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美國擁兵200萬,常欺負弱小,卻為何不敢攻打鄰國古巴?

guihang520

美國軍隊數量是古巴的10倍,但其綜合國力是古巴的1000倍,領土面積是古巴的90倍,人口是古巴的30倍。可以說,是大象和螞蟻的噸位對比。但除了美軍海空軍支持、古巴反政府武裝發動的“豬灣戰爭”外,美國與古巴之間的戰爭很少,真正的直接對抗只有一次。

(1)以大欺小,但古巴並不丟臉的格林納達之戰,古巴工程兵與10倍的美軍對抗

1983年,美國“獨立號”航空母艦等15艘軍艦、110架艦載飛機,共計美軍7200人,率領著7個國家入侵格林納達。當時,格林納達只有1900名軍警。主要戰鬥對象是古巴的700名工程兵。

700多名古巴工程兵與7200多名美國海軍陸戰隊交戰。最終,古巴方面戰死69人、傷56人、被俘642人;美軍方面死亡18人、受傷91人、7架直升機被擊落。

總體上看,美軍對加勒比海諸國不斷入侵,拉美不斷干涉,與古巴相比,美國似乎確實不怎麼敢打古巴。

格林納達古巴工程人員被俘

(2)付出與得到不成比例,不值得

古巴之所以不懼怕美國入侵,主要是古巴很小,其戰鬥力可不弱,想打下來很不容易,推翻政府也部容易。

但美國要真想打,誰也攔不住,而且也肯定能成功。但這樣做造成的國內國外的形象破壞力、對國內外的穩定和安全的破壞力,美國政府是承擔不起的。

例如古巴是拉美各國的一面旗幟,

拉美支持美國和反對美國的勢力勢均力敵,美國入侵古巴所帶來的拉美反美勢力地反抗不容小覷。這就好比,希特勒為啥不入侵瑞士一樣,據說,當時曾估計攻佔瑞士將使得他們付出一百萬人的代價。希特勒覺得得到與付出太不成比例,因此,將其作為緩衝交流的窗口。

被古巴工程兵擊落的奇努克直升機

(3)冷戰時期,美國不可能為所欲為,有蘇聯制衡

美國不可能像一二戰期間和之前對拉美國家進行年度入侵。“冷戰”前,美國可沒這麼文明,從1903年到1925年共入侵加墨西哥和勒比海諸國23次,平均一年一次入侵。

它們是:1903年到1925年七次入侵洪都拉斯;1905年到1924年三次入侵多米尼加;1906年到1917年三次入侵古巴;1907年到1912年三次入侵尼加拉瓜;1908年到1925年五次入侵巴拿馬。1915年入侵墨西哥、海地;1920年入侵危地馬拉。

最後,現在的國際社會雖然仍是弱肉強食,但在和平時期西方國家畢竟要照顧國內外輿論。也要維護自己欺騙世界的偽善形象。


坐古談今

如果你瞭解古巴是如何從西班牙殖民者手中獨立出來的就會知道!

如果你瞭解冷戰時期的古巴導彈危機你就更會知道!

知道為什麼美國在冷戰時期不敢動古巴。


武力攻佔,全面殖民永遠不是強國的最好的手段,通過軟實力徹底控制,才是上上策。

我們來看看古巴的位置

好死不死的就處在了美國的大後方,美國自獨立以來一直貫徹的門羅主義。什麼是門羅主義,就是美國阻止歐洲強國把手伸到美洲。面對古巴的獨立運動,趕走西班牙,美國藉此機會,迅速進行干涉與支持。

對於美國,古巴這樣一個地處美國後院的國家,使它親美,是必須執行的外交政策。

其實剛開始美國的目的確實達到了。美國通過對古巴軍事獨裁者的支持控制古巴。這一時期大量美國資本湧入古巴,甚至控制了古巴經濟

但好景不長,卡斯特羅殺出來了,奪得了政權,讓美國與古巴的矛盾逐漸激化起來,卡斯特羅,直接實行了蘇聯GC主義的那一套,資財國有化,直接沒收了美國在古巴的大部分資財。

美國:CNMB的

為什麼說美國在那個時候不敢攻打古達?

