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是如何成功地躲過美軍的一次次追捕的?

as297243008

圖為薩達姆本人

2003年4月,美軍佔領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薩達姆政權隨即倒臺。薩達姆在阿布·哈尼法清真寺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後,和兩個兒子分開,然後分頭開始逃亡。

措施1——改頭換面。他先脫下平時經常穿的軍裝和西服,然後換上傳統的阿拉伯服飾(長袍和頭巾),留長頭髮,蓄鬍子,這樣在外表形象上就可以忽悠過去一大群臉盲症。

措施2——清除異己。他不信任身邊的25個保鏢和助手,於是遣散了他們,僅留下一兩個完全信賴的親信。

措施3——狡兔三窟,尋找庇護。他首先回老家,薩拉赫丁省的提克里特地區,尋找跟他有密切關係的家族,然後在家族勢力的幫助下逃亡。他有30多個藏身地點,地點無明顯特徵,分佈沒有規律,而且經常更換地點。

圖為民眾懷念薩達姆

措施4——和外界交流不留痕跡。薩達姆在逃亡中不使用衛星電話,不留下書面文字,無法通過衛星捕捉到他藏身點的定位。下達的指令通過口信傳遞,他先給親信一個籠統的命令,然後親信給下級發佈明確指令,層層傳達,最終落實。

措施5——收買人心。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他逃亡前準備了大量資金,逃亡時出手慷慨,希望跟隨他的人保守秘密,同時抵消通緝令上2500萬美元懸賞金的誘惑力。

措施6——干擾追捕。逃亡期間,他一直暗地指揮反美武裝的襲擊活動,干擾美軍的注意力,以爭取更多的逃亡時間。

圖為薩達姆被捕後接受審判

措施7——與世隔絕。他最後被抓獲前,藏身在提克里特的一個地洞裡,該地區還有無數地洞供他轉移,身邊的兩名親信負責送飯和協助轉移。這種地點雖然外人很難找到,但是也不利於自己觀察外界,沒有放哨的人給他爭取緊急時刻躲藏時間,所以一旦被發現必死無疑。

軍情繫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歡迎訂閱關注


軍情解析

1979年至2003年任伊拉克總統、伊拉克總理、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總書記、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與最高軍事將領等職。1980年,發動兩伊戰爭,戰爭持續了8年之久。1990年,薩達姆為奪取石油,派譴軍隊入侵科威特引發海灣戰爭,美軍發佈“撲克牌通緝令”圍捕並懸賞2500萬美元。直到三年後因被貼身保鏢出賣而被捕。

薩達姆曾為了自己稱霸的野心,也為了更強大的伊拉克而發動戰爭。


掙不開的歲月擺佈

薩達姆是如何成功地躲過美軍一次次追捕的? 其實薩達姆的逃亡並不成功,僅僅8個月時間就被捕了。而且在逃亡過程當中生活艱苦,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少。

薩達姆在逃亡過程當中,身邊的25名保鏢和助手不是逃跑,就是因為害怕不可靠而被薩達姆遣散了。最後,薩達姆就只能藏身在提克里特的一個地洞裡,身邊只有2名衛兵,負責送飯和幫助他在附近各個地洞當中進行轉移。

薩達姆這種藏身方式缺點很多,首先是無法有效與外界聯繫,其次是不方便觀察,一旦被發現根本無法逃跑。而只逃亡了4個月的,薩達姆的2個兒子更是如此,直接住進了摩蘇爾親戚的豪宅裡面。

由於自身問題,身邊當時也只有1個朋友,所有的保鏢都已經被他們自己擊斃、逃跑或者遣散了。可以說薩達姆父子的逃亡方式都不高明。真正高明的是伊拉克當時的副總統杜裡,他帶著20多名助手和保鏢,不是鑽地洞,也不是住在豪宅裡面。

而是直接進入伊拉克北部山區的偏僻鄉村,在這裡定期在山區移動藏身,發展組織,聯絡舊部,指揮游擊戰。一直到2015年才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摩蘇爾附近一處民居被發現。

包括扎瓦赫裡在這方面也與杜裡很類似,扎瓦赫裡從來都不會住在地洞和城市豪宅當中,每天帶領自己的部下和保鏢在友好部落附近的山區待著,在外面很遠的地方都長期有各種暗哨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