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枉千年的北宋名將潘仁美

潘仁美,俠義小說中的大奸臣,特別是在楊家將系列中,公報私仇致使楊繼業撞死在李陵碑前。

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宋代名將。參與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稱帝。宋朝建立後,屢立戰功。其實潘美對宋朝功勞挺大,總體超過楊業。《宋史》傳中,潘美位於列傳第十七的位置,而楊業僅在列傳三十一,排名差了許多。從列傳功業上看,潘美撫陝帥袁彥,協平李重進,協徵嶺南,廣北門役,徵江南,說降陳,擊北漢,戰太原,抵遼軍,其舊中戰略功績應遠在楊業之上,而且較有政治眼光,可稱得上政治家軍事家了。另有史載,宋太祖有私生子,不利太祖,太祖不知何為,趙普等皆勸殺,唯潘美知太祖心事,不言,太祖執其手囑咐,潘美收養,可見其心思細密。

被冤枉千年的北宋名將潘仁美

潘美在楊業之死上確實要擔責,但小說家卻把這份責任無限擴大化。

有著“無敵”之稱的楊業,作為北漢將領,楊業曾與北宋對抗了三十多年,而在史冊上,楊業與宋軍的交鋒只有幾個簡短的記錄,而每個記錄都以他的失敗而告終。其中一個紀錄是這樣的:楊業與宋軍戰於太原城下時,被宋將党進以少擊眾,大敗後在壕溝裡,然後靠城上垂下的繩索才得以逃生,短短數筆,將楊令公描繪得狼狽不堪。

北漢滅亡以後,楊業歸降北宋,他的戰績從這裡開始反轉,然而此時他已是英雄暮年。

被冤枉千年的北宋名將潘仁美

因為楊業對防禦遼國有豐富經驗,宋太宗派他到代州為三交駐泊兵馬部署,為潘美節制。公元九八0年春,契丹貴族以十萬之眾,進犯雁門關,潘美“令楊業領麾下數百騎,自西徑至雁門口,南向與美合擊之。”

這一戰宋軍一振過去的戰敗頹勢,大獲全勝,潘美、楊業都立了大功,而楊業在此戰中更是率領數百騎兵,繞小路殺到遼軍背後,出奇不意,展示了他“勇而有謀”的軍事才能。

自此,楊業威名大震,遼軍遠遠望見楊業的旌旗,紛紛不戰而走,不敢與他交鋒,楊業由此贏得了“無敵”美名,卻也招來了同僚們的嫉恨。

雍熙三年,宋朝三路大軍征討遼國,其中潘美為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將,在寰州遭遇了遼兵的大舉反擊。當時他們的任務並不是與敵交鋒,而是遷移民眾,但是護軍王冼和劉文裕堅持與遼國正面作戰,嘲笑楊業怯敵,空有“楊無敵”的名頭,而主將潘美不置可否。最後楊業力爭不果,只能冒險出擊。

楊業知道此戰必難取勝,就約定潘美在陳家谷設伏接應。然而楊業出擊後,王侁等人沒有等到戰果,以為遼軍已經敗退,為了爭功,竟然率領部隊出擊,隨後,在得到了楊業敗退的消息時又慌忙撤退,留下楊業孤軍奮戰。

楊業敗退到陳家谷後,沒有看到接應的人馬,只得再率領部下一力死戰,最後楊業精疲力盡,為遼軍生擒,絕食三天,悲壯而死。

《宋史》記載,楊業的死,缺乏作戰經驗卻大權在握的監軍王侁要負主要責任。

被冤枉千年的北宋名將潘仁美

有一個歷史細節:趙光義對潘美只處以降三級的處罰,顯然太輕了,而且第二年就官復原職,一個勞苦功高的開國勳臣和一個屢立戰功的北漢降將在趙光義心中的地位確實有差距,但如此處罰倒像是形式上做給別人看看的。北宋重文輕武,對武將防備得厲害,趙廣義對降將沒那麼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