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誕生是一段覺醒的中國人抗爭的故事,你知幾何?

她是一個漢字,讀音為tā ,左右結構,部首為女,總筆畫數為6。“她”是現代漢語裡常用的一個人稱代詞,專指第三者的女性。

“她”的誕生是一段覺醒的中國人抗爭的故事,你知幾何?

近代以前,中國本無區分男、女和第三人稱單數代詞的傳統。幾千年來,似乎無人覺得有作此區分的必要。但隨闃白話文運動的興起,西方語言特別是英語的東漸,這一問題就逐漸出現和凸顯出來。

在古文裡,作賓語的第三人稱用“之”字表示。後來白話文興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運動”前後,有的文學作品也用“伊”字來指女性。1918年,我國新文化運動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詩人和語言學家劉半農在北大任教時,第一個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一時轟動全國。這種現象一出現,就遭到封建保守勢力的攻擊和反對,但卻很快得到人民群眾的承認、稱讚,並被廣泛使用,各種字典也都收錄了這個字,此事在當時文化界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漢語中沒有字與英語“She”相對譯,因此最初翻譯“She“時,常譯成“他女”、“那女的”。由於“她”是常用詞,往往造成成篇累牘的“他女”“那女的”,看上去和讀起來都感覺十分別扭。後來人們又借用吳方言中的“伊”來專門代表女性第三人稱單數,並在晚清和“五四”前後成為一種趨勢。像魯迅、周作人等現代作家的作品中,就慣用“伊”字來專指女性。

試想She walks in Beauty本是她在美中行,結果變成那女的在美中行是多麼怪異。又如她在睡夢中、她在叢中笑等等,腦補下會成怎樣?

“她”的誕生是一段覺醒的中國人抗爭的故事,你知幾何?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雲,

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遊。

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劉半農 1920.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