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虎山的鎖龍井(轉載)

巴爾虎山的鎖龍井

文/劉希千

巴爾虎山的鎖龍井(轉載)

史載法庫在遼代叫昌平堡,魚梁是清代時法庫的名稱,法庫有著名的巴爾虎山,當地人也叫“八虎山”。八虎山位於康法兩縣交界處,南坡是法庫四家子蒙古族鄉,山北坡屬於康平縣西關屯鄉,山勢東西走向,為醫巫閭山餘脈,海拔447.2米,區域面積8000公頃,距省城瀋陽90公里,距法庫縣城12.5公里,距康平縣城30公里,山南坡平緩,北坡較陡峭,山頂部平坦舒展,方圓約8000平方米,山上鹿、兔、鷹等動物種類繁多,盛產人參等上百種藥材及大量的蘑菇、野菜、山腳下建有一座人工水庫,山上綠樹青青,山下碧水潺潺,八虎山歷史悠久,蘊含著古老與現代文明,清朝一位公主陵墓建在八虎山的東南,西南建有僧格林沁王爺陵,還有土門子、獨木關、神龜子、鎖龍井、三清宮等許多天然景點。

巴爾虎山的鎖龍井(轉載)

八虎山鎖龍井傳說,當地人世代相傳,我自小在八虎山附近的村子長大,對鎖龍井的傳說早有耳聞,並充滿著詭異的神秘色彩。據說這口井戰國時所建,井中有一條惡龍,被鎖鏈鎖著。鎖鏈有碗口粗,一頭系在井外。平時井中散發悠悠幽幽的陳香,周圍的村民對這井都很好奇,又有敬畏之心,不敢觸碰鐵鏈。民國時期,有個放羊的小孩,看著鐵鏈好奇,想把鐵鏈拽出來,拿到家裡換錢花,他怎麼拽也拽不到頭,而且井裡發出隆隆響聲,又像牛叫聲,只聽見井水翻滾,從井裡散發腥味越來越濃。放羊的小孩害怕了,放下鐵鏈撒腿就跑回家,從此一病不起,最後死掉了。還有人說,解放後,鎖龍井上有井架子和轆轤,都是由上好的松木做成,附近有一村民起了歹心,拆掉井架子,把松木扛回家,結果也是病死了。後來村民怕再因為這井起禍端,就把井封起來掩埋了。如今找不到這口鎖龍井的位置了,只有傳說還在民間流傳。

巴爾虎山的鎖龍井(轉載)

類似的鎖龍井的傳說,全國其他地區也有流傳。相關的有禹州的禹王鎖蛟井、濟南市舜井、淮陰龜山支祁井、重慶市巫山縣鎖龍村的鎖龍柱等文化傳說地。另外,北京市的北新橋、潭柘寺及其它省份也有鎖龍井傳說。各地鎖龍井故事,一些沒人探測過,有的曾有人探測,有幾個共性:一是拉動鐵鏈很長後,井水出現翻滾現象,二是腥味湧來,三是井底傳出牛鳴般聲音(1934年營川墜龍事件裡異物死亡前也是牛鳴聲,另外古書說龍聲如牛),四是井水有陳香味(如新加坡電視臺曾考察的某龍井及昆明市中心東西雙塔之間被封閉之前的井)。

鎖龍井是中國神話故事裡的一個內容,它的意義不在於真實,而在於反映人們數千年的治水理想。理想不能實現,就借神話來滿足心理。是中華文化裡一個重要現象。八虎山的鎖龍井的傳說不是現代人附和捏造的,在沒有互聯網之前就有,而且傳說的內容和其他地區的鎖龍井的傳說大體一致。可以推測,八虎山的鎖龍井應該真實存在,只是年代久遠,現如今找不到而已。八虎山上有戰國時期的燕長城遺址,鐵也是春秋後期開始冶煉的,降妖除魔是道教的做法,道教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產生,所以傳說的內容符合歷史史實,時間上推斷鎖龍井最早是戰國後期修建,為治理水患而修;最晚也是明朝末期,當時傳言八虎山有出皇上的風水,為鎮壓龍脈而修建。不管砌築鎖龍井的目的如何,它都給法庫的八虎山帶來神秘的色彩。終有一天,八虎山的鎖龍井會重見天日。八虎山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遼代叫石熊山,被奉為聖山,得到皇上的朝拜。山上仍有佛、道、薩滿等教的建築遺蹟,說明古代的八虎山名噪一時,香火不斷,它隱藏太多的秘密讓我們後人去解讀和探索。它像一名歷經滄桑的尊者,人們訴說著巴爾虎山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