多陪伴照顧孩子,這樣工作和孩子都照顧到了,雖然父母會付出更多,更辛苦,但為了讓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關愛,就算辛苦一些也值了。讓孩子聰明健康,快樂幸福的成長,不是我們每個父母的願望嗎?

我是小羽媽咪愛baby,分享愛的育兒理念,感受家庭生活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