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2萬元錢,錦州警察與“北京警察”較量了3個小時!

用戶61875307

有的,被稱為“量子物理之父”的普朗克既是。

他痴迷經典物理,卻無意打破了經典物理的絕對權威,但他不願意相信,於是後半生費盡所有時間嘗試證明量子物理是錯的,最終掉了顏值,丟了信仰,絕了子嗣……

上面這段話,看客們一定會懷疑我打錯了字,不過真的沒有,普朗克就是想毀掉自己建立的成就,毀掉一個無比正確的成就。

這樣的人你聽說過嗎?

上圖是年輕的普朗克,在當時也算得上盛世美顏。

他的家境優渥,受極好的教育。他的音樂天賦極高,鋼琴、手風琴樣樣精通。

側顏也是很完美的。

他大學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學習音樂、語言學還有科學,幾乎是學啥啥都行,這他就糾結了,該學什麼呢?

在他糾結期間,他所在的慕尼黑大學的一位老師就曾苦口婆心地勸誡普朗克:不要再研究物理了,這一行裡已經沒有任何機會留給年輕人了。

此言不假,在19世紀中後期,經典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基本竣工了。物理學家能做的頂多就是往這座輝煌的物理殿堂掃掃灰塵罷了,再也不會有什麼重大理論被提出了。

普朗克自然對老師的規勸感到十分感動,然後婉拒了老師,毅然投入物理學。

可能大牛都喜歡這樣折磨自己吧。

一踏入物理世界的大門,普朗克就對熱力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或者說沉湎其中。

1879年,年僅21歲的普朗克就憑論文《論熱力學第二定律》獲得了慕尼黑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中貫穿了他對“熵”深刻和獨特的見解。

隨後他取得了大學任教資格,在物理學界,地位更是節節攀升。20世紀初,他已經是熱力學領域公認的權威了。

那麼,什麼時候,普朗克才開始奠基量子論呢?

正如前文所言,經典物理學已經算是一座竣工的大廈。

而普朗克就是這座神聖的物理殿堂最虔誠的信徒之一。

那時候物理學有一個讓人陷入困惑的問題:黑體輻射。

所謂黑體,是指這樣一種物質,在任何溫度下,它都能將入射的任何波長的電磁波全部吸收,沒有一點反射和透射。例如太陽就是一種黑體。

然而,普朗克的時代,有兩個人提出了兩個不同的公式來研究這個問題。這兩個公式完美地相互抵制,而又同時符合理論。

一個現象,對應兩個公式?

在經典力學時代,這完全是個不可思議的悖論!

普朗克是熱力學的權威,對於這個問題,他更願意自己驗證哪一個公式才是正確的。

他從自己擅長的熵和能量作為突破口,反覆驗證,卻發現結果仍然證明,存在兩個都合理的公式。

他開始意識到,傳統物理學的基礎還是太狹窄了,需要從根本上的改造和擴充了。

他開始嘗試打開物理學的新世界大門!

1900年,他發表了《關於正常光譜的能量分佈定律》論文。文中給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E=hv(其中E為單個量子的能量,v為頻率,h是量子常數,後人稱普朗克常數)。

為什麼就說是著名的呢?

經典物理有一個傳統觀點,認為“自然界無跳躍”,而根據普朗克公式卻指出,能量在輻射過程中不是連續的

許多人都不願意接受這個理論,但無論如何驗證都無法駁倒普朗克。

這也就說明,經典物理的嚴謹性被這小小的公式擊破了,經典物理大廈搖搖欲墜!

事實上,經典物理出了問題,最傷心的是普朗克才對。

他是經典物理忠實的擁躉,卻親身破壞了經典物理學。他決定用餘生對抗自己提出的量子理論基礎

整整6年,他不斷想要證明自己的理論是錯的,而外界,量子理論已經在飛一般地發展。許多新的理論不斷誕生。

普朗克沒有在意,仍在尋找自己理論的缺口。

玻恩在評價普朗克時寫道:“從天性來講,他是一位思想保守的人,他根本不知道何為革命,只是他驚人的邏輯推理能力讓他不得不折服於事實面前”。

玻恩沒有說錯,普朗克不該是個革命者,但他的智慧使他成為一個革命者。

許多年沒有成果,他終於坦然接受,量子假說是正確的!

打開了心門的他,也迎來了19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在科學界的勤懇和奉獻,並不能帶他逃離“悲情”二字。

1909年,普朗克的妻子因病去世。

他一共有四個孩子,長子於凡爾登戰場戰死,兩個女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死於難產。

而最大的不幸還是次子,他幾乎是親眼看著自己的兒子死去而又無能為力。

次子埃爾文在一戰期間就曾被法國俘虜。在1944年,他竟被捲入到刺殺希特勒的720政變中,被納粹投入監獄。那時的普朗克幾乎動用了自己所有的力量,都沒能把他唯一在世的親人救出來。

1945年,埃爾文被處以絞刑。

那時,普朗克已是87歲的高齡,心情不言而喻。

也就在那一年,他位於柏林的家在一次空襲中被摧毀,家中無數的藏書和畢生的研究成果也毀於一旦。

一時間,他失去家園和親人,只留下一副病軀。

那是戰爭對一個科學家的不公,此時普朗克丟了一切。

作為戰後重建德國科學界的男人,沒有人願意將他與納粹聯繫在一起。

他的偉大和悲情,註定他應該擁有如此待遇。

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他的名字。

底部刻著屬於他的普朗克常數——

“h=6.626196×10^(-27)erg·s”


SMETalk

牛頓啊

艾薩克·牛頓爵士(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
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併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
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併為冪級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在經濟學上,牛頓提出金本位制度。

就是這樣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到了晚年的時候,不是進一步研究科學,而是相信了宗教。

牛頓後來寫了很多處理聖經的文字解釋的宗教小冊子。他說:“重力解釋行星的運行,但不能解釋誰使行星運行。上帝治理萬物,知道一切可做或能做的事。

牛頓還說:他認為天體之所以會運動,是因為上帝創造了萬物以後, 也設定了各種自然規律, 比如運動定律等等。上帝先把它們一推,然後天體就按“動者恆動”的定律一直運動下去,事物都就按照自然規律和概率順其自然的發生。上帝不再作任何事情。

牛頓活了80歲,但他40年用於科學研究,另外40年沉迷於神學。他用許多“科學現象”來證明上帝的存在。雖然沒有推翻自己之前的發現,但也走向了另外一條路。


以史為鑑

維特根斯坦,早期就完成了標誌所謂哲學的語言學轉向的《邏輯哲學論》。後來放棄繼承的萬貫家產,成為一名小學教師,後來是修道院的園丁助理。

在生命的後期回到劍橋三一學院教書,再後來,堅信“哲學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維特根斯坦從劍橋辭職。死後出版引導了語言哲學新的走向的《哲學研究》,否定了自己早期在《邏輯哲學論》中的結論,同時否定了在《邏輯哲學論》中所用的研究方法。

而這兩本書,都是哲學史上的不朽名著。


Dreamer144573710

設立獎基金者。每人每天都在做累了休息也是改變嗎。一陽一陰謂之道。說個小故事,李自成戰河南,見人就殺,見有煙氣的地方就去找生存者殺掉,原來河南家家不敢豎煙筒由此而來。路上放銀寶有人拾去,還找到人殺掉。可見此殺人狂者。後來每天發愁過黃河難,不知不覺過了黃河。(可能是枯水期吧)他認為天助有天下,就不再殺老佰姓了,這也算改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