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豆梨嫁接繁殖技術規程

基金項目:豆梨嫁接繁殖技術規程

基金項目: 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項目“色葉樹—豆梨優良品種選育及示範推廣”[CX(15)1031];江蘇省林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項目“彩葉樹種—豆梨優良品種示範推廣”[LYKJ(2017)40]

豆梨(Pyrus calleryana)屬薔薇科梨屬較為原始類型落葉喬木,原產我國華東、華南各地至越南;春天白花滿樹,秋天色葉多彩。因適應性強、抗火疫病等優點,豆梨被大量用作栽培梨樹的嫁接砧木,該利用價值使其於20世紀初期被引入美國;20世紀50年代,美國園藝工作者充分發掘其觀賞價值,根據豆梨樹型美觀(圓錐型、窄冠型)、花量大、秋葉色彩豐富(黃或紫或紅)、耐乾旱、耐瘠薄、耐鹽鹼等優良特性,選育出大量觀賞品種並廣泛栽植應用[1]。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綠化追求彩色化,由美國引入一些彩葉豆梨品種,陸續被應用並獲得好評。豆梨苗木繁殖以嫁接為主,但各地育苗技術粗放,導致苗木質量參差不齊。為提高豆梨苗木繁殖標準化、規範化水平,特編寫嫁接繁殖技術規程,有助於各育苗單位快速掌握該項生產技術,以期提高豆梨苗木培育質量和加快苗木培育速度。

1 砧木培育

豆梨嫁接可選擇杜梨、棠梨或豆梨本砧作為嫁接砧木。春季嫁接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年生砧木苗進行嫁接,秋季嫁接選擇生長健壯、當年播種的砧木苗進行嫁接,砧木苗要求嫁接部位粗度不低於0.5 cm。嫁接砧木宜採用播種育苗,播種育苗技術執行《育苗技術規程》(GB/T 6001)[2]。

2 接穗採集與貯藏

選擇品種純正、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採集接穗進行嫁接。選取母樹樹冠中上部外圍的1年生或當年生枝條製作接穗。穗條芽體飽滿,粗度在0.4—0.6 cm為宜。根據採穗時間確定穗條貯藏方式:冬季採集用作春季嫁接的接穗,混溼沙貯藏於0—5 ℃的冷庫或冰箱中,溼沙含水量以“手握成團、鬆開即散”為宜;秋季隨採隨接的接穗,採集的穂條應剪除葉片,留取葉柄不長於0.5 cm,使用溼布或溼毛巾或溼紙包裹穂條保溼。

3 嫁接方法

3.1 春季枝接

春季切接或劈接時間可選擇在3或4月,砧木芽萌動前後進行。削切接穗和砧木時,均要求嫁接刀口鋒利,切面光滑。

(a)切接 嫁接時先製備接穗,接穗長3—5 cm,帶1—2個芽;使用嫁接刀在接穗基部沒有芽的一面起刀,削成長約2.5 cm的平滑長斜面,在另一面削成長不足1 cm的短斜面,使接穗下端呈扁楔形。使用枝剪將砧木離地面5 cm處平截斷,在砧木比較平滑的一側木質部處,使用嫁接刀垂直下切,切面長2.5 cm左右。將接穗長削麵向裡插入砧木切口中,將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對齊(至少單側對齊)。使用塑料條帶將砧木與接穗邦紮結實,接穗上切口也用條帶捆紮,防止接穗失水。

(b)劈接 嫁接時先製備接穗,接穗長3—5 cm,帶1—2個芽,將接穗下端兩側削成楔形。使用枝剪將砧木離地面5 cm處平截斷,使用嫁接刀自砧木中間向下切,長度與接穗楔形切面長度近等長即可。將接穗插入砧木中,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對齊(至少單側對齊)。使用塑料條帶將砧木與接穗邦紮結實,接穗上切口也用條帶捆紮,防止接穗失水。

