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嚴昌榮團長抗日而死,千年古鎮為其改名縣誌卻無記載


嚴昌榮,1914年生,湖北松滋縣沙道觀人,僱工出身。1930年參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軍第二方面軍戰士、班長、排長、連長,參加過長征,到延安後,進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8年,調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任軍事教員。後調皖南任三支隊五團營長。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一師三旅七團團長。率部首戰泰州,殲偽軍1個團。1942年6月,指揮所部於三陽鎮東部伏擊敵人,殲滅日偽軍200餘人,俘敵30餘人,並繳獲大量武器彈藥。

1943年9月,率部攻打日軍興化縣唐子鎮據點。為掩護部隊進攻,親自用擲彈筒轟擊敵據點。因擲彈筒意外爆炸,不幸犧牲。時年29歲。同年,興化縣抗日政府將唐子鎮改名昌榮鎮,1944年又在興化合塔圩奚塔莊為其修墓立碑。

嚴昌榮團長早前曾經擔任過賀龍元帥的警衛員,後來在新四軍第一師三旅七團任團長的時候,第一師師長是粟裕將軍。嚴昌榮所在團是第一師的主力團,嚴昌榮也是粟裕將軍很器重的團長。

嚴昌榮犧牲時和他一起並肩指揮戰鬥的七團政委彭德清就在身邊,彭德清將軍當即決定部隊撤出戰鬥。對於嚴昌榮的犧牲,彭德清後來回憶說:“嚴團長在他率領七團的三年時間裡,指揮過許多漂亮的勝仗,在部隊裡享有很高的威信。沒想到他會這樣突然離開我們。”

嚴昌榮犧牲後,粟裕將軍寫給嚴昌榮的輓聯是:“揮戈殺敵,迭奏膚公,蘇皖健兒稱翹楚;濺血成仁,無負我黨,江淮勇士學楷模。”

1944年抗日地方政府在興化合塔圩奚塔莊為嚴昌榮修墓立碑,1970年4月原舍陳鎮人民政府又將墓碑遷到舍陳莊,後因修路,將碑移走,1995年,興化市人民政府為嚴昌榮又重新豎起了一座紀念碑,重建嚴昌榮烈士陵園。

嚴昌榮作為松滋的歷史名人、抗日先烈,理應被人們所永世銘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松滋縣誌》竟然沒有將嚴昌榮同志收入其中,不知道是因為疏忽還是其他的原因?希望當地政府能夠為嚴昌榮做一些實事,讓我們永遠緬懷先烈,致敬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