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滇系唐繼堯執政末期,大理古城五華樓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

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據文獻記載,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散佈了許多氏族部落,史書中稱為“昆明之屬”,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前221年, 秦朝開始經營西南,在西南地區建立行政機構,自此開始中央王朝對大理的統治。

漢元封二年,西漢王朝發巴蜀兵數萬人擊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降漢,西漢王朝在“滇王”統治區設置了益州郡。同年,漢王朝派郭昌、衛廣往擊大理地區阻擋漢使的“昆明”部落。在大理設置了葉榆、雲南、邪龍、比蘇4縣,屬益州郡管轄,從此大理地區正式納入漢王朝的疆域。


元代雲南行省時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屬於大理路、鶴慶路、威楚路和雲龍甸軍民府。大理路:至元七年,元朝並大理上下二萬戶府為大理路,治所在今大理城,領有一縣、二府、五州。1276年改府為路,雲南正式成為行省級區劃的名稱。

洪武十五年,明軍襲破大理城,今大理州地域分隸於大理府、鶴慶府、蒙化府、永昌府和楚雄府。清朝時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別隸屬於大理府、麗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隸廳。1911年,昆明“重九起義”後成立了雲南省軍政府。大理地區隸屬於滇西道,後歸屬騰越道。

大理五華樓在古時是官方聚會宴請貴賓的地方,高達五層,可容萬人站立。但在歷史上五華樓幾次焚燬又幾次重建,走過千年滄桑。現代的五華樓是1998年重建的,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層建築,下面的一層為臺座,上面的三層為樓。五華樓是大理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地群眾稱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級,為大理地區典型的密簷式空心四方形磚塔。

洱海,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等。因其狀似人耳,故名洱海,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一般湖水面積約246平方千米,蓄水量約29.5億立方米,呈狹長形,北起洱源縣南端,南止大理市下關,南北長40公里,是僅次於滇池的雲南第二大湖,中國淡水湖中居第7位。

洱海形成於冰河時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蝕,屬高原構造斷陷湖泊,海拔1972米。洱海具有供水、農灌、發電、調節氣候、漁業、航運、旅遊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有點蒼山橫列如屏,東有玉案山環繞襯托,空間環境優美。1981年蒼山洱海自然保護區成立。---【大理,1926年。攝影資料:亞東印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