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史海鉤沉:寶清十二烈士山灑淚祭雄傑,昔日戰場彈殼彈痕隨處可見


十二烈士山位於黑龍江省寶清縣西部,距寶清縣城60公里。孤山聳立,山勢險峻,多灌木。海拔500多米,相對高度100米。原名小孤山。因其有12位抗聯戰士英勇抗擊日寇全部殉身壯舉,而被當時抗聯總部命名為十二烈士山。 1999年,十二烈士山被黑龍江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38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三師八團一連連長李海峰和指導員班路遺率領十幾名戰士,為阻擊日偽軍對抗聯五軍密營的進攻,在小孤山對400多名日偽軍進行阻擊戰,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除二路軍總指揮部交通副官和另一名負傷戰士轉移外,連長李海峰、指導員班路遺等12名幹部戰士壯烈犧牲。為紀念12位烈士,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部在小孤山陣地上召開追悼會,並將小孤山改為“十二烈士山”。

小孤山戰鬥,共擊斃日寇25人,重傷10人,擊斃偽蒙古興安軍70多人,重傷15人,打死敵軍馬90餘匹。參加此戰的敵人傷亡近半,用雪橇拉著部分傷兵和屍首狼狽的退出了石灰炭溝戰場。


經多次考證,最後確認犧牲的十二名烈士為李海峰、班路遺、朱雨亭、魏希林、陳鳳山、李芳鄰、夏魁武、王仁志、張金富、楊德才、王發、李才。

藍棒山頂雲霧重, 寶石河邊雪花飛。寇賊兇焰猶未盡, 十二烈士陷重圍。 神槍縱橫掃射處,倭奴蒙狗血肉堆。竟日鏖戰驚天地, 膽壯氣豪動鬼神。 不惜捐軀為革命,但願失土早迴歸,他年民族全解放, 指點沙場吊忠魂。 ---周保中將軍悼十二烈士詩

綠草茵茵的五月,一群七臺河當地的戰史愛好者來到十二烈士山戰鬥遺址訪古,八十年前的戰場上仍然留下很多戰爭遺蹟,一天的挖掘下來,清理出了很多子彈殼和槍支零件。

現場發掘的彈殼和槍支零件圖。

現場發掘的彈殼和槍支零件圖。

遺址現場。

遺址現場的柞樹上彈孔清晰可見,彈孔之多可以想見當年的戰鬥多麼慘烈。

彈痕;

彈夾;

紀念標誌;

灑淚祭雄傑。

永遠緬懷為抗擊日寇犧牲的東北民主聯軍革命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