因為古巴背後是蘇聯,而古巴導彈危機差一點成為第三次世界核武器大戰的導火線,世界處於了奔潰的邊緣。

1959年美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彈道導彈雷神導彈和朱比特導彈引起的, 前蘇聯為了扳回戰略劣勢,而在古巴部署導彈。

這次危機雖然僅僅持續了13天,美蘇雙方在核按鈕旁徘徊,使人類空前地接近毀滅的邊緣,世界處於千鈞一髮之際

迄今為止,古巴導彈危機仍然被認為是人類存亡的最危險時刻,它差點兒釀成熱核戰爭

蘇聯雖然妥協了,美國雖然強大,但是再大的神經也經不起這樣折騰啊,僅僅只是佈置導彈就要核武器戰爭了,如果攻打古達,是不是意味著直接開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笑嘗歷史百態

冷戰期間,古巴是蘇聯的重要盟國,是蘇聯在西半球的唯一立足點,在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戰略版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蘇聯在古巴部署了中程導彈,直接威脅到美國本土,最終美蘇兩國達成了妥協,美國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彈道導彈,作為交換,蘇聯撤走部署在古巴的中程導彈。雖然美國距離古巴很近,憑藉美國的軍事實力,海空軍實力想推翻古巴的卡斯特羅政權並不難,但是如果美國進攻與蘇聯有軍事同盟關係的古巴,在冷戰兩極格局對峙的局面下,毫無疑問就意味著美國主動向蘇聯陣營動武,後果會非常嚴重。

儘管蘇聯的海空軍實力無力在美國家門口保護古巴,但在歐洲蘇聯無疑佔有絕對優勢,作為還擊,蘇聯很可能佔領西柏林或者進攻土耳其。綜合考慮,一個在美國嚴密監視下,不可能部署能打擊美國本土彈道導彈的古巴實質上對美國夠不成什麼威脅,美國沒有必要為了古巴而去犧牲在歐洲的重要利益。所以,美國沒有進攻古巴的必要,或者說古巴不值得美國付出那麼大的代價去進攻。


照理說事

這個事實也是明擺著的,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冷戰期間蘇聯也擁有百萬大軍,鋼鐵洪流足夠蕩平整個歐洲,那為何不敢打西德?因為答案很簡單,那就在於西德是美國的盟友,難道蘇聯人敢動美國的盟友嗎?

同理,古巴是蘇聯人的盟友呀,難道美國要打蘇聯的盟友?那豈不是和蘇聯公開撕破臉了嗎?因此並非是美國沒有實力入侵古巴,而是美國不能入侵古巴,因為入侵古巴會導致更大的麻煩。古巴雖然是美國人的後院,自身實力也遠遠落後於美國,但這就好比一根導火線,只要美國點燃了古巴的戰火,分分鐘就能燒到整個世界,最後就不是美國和古巴兩方面的問題了,而是兩大陣營之間的衝突,這恰恰是美國人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對於古巴來說,想要自保,就只能依靠蘇聯這杆大旗,把古巴和蘇聯拴在一起,好讓美國人投鼠忌器,不敢輕易動兵。在此之前,已經有古巴導彈危機作為前車之鑑,美國人自己也是睡不著覺了,沒想到古巴能掀起這麼大的風浪,這是美國完全沒有意料到的,雖然古巴導彈危機的起因是美國人在土耳其佈置導彈,讓蘇聯人睡不踏實,但最後的局面也差點一發不可收拾了。幸虧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兩國的大BOSS都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剋制,尤其是玉米最後主動認慫了,否則核大戰將徹底爆發。

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後,蘇聯人並沒有完全拋棄古巴,古巴雖然感覺自己被坑了,也被美國人封鎖了,但生米煮成了熟飯,上了船也下不來了,就只能繼續跟著蘇聯人混,而且美國人對古巴也非常不信任,總是在背後搞陰謀,比如說針對卡斯特羅個人的刺殺,就策劃了600多次。因此古巴當時的處境的確是尷尬的,因為蘇聯人離得太遠,美國人又近在咫尺,求個自保太不容易了,也只能扛起蘇聯的大旗,至少在表面上和美國人死磕到底,以求得一線生機。

這個策略的確也是非常成功的,美國人忌憚蘇聯,所以不敢動古巴,正如同蘇聯人忌憚美國,不敢動西德,大家最後保持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在冷戰結束後,美國不再需要擔心蘇聯人的掣肘,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對外擴張了,可古巴還能獨善其身,自己一方面能夠扛起反美得大旗,另一方面美國人還不敢入侵古巴,這又是怎麼玩的呢?