3.2 秋季芽接

秋季帶木質部嵌芽接或貼芽接時間可選擇9或10月進行。嫁接時應避免陰雨天,連續3—5 d氣溫比較穩定時為宜。秋季帶木質部嵌芽接和貼芽接對砧木苗無需截頂,削切芽片和砧木時,均要求切面光滑,綁紮時塑料薄膜應將芽片包嚴綁緊,俗稱“秋憋法”。

(a)帶木質部嵌芽接法 在砧木基部距地面10—15 cm左右處,選擇光滑的部位,由上向下斜向削下,深達木質部,長度約2.0—3.0 cm,厚度約為接穗直徑的1/4至1/3;再從下切口上部適當位置,自皮部向木質部成45°角斜切一刀,與第一刀下切口部對接。切削接芽時,在接穗芽的上方1—2 cm處向下斜削一刀,深達木質部,再從芽的下方1 cm處約成45°角斜切一刀,取下帶木質部的芽片。將芽片插貼於砧木切口上,使芽片至少單側與砧木切口的形成層對齊,用塑料條將砧穗接合部包嚴綁緊。

(b)貼芽接法 嫁接時,在砧木基部距地面5—10 cm處,選擇光滑的部位,沿垂直方向,輕輕削成長2.5 cm左右、深2 mm左右的長橢圓形削麵。切削接芽時,在接芽以下1.5 cm處由下向上削切,將芽片輕輕從接穗上削下,削成長2.5 cm、厚2 mm左右的長橢圓形芽片。將芽片緊緊貼在砧木的削麵上,使芽片至少單側與砧木切口的形成層對齊,用塑料薄膜帶包嚴綁緊即可。

4 嫁接後管理

春季和秋季嫁接的接穗發芽後正常生長即已成活,未成活的可在秋季芽接或翌年春季枝接。春季枝接成活後,嫩枝長到10 cm左右時要及時解除捆綁物。秋季芽接的苗木,應在翌年春季萌芽前剪砧,剪口應在嫁接口上部1 cm處,剪口平滑,接芽萌發後解除捆綁物。嫁接成活的砧木上長出的萌芽和萌櫱應及時去除,每隔10—15 d檢查1次。

5 嫁接苗培育

圃地及時進行排灌水和中耕除草,鬆土保墒。圃地施足基肥,基肥不足時,在6月下旬至8月底可結合澆灌施尿素150—300 kg/hm2或可溶性複合肥300—450 kg/hm2。

豆梨易遭梨鏽病、卷葉蛾、蚜蟲等病蟲害的危害,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梨鏽病防治:可用20%三唑酮(粉鏽寧)乳油1 000—1 500 倍、或1∶2∶(200—250)波爾多液進行噴灑防治。卷葉蛾防治:可在早春刮樹皮,消滅越冬幼蟲;開花前,噴40%樂果1 000 倍液,防治出繭的幼蟲;7月中下旬出現第1代幼蟲,可噴灑25%殺蟲雙800倍液或2.5%敵殺死3 000 倍液。蚜蟲防治:可選用10%吡蟲啉粉劑2 000 倍噴灑防治。

6 苗木出圃

豆梨起苗宜在秋季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進行,秋季落葉後的起苗需在越冬後,定植的苗木應進行假植。起苗時可不帶土球,應儘可能保全根系,勿損傷枝幹和根皮。苗木假植時,假植溝一般深60—80 cm,寬100—150 cm,長度視苗木數量而定;將苗木斜向順放在溝內,用溼沙或疏鬆的溼土蓋嚴根系;在嚴寒到來之前,宜將苗木全部用稻草或土壤覆蓋。

異地運輸苗木需要包裝。每50或100株苗木為1捆,使用草繩捆紮,掛上標籤,標籤製作和填寫執行《林木種苗標籤》(LY/T 2290)標準[3]。長途運輸時,應噴水保溼和遮陰,注意並保持通風狀況。

7 檔案管理

豆梨育苗和銷售過程中,應建立苗木生產經營檔案。檔案的建立與管理,按照《林木種苗生產經營檔案》(LY/T 2289)標準執行[吉山花瑤]。

基金項目:豆梨嫁接繁殖技術規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