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

房間被雜物塞得滿滿當當

翻箱倒櫃成了一種日常

“紅色的筆究竟放哪了?”

“找到藍色的筆,寫不出字!”

沒用的筆又狠不下心丟棄

所以每次找筆都咬著牙直抓狂

舊書在角落裡堆砌成“危樓”

卻還是捨不得扔

……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生活經歷?

這就是電視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女主人公麻衣原來生活的真實寫照。

斷——舍——離

過去的女主麻衣一家還很享受在這樣亂七八糟成堆的東西里生活。直到女主第一次失戀,她開始瘋狂收拾自己的房間,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閒暇的時候,麻衣就會把所有東西拿出來,判斷是否有留著的價值。

斷——舍——離

比如地墊,扔掉的理由是容易髒不好清洗,浴巾扔掉的理由是可以用兩條毛巾代替,沙發太佔空間……總之,不必要的東西最後都會被清理掉。甚至戴上婚戒之後 ,麻衣就把情侶時期愛人送的戒指也痛快地扔掉 。

斷——舍——離

扔東西的時候會產生猶豫的心理,麻衣同學稱之為:跨越內心的K點, 通過跨越才能得到什麼也沒有的空間 。

斷——舍——離

麻衣如果發現沒有什麼可以清理的東西,她甚至會抓狂。對她來說,扔掉沒用的東西人生才會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斷舍離,是日本整理專家山下英子一本書的名字,書中關於整理的概念是:斷--不收集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沒有用的東西;離--放棄對物質的迷戀。隨著圖書的暢銷,“斷舍離”被衍生為“斷絕、捨棄、脫離所有不舒服的生活,徹底擺脫對物品的迷戀”,並逐漸成為一種現代生活的理念。《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就是在完美地詮釋著斷舍離的整理法則以及它背後的生活哲學,而且使用了一種深入淺出且賞心悅目的方式。斷舍離看似是一種整理手段,逐漸衍生為一種深刻的情感,一種現代化的生活態度,以及自我發現的過程。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甚至幾段陰暗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裡,我們難過,獨自哭泣,與世隔離。

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學會了斷舍離。

當我開始瘋狂收拾東西,一件一件往外扔,凡是我不需要的東西,不管它多麼嶄新,我都不會留,身邊的人不理解我的做法。可是隻有我明白,那是一種心靈的釋放。

直到現在,我還堅持著“斷舍離”。

長期不用的口紅,我知道不會再用了,扔;

很久不穿的衣服,我知道不會再穿了,扔;

被遺落在角落裡的鞋子,很好看,但是不合腳,扔;

……

這些被我捨棄的東西,有的是我挑了很久買下來的,有的是我攢了很久的錢買下來的,有的是朋友送的紀念品,每件都有自己的意義,但只有我明白,我已經不需要它們了,如果放著,反而佔空間。扔掉不合適的,留下適合自己的,才不會那麼累。也算是對過去的告別。

有個網友看了《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後發出了這樣的評論:

斷——舍——離

是的,我們總會有依依不捨的時候,於是這件那件東西都成為我們留下來的原因,其實,當你在猶豫的時候,這件東西你就已經不需要了。猶豫不決會讓我們越積越多,然後變成一種累贅。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不要懼怕浪費,該放棄的,決不猶豫,該珍惜的,好好把握。

麻衣說:與其讓物品品嚐孤獨,不如丟棄掉,讓更適合它的人得到。麻衣說:一旦和某個物品保持距離,就到了該結束的時候,戀人也是這樣。麻衣說:不買新東西,所以就會更珍惜現有的東西。麻衣就是用這種極簡的生活態度,去處理自己的日常。看似冰冷決絕,實際上則飽含了濃情。麻衣對生活的態度是,讓真正充滿愛的物品包圍住自己,而不需要那些廢棄的物品和感情,浪費自己的生命。

連嶽的《學會浪費》裡,說道:因為不會浪費,把不適合自己的,已經無用的東西留著,它不僅讓你家塞得讓人喘不過氣,而且你的腦袋也會塞住。

浪費,簡單地捨棄某物的行為,心理意義是巨大的,它表明:你有能力。你可輕鬆掙到這些浪費的東西。你愛自己。只讓自己用好東西,不勉強自己。你對未來樂觀。你不用攢一堆廢物以備將來急用。你溫和寬容。你不太可能對他人嚴苛。

要學會浪費,你的孩子玩水、不關燈、把蛋榚抹在臉上,不要再吼他們,這幾塊錢能換來他們的快樂,是多麼值得的事,你還應該跟他們一起浪費;

要學會浪費,你的老婆衣服多幾件,包多幾個,化妝品用好一點,不要不平衡,你愛的女人,不應該匱乏;

要學會浪費,你應該上更好的餐館,穿更好的衣服,開更好的車,住更大的房子,你不應該知足,這樣才能增長能力,才能一直學習。

摒棄舊思維,放棄不要的東西,我們才能以更輕鬆的步伐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