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風雲】我們需要怎樣的職業教育

據悉,本澳開展職業教育學校逹所9所,而絶大多數的課程有賴政府教青局的資助開辦,然而,本澳職業教育的前景如何?早前, 立法議員何潤生和陳虹分別有就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發聲,引起社會再度關注。眾所周知,職業教育生源不足,是事實。本澳近年高中生約有1萬名左右,當中入讀職業學校學生不足1千名,佔比約1/10,這和學生個人選擇有關,也和家長意願及社會風氣有關,造成本澳職業教育生源不足甚至呈減少的趨向。

值得關注的是,就連這為數很少的職中畢業生,最終升大學的比例也高逹87.9%,這個確切數字來自官方,而且,相信官方和校方都是對此現象樂見其成,畢竟職中生如此高的升大率,恰恰說明瞭學校教學質量及學生的質素和正規中學差別不大。而在2018年內地高校保送生考試新增了五所職業技術學院,合共提供百個名額,專業涵蓋經濟管理、藝術設計、機電機械、化工食品檢驗等領域,可惜,只有一名學生報讀。為何造成這種冷的局面?值得思考。歸根究底,澳門職業教育和其他職業教育發展得好的地區比較,課程的設置是否銜接以及學生對內地職校的認識不足都是因素,而且,澳門就業機會相當高,學生未必看得到日後的就業機會和升讀內地職校有必然的關聯。

而據教青局資料,現有9所職業院校,開設33個課程,涵括中葡翻譯、中英翻譯、資訊科技、旅遊、會展、電子工程、平面設計、音樂舞蹈等等,乍看來都是能夠配合本地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需要的課程,認受性和專業性都足夠,但細心觀察,以上課程和本地學術大學的課程同出一轍,相信設置初衷是經過多角度的權衡的,然而,一個不樂見的事實是,職中畢業生的專業能力能否經得起社會考驗?不能的話,升大成為最後的選擇。換言之,澳門就業空間窄,產業單一,很多職技學生畢業難以找到對口的工作,這種背景之下,絶大多數的職業學生選擇繼續升大學。據知,教青局對職業學校的資金投入遠遠高出普通中學。這就必然出現一個窘境:職業學校的角色和作用體現在哪裡?從社會資源的角度出發,是否出現資源錯配、資源浪費?政府作為最大的資助者,在長期動用公帑支持職校發展的前提下,會否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推動受資助的職業學校自尋出路發展?


【澳門風雲】我們需要怎樣的職業教育

顯然,目前,本澳職業教育現正面臨的一個尷尬現象:官方重視,坊間輕視。有些課程如商業、創意設計、中葡翻譯等看似熱門課程,也難以吸引學生,一是和學生的個人意願有關,二是和正規學術型大學相比毫無就業優勢有關。由此可見,要發展本地職業教育,首要考慮的是,瞭解本地吸引年輕人就業的新興行業有哪些,以增加他們在未來事業上發展的競爭優勢。因此,認清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的現實,開設課程要對症下藥,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可充份發展創業空間和就業出路,以及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專長的學科。而且,政府和學校有必要向社會指出課程和未來經濟發展的連繫,才能令家長和學生看到清晰的職業前景,及有信心去投身職業學校的學習中。 如何辦好職業教育,不僅關乎未來數十年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更關係到本澳未來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因而,職業教育一向以來被視為特區政府及教青局規劃中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認為,未來政府要做的不外乎三步曲。一,批給公共資源給職業學校需做好把關工作,使得公帑用得其所;二是,搭建企業和職校的合作模式;三是,拓展職業學生的專業進修銜接。如此多管齊下,共同推動職業學校走向專才教育之路。 (澳門/康乃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