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拿“土”當美食,這是真的嗎?

太原晚報

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是地方傳統麵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然而山西終極的美食體驗你未必知道。那就是吃土😁。

而且這道美食還錄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不是這樣直接吃😂😂😁😓


炒棋子是我省尤其是晉南一代的傳統美食,冬春時節家家都要炒上幾鍋作為零食,現在只能作為回憶了。

將麵粉里加入雞蛋以及炒香碾碎的芝麻、小茴香、花椒葉、食鹽或者白糖和成麵糰發酵,經過反覆揉捏切成所需形狀,然後放炒鍋裡用黃土炒熟,之後過篩濾土便可食用。炒熟的炒棋子色澤金黃,吃起來香酥乾脆、土香四溢,還有助消化、養脾胃的功效。

炒棋子用的黃土是無汙染的觀音土(俗稱蘆土)。碾碎過篩。然後在鐵鍋裡先行炒黃土。待黃土在鐵鍋裡咕嘟咕嘟沸騰冒泡時,將棋子疙瘩倒入攪拌炒制,如此,棋子不接觸鐵鍋,而是在高溫的黃土裡均勻受熱直至色澤金黃成熟,最後再用篩子、乾布等把面塊兒上的土處理乾淨來食用。


最後分享個山西人高興的三個等級

1高興起來就挖煤

2再高興的時候就喝醋

3最高興的時候就吃土

純屬娛樂,不喜勿噴,謝謝


呂梁大小事

網絡上的標題雖然一驚一乍,但仔細查看相關信息才發現,人家不但真的吃“土”,而且吃得還很香,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個用土做為輔料的食品竟然還是山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令人想到就喉嚨乾澀的食物就是山西長治的特產“炒指”,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晉末年,是武鄉羯人石勒發明的便於攜帶的軍糧。

“炒指”和“炒棋子”的製作過程很相似。其製作過程是,將無汙染的黃土碾成粉末狀,用鐵鍋炒熟,再將用面製成的麵疙瘩倒入鍋內攪拌。待麵疙瘩炒熟後,用篩子將麵疙瘩上的浮土篩去,散發著泥土和麵粉獨特香味,咬著嘎嘣脆的“炒指”便出鍋了。據瞭解,吃“炒指”不但不會影響健康,而且還有助消化、養脾胃的功效。


太原晚報

話說我們常用“窮到吃土”來形容一個人的窘迫,不過你知道嗎?“吃土”有時候也沒你想的那麼慘。在山西晉南地區,就流行一種用黃土做出來的美食,吃完,真真是唇齒留香,讓人垂涎欲滴。



  

炒棋子可謂是山西省尤其是晉南一帶的傳統零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冬春時節幾乎家家都要炒上幾鍋。如今,在好多人兒時的記憶裡,那仍舊是一種難得的美味。近幾年,張明光將傳統的手工炒棋子進行了半機械化改進,在保留了傳統手工炒棋子獨特香味的同時,藉助機械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產標準細化考核制度。現在,張明光帶領周邊幾戶村民炒棋子,不僅銷往晉陝豫等周邊省份,還藉助網絡平臺將炒棋子分不同口味以10-20元每500克的價格銷到了全國各地甚至國外。



在晉南方言裡,炒棋子又叫炒蛋子,有甜、鹹兩種口味,有圓、方、長條等形狀。製作時,將麵粉里加入雞蛋以及炒香碾碎的芝麻、小茴香、花椒葉、食鹽或者白糖和成麵糰發酵,經過反覆揉捏切成所需形狀,然後放炒鍋裡用黃土炒熟,之後過篩濾土便可食用。

炒熟的炒棋子色澤金黃,吃起來香酥乾脆、土香四溢,還有助消化、養脾胃的功效。炒棋子用的黃土是從土崖上挖取的無汙染觀音土(當地俗稱蘆土),先將黃土碾碎過篩,然後在鐵鍋裡先行炒黃土。待黃土在鐵鍋裡咕嘟咕嘟沸騰冒泡時,將棋子疙瘩倒入攪拌炒制。如此,棋子不接觸鐵鍋,而是在高溫的黃土裡均勻受熱直至色澤金黃成熟。



炒棋子獨特的口味離不開這些炒香的芝麻、小茴香、花椒葉等調味品。

炒棋子的起源目前尚無定論。早年間,晉南人離家遠行,或是到外地謀生,甚至是上京趕考,帶上一袋子炒棋子,既不怕腐壞,又可邊行路邊嚼食,不耽擱行程又省飯錢。久而久之,人們就把炒棋子豆當做是一種傳統小零食了。

以前每到歲末年初,晉南人家家戶戶都會忙著炒上幾鍋,留著待客與自己吃。遠行的人特別喜歡帶一些炒棋子做乾糧,因為裡面含有故鄉的水土,故鄉的面,可以預防水土不服。


瓢蟲與螢火蟲

以前在電視節目也看過,山西人吃土,好像是拿黃土回來煮食物吧。土只是導熱體。而不是真正吃土。


為了夢19

不知道你說這個是何意,難道說是在抹黑山西嗎?是的,山西是個經濟落後的地方,窮鄉僻壤出“餓”棍,所以我們要用土來充飢。沒辦法,窮嗎,加上天公不作美,又無人管,只管在我們這收取貢品,卻不管我們的風調雨順與溫飽,沒得收入,沒得糧食,只能以土為食了。或許哪一天全國人民都富起來了,或許會有人給我們山西一點點憐憫,讓我們在這個山珍海味到處都是朱門酒肉臭的時候,可以吃上一頓粗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