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否為上位殺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qwewzw

好多正史是這樣說的,但歷史也是人寫的,並不一定都是真實的。

范冰冰飾演的武媚娘傳奇,站在一個女人的角度,用一個全新而又獨特的視角,詮釋了武則天的一生,站在人性的角度,這個武則天更真實,只是可惜了,范冰冰的演技稍微差一點。


武媚娘入宮時只有14歲,當時李世民已經40歲,兩人年齡相差還是蠻大的。武媚娘陪伴了李世民13年,只是一個才人,而且沒有跟李世民生下一兒半女,由此可以推斷武媚娘在陪伴李世民的時候並不受寵。


武媚娘是一個有心計的女子,在李世民病重期間,她將自己的目標瞄準了太子李治,武媚娘當了李世民13年的女人,地位一點都沒提高,而且連子女都沒有,如果不及時的抓住太子李治,李世民一死,她的這輩子也就沒什麼指望了。所以在病重期間武媚娘就和李治好上了。

李治守孝期一滿馬上迫不及待地將武則天從感業寺接了出來,而且跟李治連生了6個孩子,可以看的出來李治非常的愛武媚娘娘的。

從武媚娘在李治跟前的受寵程度,武媚娘完全沒有必要殺女兒爭寵,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我更相信是別人殺了武媚孃的女兒並且嫁禍於她。


風雲煙4

武則天殺女是典型的堆砌歷史的結果。從歷史記載來看,距離武則天時期最近的史書並沒有記載說武則天為了後位而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反而是距離武則天時期越久的史書,此類記載越多。時間隔的越長,記載的越生動,到了後來連細節描述都詳細入微,彷彿武則天就在作者眼睛前面殺女行兇似的。

成書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晉開運二年(公元945年)的《舊唐書》在正史部分沒有任何一句話說武則天殺女,而是在史臣曰裡說,“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絕襁褓之兒”。這麼重要的歷史事件為什麼不放在正史部分,而放在史臣曰裡, 可見作者自己並不確定武則天是否殺女,僅僅只是懷疑,所以只是在史臣曰裡自說自話。

成書於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的《唐會要》裡關於小公主的記載只有一句話“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后之意”,武則天的女兒暴卒,武則天上奏皇帝說是王皇后可殺,高宗於是有了廢后的打算。至於小公主的死因,沒有交待。

而在成書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的《新唐書》正史部分正式出現了武則天殺女的記錄,"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武則天去世於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在武則天去世310年後,正式有史書記載她為了上位把女兒殺了,而且記錄的還挺詳細。唐高宗李治在內的當事人都不知道的事,在宋朝被史學家記錄在案。

到了宋朝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又在《新唐書》的記載上更近一步,細節描寫的更生動,記載如下“後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四本史書,從無到有,武則天殺女在史學家的筆下就成了鐵案。

其實稍微分析下,《舊唐書》成書於五代十國時期,那時唐朝剛剛滅亡不久,相關的史料還很多,唐朝歷代天子都有實錄,《舊唐書》就是在唐實錄的基礎上編撰完成,歷時僅四年。在卷六的則天武后本紀中的正史部分沒有任何關於武則天殺女的描述。即便是在史臣曰裡有提及,但編纂的作者卻沒有把這事放進正史裡,這表示了什麼?就是此事存疑。

而成書於宋仁宗時期的《新唐書》則是史上第一本記載武則天殺女的史書,分析下宋仁宗時期的政治,宋仁宗即位之初並沒有實權,朝政掌握在劉太后手裡,即便是宋仁宗已經成年,劉太后依然不願放權,直接劉太后去世,宋仁宗才大權在握。前朝有武后,今朝有劉後,成書於宋仁宗時期的《新唐書》有沒有因此借古說今,否定婦人干政?事實上關於武則天的負面記載,有不少都是出自於《新唐書》,甚至出現了為了反對而反對,以致在不同的篇章關於武則天的記載前後矛盾。至於在《新唐書》的基礎上記錄武則天的《資治通鑑》就更沒什麼可說的了,欲加之罪!

從武則天當時的情況來看,她也完全沒有必要犧牲自己女兒而嫁禍皇后。很簡單,她有子,皇后無子。當時皇后還年輕,卻急不可耐的認了個養子李忠,依靠長孫無忌等大臣的支持,皇后養子被立為太子。如果不是當時情勢太危急,王皇后會去認個養子鞏固自己的後位?唐高宗並不喜歡李忠,卻因為長孫無忌一派的大臣權勢太大,無奈之下才立了李忠。作為皇帝的唐高宗心裡並不痛快。在廢掉王皇后之後,長孫無忌一派的大臣紛紛失勢,後來連長孫無忌都被逼的自殺了。可見廢王立武只是唐高宗李治要大權獨攬的一步棋而已,和小公主之死無關。在廢后詔書里根本就沒提及王皇后殺害小公主,廢后的理由是王皇后在後宮行厭勝之術詛咒皇帝。這當然只是為了廢后而強加給王皇后的罪名,但如果真實的情況如《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裡記載的那樣是因為小公主之死,那為什麼唐高宗的廢后詔書裡沒有提及這件事呢?如果真是這個原因導致廢后,那還用再編一個理由嗎?直接寫上不就得了。那如果王皇后被廢與小公主之死無關,武則天還用得著犧牲自己女兒嗎?本來皇帝就有廢后的打算了,所以武則天殺女只是史學家的傑作。


雜論天下

武則天小名並不叫武媚娘,這裡科普下,武則天是李世民時代入選宮中的,後來李世民給她賜了個“媚”字,所以她真正叫武媚,不叫武媚娘!後人以訛傳訛罷了!

縱觀武媚的一生,在宮廷鬥爭中取得勝利,說她心機不深沉,手段不狠辣是不可能的!為了皇權穩定,親生兒子也捨得殺,更別說剛出生的女兒了!

很多人看過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傳奇》,對這個故事都有印象,武媚當時為了嫁禍皇后,在皇后探望之後親手悶死了自己剛出生的女兒,並且能夠強顏歡笑當做不知情,等皇帝來看望了,假裝剛剛發現,並且趁機狀告皇后對她的種種不滿,成功讓皇帝產生了罷免皇后的心思。

這個事情在正史中都有所記載,綜合當時武媚的處境和她的野心,她能夠做出這樣絕情的事情也不難理解!武媚從進宮後見慣了宮廷權利的爾虞我詐,再加上李世民這個權鬥高手的親自調教,她早已不是一個注重兒女情長的女人了!而是一個立志要做九五之尊的千古女帝!


萬物皆明

宮庭裡面血雨腥風為了爭權奪利安享榮華什麼事兒都可能發生,武則天是李世民親手調教出來的才女,深諳宮鬥之法不管歷史是誰寫的,一個女人在男權壟斷的最高權力階層戰勝所有男人爬上權力顛峰付出的代價一定是超常的,所以武則天用自己孩子換取利益沒什麼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