其實應了那句古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古巴雖然反美,和美國人極其不對付,可是古巴反美就是反美,人家高舉的是道義的旗幟,是反抗美帝國主義的霸權,而不是刻意的要挑動和美國的戰爭。因此古巴人只是向美國表達了不滿,而不是真的要打美國,既沒有在海外給美國人找不痛快,沒有炸美國軍艦,也沒有到美國本土搞破壞,因此美國人也抓不到什麼把柄,只是對古巴進行經濟封鎖。再者就是,古巴人非常團結,這使得美國打古巴的成本實在太高,並不像伊拉克那樣花錢收買幾個將軍就能完事,而是要進行一場持久的戰爭,這又是美國人非常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因為不划算。

綜上所述,美國人在冷戰期間不敢入侵古巴,主要在於蘇聯人掣肘,冷戰後不是不敢,而是不願,因為成本太高,收益太低,風險又太大,幹嘛要出力不討好?果然,經過幾十年的封鎖後,美國最終還是和古巴握手言和了,避免了一場兵禍,這無疑是幸運的。


圖維坦

美國傭兵200多萬,經常欺負弱小國家,但是對於自己家門口的古巴,卻不敢攻打,其原因何在呢?

這個首先不得不提前蘇聯時候,古巴導彈危機事件。在一九六二年的時候 ,前蘇聯決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導彈系統,因為那個時候的世界導彈技術最好的程度就是中程導彈,還沒有後來的洲際導彈,

那個時候的前蘇聯的核武器已經非常的厲害了,但是,總不能夠一開戰著飛機運過去投彈吧?於是他們希望能夠在美國的家門口部署自己的中程導彈,再裝上核彈頭對美國進行威脅。這個時候的美國當然不幹了,美國總統肯尼迪堅決反對,並要求美國全國隨時對前蘇聯進行宣戰。在這緊要的關頭,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和肯尼迪進行了心理上的博弈,和政治上的博弈,美蘇大戰,隨時隨地有可能一觸即發。但是,最終,赫魯曉夫單方面讓步,退出在古巴部署中程導彈的決定。前蘇聯的領導人赫魯曉夫,決定宣佈自己不再古巴,部署任何的軍備,更不會部署核武器,取消之前宣佈的,在古巴部署中程導彈的計劃 。以此消除美國和蘇聯的敵對狀態。以避免兩個國家發生戰爭。

而事實上,在當時的情況下,實際上,美國和前蘇聯的戰爭隨時都可以都會爆發,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對你和對戰狀態,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將自己的核武器明顯的對準了對方,而且都是屬完美的武器,隨時都會發起攻擊,都會爆發戰爭,就在這一危急的時候,赫魯曉夫作出了讓步,讓古巴導彈危機順利解除。

美國總統肯尼迪得知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宣佈放棄在古巴部署核武器和中程導彈,並且承諾不部署任何軍事裝備之後,也出租了大度的讓步,宣佈美國永遠不向古巴發起侵略,永遠不會派軍隊對古巴進行打擊,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常常喜歡欺負弱小國家而擺在美國家門口面前的古巴,他卻不去侵略古巴呢?就是因為前蘇聯時期的古巴導彈危機造成的結果。


幸福地帶2

盜亦有道,你以為一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沒有個正當理由,怎麼好隨便出兵侵略別國?

你看,打伊拉克,美英不是還要費勁編造一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理由嗎?雖然佔領伊拉克後,並沒有發現大殺器的蹤影,但這時已經沒有國家能夠因此事為薩達姆政權討說法,美國本身又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什麼不利於自己的決議都不要想通過。

所以說,美國還是一個各方面都很講究的大國,不會隨隨便便地就出兵侵犯他國,對於宿敵古巴也是這樣的,美國始終也沒有一個很好的藉口侵略古巴。

而且,當年古巴倒向前蘇聯,赫魯曉夫把導彈偷偷運到古巴,這個美國的加勒比海後院,把美國嚇得夠嗆,差一點引起美蘇直接發生戰爭。後來經過談判,好不容易雙方才把這場危機渡過去。

古巴就是前蘇聯的盟友,如果貿然出兵古巴,勢必有可能造成當年美蘇導彈危機那樣的大事,美國可是不敢冒這個風險。


但是,如果美國有了藉口,對自己的敵國是絕不會手下留情的,比如說對格林納達。

1983年,與古巴一樣同處於加勒比海的格林納達,親美的格林納達總統畢曉普,被親蘇的副總理科爾德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推翻並殺死。美國便以格林納達發生政變,解救美國僑民為藉口,公然入侵格林納達。格林納達一個小國,人口不過10萬,當然不夠打的,最後結果是活捉政變首領科爾德,扶持了一個親美新政權了事。

