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為什麼必須要理財?

【摘要】現在,每個家庭都知曉理財的重要性,也對此很重視,看很多關於家庭理財方面的書籍,也要關注時下財經新聞,不斷積累金融理財知識。

一個家庭為什麼必須要理財?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最近的一則新聞:夫妻十年只存4500元鬧離婚,引起廣泛的關注討論。

遼寧省的張先生月薪6000元,每月上交給妻子5500元,自己只拿500元生活費,妻子月薪3000。結果結婚十年,張先生竟然發現家中存款只有4500元,如果按照每月5500元來算,減去開支,至少會有50萬。

1、理清資產與負債

首先針對家庭資產可以先列一張資產負債表,主要是看我們手上還有多少資產可用,揹負著多少負債。家庭資產中,可以分為現金、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家庭負債中包括房屋貸款、車輛貸款等。通過資產、負債、淨資產三個部分可計算出最後的收支情況。每個月的收入會從兩人基本工資、獎金、投資收入、租金與分紅等多方計算,而支出除了衣食住行,還有房租、醫療、社交等支出。面對這種情況,張先生和妻子的收入可以分開記錄,家庭支出可合併記錄。完成表格後,可以直觀地瞭解到家庭的財務狀況。

2、合理的家庭資產配置方案

投資資產是指銀行存款等能夠產生投資收益的資產,投資與淨資產比例越高,財富增值的能力就越強。一般家庭要準備短期要花的錢,6個月左右的生活費資金站10%,重在收益的資產佔30%,包括銀行理財、互聯網理財等,利用閒錢生錢是家庭理財重要的一步。同時意外重疾保障的資金可保留20%,以防家庭會出現各種意外情況需要用錢。最後保本升值的錢佔40%,包括子女教育基金、養老金等,用於提升自己能力和投資未來的資金,要保證本金不受損失。

3、家庭理財知識的學習與實踐

現在,每個家庭都知曉理財的重要性,也對此很重視,看很多關於家庭理財方面的書籍,也要關注時下財經新聞,不斷積累金融理財知識。但是理財還需理論結合實際,活學活用。張先生只上交工資卻不關注理財市場變化和理財知識的學習,妻子也憑著自己的直覺管錢用錢,完全沒有規劃,導致了最後的結果。想讓家庭財富實現保值,還能增值,家庭理財就要遵守“穩健為王”的原則。

4、控制慾望穩健理財

每個月一拿到工資,就存一定比例的錢進行理財,剩下的才是支出部分。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對家庭消費的話語權逐漸提升;尤其是已婚有子女的家庭,女性對於消費的掌控能力也顯著高於無子女和未婚群體。張先生的妻子在打造自己的良好形象的同時,應該控制消費慾望,合理地規劃消費。隨著傳統消費及理財方式的發革和升級,“消費式理財”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強制理財不僅能控制女士的購買慾望,更能收穫不錯的收益效果。

家庭誰來掌握財政大權,不應該是由家庭地位來決定,而應該由理財能力來決定。模範的夫妻倆要對消費和理財面面俱到,根據家庭和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投資項目,讓財富能實現穩定的保值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