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淚下與‘’催‘’人累嚇

你是不是經常覺得給你辦事的人總是很慢,你的下屬、學生或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亦或是你總被人一直催著,經常陷入莫名的忙亂和不安中?

催別人或是被人催,其實都屬於很正常的現象,人不是機器,無法對一件事做出相當精確的判斷和執行。一旦事情出現了被催的跡象,那可能已經滿足了以下幾條規律的一條或多條:

實施者慾望的自由化

人的本性是趨向於自由、安逸和放任的。如果個體和團隊不受約束和管制,圖書館可能已成鬧市,鬧市可能已成戰場,戰場可能已被生化武器蹂躪。然而,過度的干預和制約會激發實施者的怨念,這也是對事情的開展很不利的。

因此,任何團隊和個人受到的制約都是有度的,而“有度”和“漏洞”之間總存在微妙的關係。你對孩子玩遊戲的小放縱在使他放鬆的時候也潛藏著讓其沉迷的危險,你對員工的人性化管理在使他感受到關懷的同時也隱含著讓其散漫的風險,你對裝修公司友好寬鬆的態度在帶來愉快合作之時也容易使他們趁機渾水摸魚。

‘’催‘’人淚下與‘’催‘’人累嚇

人本性不愛幹活

所以,在任何由“催人者”和“被催者”組成的事情中,進度的催促行為可能源於做事者的拖延心理、僥倖心理或是牴觸心理。在很多體制本身就存在問題的集體中,員工甚至都習慣了被催的節奏,很多人認為:一旦事情不出現“催”的跡象,這件事就不著急去做。平時自由散漫,快到節點是才開始行動的現象似乎成為了中國職場的“處世哲學”。平日慾望自由化,坐等領導來約束的想法相比被很多人所認同。

領導期望的膨脹

眾所周知,不是每個團體都是“慾望自由化”的溫床,特別是現在的狼性企業文化下,很多員工會拼命地工作,甚至通宵加班來贏得升職加薪的機會。但就算是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下,領導不停催人工作的現象似乎也不少。

‘’催‘’人淚下與‘’催‘’人累嚇

一個團隊總會趨向於催人進度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拼命催人工作其實還是因為他們覺得員工不夠快!一個團隊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業務的擴張和資源的爭取,領導對團隊發展的期許只會隨著員工的努力不斷膨脹,這和人性的貪婪有相通之處。嚐到了員工努力工作的甜頭後,領導會對員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在探求團隊工作的極限下不停的讓員工創造更高的價值。這就是經常有很多原本工作認真負責,從不拖延的員工依然會被領導大罵“你為什麼這樣拖拖拉拉的”原因。領導期望膨脹無度帶來的後果或是讓員工超負荷而疲軟,或是不斷失去優秀的員工,或是不再吸引優秀的人才。最終的結果可能只是不斷催著下面幹活的人,帶出了被動“自由散漫”的團隊。這可能是很多快速成長企業或團隊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都會變成充滿“老油條”單位的癥結所在。

利益追求不對等

事情的拖延從根本來講,是領導和員工利益、領導和領導利益、員工和員工利益中任何一個利益組的不對等造成的。這就相當於人們經常調侃的

“你花一件H&M的錢,還想弄出LV的效果?”

“你給我月薪5000,還想讓我和華為、阿里巴巴的人一樣拼?”

‘’催‘’人淚下與‘’催‘’人累嚇

不好意思,我週日不上班

雖然總談利益不好,我們應該多談理想和情懷。但是很多人在內心還是打著精明的算盤,畢竟外面和樓一樣高的房價,比收入還高的孩子的培訓費,萬一生病後瞬間榨乾一個家庭的ICU病房都不禁讓每個人膽寒。這個時候,利益的巨人痛扁了理想的矮子一頓,告訴你咱不做虧本的生意。

企業的運作是商業行為,一旦領導和領導、員工和員工享受的利益和投入出現了不對等,信任危機便無聲醞釀。這個時候,首先體現在一件事的難以推進上。

這個時候,領導迫於運營的壓力催著員工,員工不願意投入那麼多寶貴的精力,所以大家都變得很煩。

上述幾個原因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彼此互為因果,關係微妙。

人靠催,事靠推,冬天的霧霾靠風吹,這句話也許充斥著無奈,可我們又有什麼辦法?人的本性很難被制約,人的慾望很難被控制,社會對無序性的趨向永遠都是自然本真的反應,而社會的發展可能本身是一場違揹人性,而又迫不得已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