此事件後,美國因為違反聯合國憲章,公然入侵一個主權國家,聯合國開會譴責美國,安理會有11票贊同,美國盟友英國也沒站在美國一邊,投了棄權票,因為格林納達是屬於英聯邦成員;還是美國使用了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才算保住些顏面。

你看,隨便侵略他國,還是要付出國際聲譽和國家道義上的損失的,別的國家可不是好隨隨便便侵略的,即使是當強盜當習慣了也不行。


空杯子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不是美國不敢攻打鄰國古巴,以美國的國力和軍力,拿下古巴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而美國不攻打古巴卻有別的戰略思考,基本上造成這這一現象的有如下原因:

美蘇冷戰博弈,當然最為顯著的是蘇聯與美國爆發的古巴導彈危機,這也是冷戰中一個階段的重要標誌,但問題來了,美國有能力和魄力迫使蘇聯最終從古巴撤走導彈,那麼在冷戰結束後,美國為什麼不收拾古巴呢?很顯然美蘇博弈的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或者是不夠充分。



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泛美主義”和“門羅主義”,若知道這個觀點的人就能更加深刻的看待美國為什麼不攻擊古巴!

“泛美主義”最早是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發起的團結拉丁美洲各國,反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的國際組織,而在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則直接偷樑換柱,宣揚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反對歐洲列強幹涉美國事務,好在當時歐洲列強夠亂,大多數國家都將精力放在了歐洲本土上。



而當美國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後,和美國獨立時間差不多的拉丁美洲各國,卻仍然處於經濟發展滯後的階段,在經濟上紛紛淪落為美國及歐洲列強的附庸,但更多的是美國的附庸,有了能和歐洲列強角力的實力後,美國直接宣稱美洲就是自己的後花園,嚴禁歐洲各國干涉美洲事務。



而蘇聯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以後,給全世界無產階級樹立了擺脫剝削和壓迫的精神力量,因而一股以古巴為代表的無產階級國家誕生了,而蘇聯正好和美國冷戰需要,因而義無反顧的支持古巴。



但美國一直有“泛美主義”的想法,因而很少在美洲地區實施大規模的作戰,即使有也是短期的快速的解決,而更多的時候可以容忍古巴和委內瑞拉這樣的嚴重反美國家政權的存在。

冷戰結束後,全球多極化成了世界共識,但這不代表美國認同,美國仍然堅持一超多極的世界格局,而更希望是美國獨霸全球,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從冷戰東西對抗轉變觀念成了全球扼制,凡事有潛力成為威脅美國全球霸權的地區或國家都是美國關注的對象,這包括但不止一下各國或地區:繼承蘇聯大部分實力的俄羅斯,主張歐洲重新迴歸世界中心的歐盟,泛阿拉伯主義等!



因而冷戰後,美國的所有對外戰爭都是圍繞著這些地區展開的,例如巴爾幹戰爭,就是壓縮俄羅斯國家安全空間,並捆綁歐盟、中東地區的伊拉克戰爭,看似反恐,實際上還是敲掉不聽話卻野心勃勃的薩達姆(薩達姆和哈馬斯都屬於阿拉伯復興黨)。



而對於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的拉丁美洲地區,美國幾乎沒有對任何國家進行干涉,當然為了控制巴拿馬運河的強硬把巴拿馬獨立出來除外!


嘟嘟超

冷戰時,美國擁兵200萬,為何不敢攻打反美的鄰國古巴?

美國不是不敢打古巴,而是另有隱情。

古巴被稱為美國的“後院”。位於加勒比海北部,是西印度群島上面積最大的島國。北距美國佛羅里達洲僅90海浬。最先被西班牙佔領,獨立後被美國資本控制。

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通過7年的武裝起義,推翻親美的巴蒂斯塔政權。卡斯特羅上臺後實施新政,美國耽心古巴效應引起拉美地區局勢變動,削弱美國的掌控力,對古巴新政權產生不滿,漸施壓力。

