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千金也難求的“國寶金匱直萬”和“國珍金匱五千”

說起中國古代錢幣史上,面值最大的古幣非“國寶金匱直萬”莫屬了!和他兄弟般存在的還有一枚叫“國珍金匱五千”的古幣。這兩枚古幣歷來被泉界朋友奉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寶。此錢幣造型奇特,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圓形方孔,書“國寶金匱”四字,直讀,下部為方形,書“直萬”二字,錢文皆為懸針篆。“國珍金匱五千”也是此種形制。

縱有千金也難求的“國寶金匱直萬”和“國珍金匱五千”

國寶金匱直萬標本

有關“國寶金匱直萬”和“國珍金匱五千”,至今,無論學術界還是泉界朋友都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它面值過大,根本就沒有推行,只不過是王莽鑄造的樣錢罷了。也有人認為它是王莽設計的鎮庫錢,象徵著自己的財富。還有人認為它是收繳民間黃金所給予的憑證。無論它擔當何種職能,在今天看來,它真的成為了國寶。

縱有千金也難求的“國寶金匱直萬”和“國珍金匱五千”

縱有千金也難求的“國寶金匱直萬”和“國珍金匱五千”

國珍金匱五千標本

據有關史料記載,它曾有過三次出土,第一次出土是1921年,在西安城西北隅未央宮遺址處由一村民掘土時發現了兩枚,其中一枚由收藏大家張叔馴所得,後帶出國,至今下落不明。另一枚則經過幾次轉手由陳仁壽先生收藏,後由國家文物局出面買回,藏於國家博物館之中。

另外一次出土則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事情,在西安城內發現了“國珍金匱五千”一枚,據目前來看,存世只有一枚,應該是孤品。

最後一次出土是2001年的時候,在咸陽郊外的一處鑄幣遺址或灰坑出土了二十枚左右國寶金匱直萬,其中完整者僅有4枚,斷損者3枚,廢品7-8枚。

縱有千金也難求的“國寶金匱直萬”和“國珍金匱五千”從幾次的出土量來看,足見其珍貴程度。如今,發現用縱有千金也難求來形容這兩枚錢幣最合適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