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的吳國鑄幣

時代的變遷很大程度上會引起貨幣的改革,放眼整個三國的歷史來看,唯一沒有鑄行新的貨幣恐怕只有曹魏政權了。而本篇我們主要介紹江東的孫吳政權所鑄行的貨幣。

三國曆史上的吳國鑄幣

三國曆史上的吳國鑄幣

“大泉五百”,在嘉禾五年(236年)孫權命令鑄造的錢幣,面文“大泉五百”為直讀,前期鑄造的個頭較大,一般直徑在2.9釐米,重8克以上,後期越鑄越小,流通10個年頭後廢止。根據目前的出土狀況看來,在孫權鑄造的錢幣裡存世量還是比較多的。

三國曆史上的吳國鑄幣

三國曆史上的吳國鑄幣

“大泉當千”,在赤烏元年(238年)至九年所鑄造的錢幣,錢文“大泉當千”為旋讀,早期直徑3.6釐米左右,重約14克。後期,無論是直徑還是重量明顯變小,流通了8個年頭後廢止,目前的價格也就在1千元左右上。

三國曆史上的吳國鑄幣

三國曆史上的吳國鑄幣

“大泉二千”,鑄行的時間和“大泉當千”應是同時期的,錢文為旋讀,只不過數量比“大泉當千”少了很多,因而其價值也比較高。去年在一個拍賣網站,曾拍出將近1萬的價格,如今,恐怕這樣的價格也很難拍到了。

三國曆史上的吳國鑄幣

三國曆史上的吳國鑄幣

“大泉五千”,自王莽鑄行大錢以來錢少有的大錢,一枚當“五銖錢”的五千枚使用,存世量非常的稀少,曾為錢幣“五十名珍”之一,如今,在華譜上也是1級幣,足見其價格不會便宜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