1961年1月5日,美國突然宣佈斷絕對古巴的外交關係,並進行經濟制裁,以此逼迫古巴就範。1961年4月15日,美國策劃古巴流亡分子在古巴豬灣登陸,企圖武裝推翻卡斯特羅政權,被古巴軍人擊潰,這就是著名的“豬灣事件,美古關係徹底鬧僵。卡斯特羅被逼選擇投靠蘇聯。這正合赫魯曉夫在美國後院安插楔子之意。蘇聯高層為了應對美國對蘇聯的威脅,在古巴部署軍事基地並架設導彈發射場,1962年8月被美國發現,由此引發“導彈危機”,後在蘇聯的妥協下,美蘇訂立秘密協議,蘇聯才將導彈撤回國內。


按照古巴當時的國力,人口不過900萬,國土面積縱深也不夠美國核導彈的打擊距離,而且新政權建國不久,僅憑古巴的實力,美國何須要200萬軍人,20萬軍人24小時就可將古巴滅國。

一、美國打古巴,先得過蘇聯關。

當時的蘇聯,不僅在古巴有軍事基地,而且有直接針對美國的核導彈發射場。美國發現古巴蘇聯架設的導彈發射場,那個驚嚇和害怕的心情呀,五臟都吊到嗓子眼了,生怕蘇聯一不順心,就會按動導彈發射按鈕,那可與美國近在咫尺呀,哪還敢攻打古巴。


二、美國不得攻打蘇聯的盟友。

古巴導彈危機,美蘇通過靜下心來秘密談判,然後簽訂秘密互不侵犯各自勢力範圍保護的國家條約,才解除導彈危機。大家想想,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都是鬥嘴仗,何時動過攻打過各自陣營保護的國家。雖然蘇聯後來解體了,應該說這個秘密協議至今還沒失效。

三、當時美若打古巴,將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提前發生。

美國戰略,讓戰火遠離本土。與美國近的“鄰國”即使反美,美國也只是通過顏色革命,培養第三勢力推翻他國政府。古巴、委內瑞拉,都曾是並且現在仍然是仇美的國家,按說現在已經失去蘇聯勢力的保護,為何不出兵討伐,美國也只是通過經濟制裁懲罰他們,為的是不在周邊引發戰火,禍及本土。美國當時若打古巴,就等於向蘇聯宣戰,必然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提前發生。

再說,美國維持霸權,目的是對他國實行經濟剝削,通過保護“世界貨幣"美元賺錢,或銷售軍火賺錢,而不會做賠本賺吆喝的買賣。是要防止世界大戰的發生,而不是挑起世界大戰的發生。


老狼48440790

美國擁兵200萬,為何不敢攻打鄰國古巴……

這個問題得從歷史上來講,尤其是美國與蘇聯之間那點激情上來講。

在股吧沒有獨立之前,這個地段一直是受西班牙政府統治這個地方也是西班牙政府的殖民地,後來古巴這個地方發生了民族起義,然後西班牙殖民者被趕走了美國當然是很希望出現這種情況,他一直都不希望當時的各世界強國,將手伸到他的加勒比海,也就是他自認為是自己的內海。

新上來的政府當時的話極度的依賴國外的資本,美國說要錢是吧,我有的是我用錢把你砸死我都可以,因此美國人很開心的接受這個古巴政府,但是古巴共產黨領導人卡斯特羅帶領著古巴人經過七年的革命戰爭拿下了整個古巴,美國人對這件事情本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結果卡斯特羅,直接宣佈所有企業全部收歸國有,要知道美國人在古巴的投資是不是一星半點兒,卡斯特羅,這個舉動將美國人在古巴所有投入的錢全部打了水漂。

美國人就不開心,不開心的後果,他就是組織了當時,古巴在外面的流亡政府向古巴發動的進攻,也就是著名的豬灣事件,但是股吧,再不卡斯特羅領導下粉碎了這一次入侵行動,並且在這一次行動過後,古巴人深刻地站在了前蘇聯,也就是社會主義陣營那一邊,前蘇聯開始在古巴設立軍事基地,這個時候就連美國人都開始對古巴這個國家感到頭疼病,不是頭疼與古巴開展之後的戰果,而是頭疼與古巴開戰以後與前蘇聯對峙之後,整個世界會變成怎麼樣的格局?

因此,美國人在對待,古巴這個問題上一直小心翼翼,生怕惹惱了這一個小家火,然後直接導致他背後的大佬發火,但是後來有一件事情直接惹怒了當時的美國政府也就是古巴導彈事件,首先是美國的偵察機發現古巴在建設導彈基地,這一點美國人一開始是不相信的,因為古巴沒有這樣的軍事和經濟能力去支持他發展這樣的導彈事業,但是後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古巴擁有前蘇聯的導彈。

有人會說這東西有什麼,不就是導彈嗎?前蘇聯的導彈不一樣照樣打得到美國嗎?其實這關乎的是一個反應時間的問題,比如說,前蘇聯發射一顆週期導彈打到美國,中間需要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這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說攔截導彈,疏散政府官員,讓總統直接撤離,但是從古巴發射導彈發射一枚核彈到美國華盛頓的時間只需要四分鐘,四分鐘你能做什麼?你能逃得了那核彈爆炸的範圍嗎?

因此,在美國總統肯尼迪的率領下,立刻組織了應對小組,然後對古巴實行了全面的軍事封鎖,這一邊,卡斯特羅,當然是磨刀霍霍,他巴不得美國跟前蘇聯直接幹起來,但是赫魯曉夫,這個時候認慫了。

在雙方一系列的協議及和平議定之下。古巴導彈危機立刻得到了解除,但是按照最後,美國與前蘇聯之間的口頭上的約定,美國人不能夠對古巴下手,這是前蘇聯人撤退的最後一條底線。

當然,時間過去這麼久了,前蘇聯都解體了,為什麼美國人對於古巴這個加勒比海上的刺頭一直不下手呢。

與前蘇聯的約定可以看做是兩個大國之間的惺惺相惜,但是不得不說還有其他另類的原因在裡面。

首先我們得說古巴這個國家對於美國人而言,幾乎任何威脅都沒有。如果他加上前蘇聯的導彈或許能夠讓美國人為之一振,但是連導彈都沒有,連核武器都沒有,甚至你連生化武器都不敢擁有的國家,你憑什麼跟我美國叫板,並且美國人在古巴上面是有軍事基地的,比如說最著名的關塔那摩監獄,監獄是純軍事化管理,上面是駐紮軍隊的,等於就是說美國人如果想拿古巴人開刀很簡單,重這個基地直接發兵就可以打到古巴的首都了。

第三國際聲譽的問題,這一點讓我想起戰國時代秦國的丞相範睢,曾經提到的一句話,遠交近攻,對於美國人而言,地處於亞洲的那些國家,地處於非洲的那些國家,地處於歐洲的那些國家無所謂,反正都是你自己,最後自己打自己,自己國土上鬧成一片廢墟,於我何干,但是對於美國人而言,北美洲的任何國家都是她重點關注的對象,古巴離他特別近。如果說古巴人最後跟他撕破臉皮了,那麼在北美這一塊區域裡面,美國人是一種什麼的形象在其它地方,美國人是什麼形象?美國人不管,但是在北美這自己的後花園裡面,他不希望狼煙四起,樹立一個自己負責任,而且遵守約定的國家,對於他處理與北美之間,國家的事宜,有著格外的好處,要知道在北美還有一個加拿大,還有一個墨西哥。


漩渦鳴人yy

說白了,就是美國害怕古巴的核彈頭,這是一場蘇聯和美國的核武器交鋒。大家學過高中歷史,想必對美蘇冷戰一定不會陌生,這段歷史中有一個關於核武器的重大事件,那就是古巴導彈危機。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古巴明顯就是美國的後院,這麼重要的地方為何美國還會讓古巴布置導彈?那麼為什麼會有導彈?導彈從哪裡來的?

這一點吧,與古巴和美國的關係有關,1960年古巴剛剛完成革命,出臺了一些新政策,但是這些政策就觸犯了美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尼克松不幹了,對古巴實行經濟制裁,但是古巴經濟不但沒有退後,反而比以前還要好,美國就納悶了,仔細一查,原來是蘇聯幫的古巴。

尼克松氣不過啊,蘇聯挖牆腳都挖到自己家門口了,還不採取點措施就被當成病貓了,於是乎,他幫助古巴舊政府的人去入侵古巴,但是被古巴擊敗了。尼克松這舉動硬生生的把古巴徹底推向了蘇聯,古巴怕美國再搞鬼影子,直接同意蘇聯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



古巴這決定可嚇壞了美國,為什麼呢?

因為古巴和美國之間就隔了一個加勒比海峽,導彈的射程那可是幾千甚至上萬公里,只要蘇聯願意,隨時都能發射導彈打到美國任何一個角落裡去。


況且那可不是普通的導彈,那是核彈頭,每一枚都能造成巨大的傷害,美國要是不怕引發第三次核武器世界大戰那就放馬過來,所以你說美國敢動古巴嗎?為了世界和平,美國不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