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一年交一萬交10年,20年後返30萬,靠譜嗎?

男孩的誓言

樓主其實並沒有完全表達清楚,這個保險的運作模式。比如每年9800,20年後的30萬是如何返還的?這個保險是否有其他的保障?

有人說了具體的險種,是一款年金保險。

年金保險,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的金額、方式,在約定的期限內,有規則的、定期的向被保險人給付保險金的保險。

那樓主在不考慮生存概率、費用率的情況下,給你分析分析這塊保險的潛在收益率。

現有假設下,20年後如何一次性領取30萬

按照您的解釋,為了方便計算,每年交1我,交10年,20年後領取30萬:通過測算,內部收益要到7.2%以上,才能保證20年後一次性領取30萬。回顧過去20年的投資產品,除了部分公募基金,優質股外,基本上很少有這麼高的收益率。翻看保險公司的歷史投資業績,基本上也達不到。

這個承諾是怎麼才能做到呢?

如何讓你領取30萬,這是個不能說的秘密?

您先彆著急,據我推測,這30萬其實只是利益演示,不會是你的最終收益;再者說,這30萬,不會讓你一次性領取的。

所以,降低預設的收益率,現在萬能險的假設利率3-3.5%,我們就權當比較相信保險公司投資能力,達到了3.8%,每年投資一萬,20年後你的賬戶大概積累到18萬。

再後面的30年,每年領取一萬,你就可以領取30萬,計算一下內部收益率,您猜是多少?3.7%左右!!其實並不高

為什麼有這樣的反差?秘密就在於時間複利的威力,二三十年,一個百分點的收益率,就會帶來很大的差別。保險公司生意的秘訣就是,用低成本的穩定資金,做長期的投資生意,賺取更多的利益。

關於分紅型的年金保險,是理財型保險的一種,在保單上一般多種演示,肯定有個很高的利率假設,讓你心潮澎湃。但是,實際的分紅,很難達到收益演示的水平滴。

買這種長期的理財型保險,還有一個弊端,資金佔用的時候,流動性差——當你急用錢的時候,如果退保,返還的是現金價值,不是已交的保費和投資收益,你會承受一定的損失。當然也可以做保單貸款,把保單抵押,去借錢,但是肯定利率不會低啊。

如果該保險是一款含保證利率的萬能險,其實還有好處的,就是鎖定了長期利率,至少有一個長期的保證利率。很多人不知道,二十多年前,利率高達10%,當時很多人買了保單,享受了高收益——但利率下行之後,保險公司就遭受了嚴重損失,這就是著名的利差損事件。後來,保監會強制規定假設利率為2.5%,近幾年才稍微放寬到3.5%左右。

未來的利率走勢,其實很難判斷。按照歐美的情況,利率走低甚至負利率都有可能。不能因為你覺得目前看保險收益不如存款就說騙人,未來不好說哦。

當然,我們的計算並不完全正確,如果該保險含有其他的保險責任,如身故給付、意外傷害賠付,這都含著保費。

說到這,有人會說,保險都是騙人的。我要認真的說,不是的,保險有很多種,理財型是一種而已,更多的是應對人生各種風險的保險產品。正確的認識保險,正確的購買保險,才是真正對待保險的態度。你不瞭解一個東西,就去購買,你能把責任推出去?這鍋誰背?

感謝閱讀。作者本意不是說保險騙人,是給你展示保險如何來運作,說的其實還不是很清楚。未來會繼續努力寫一寫保險普及的知識。


財富精算師

謝邀,我是變革家陳俊。此類保險我們不妨認為就是一種特殊的投資,這種保險往往會吸引很多人的目光。有部分朋友可能會因為它的這種模式所吸引,一年交一萬交十年之後等十年就能拿到三十萬,也就是有二十萬的收益,本金在十年之後就能翻兩倍,按照現在投資行業中的收益率來看確實很不錯,那麼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這種保險的可靠性。
這種保險我們暫且把它劃分為保障類,那麼現在我們選擇方式購買保險也算是一種投資。投資的第一步,考慮收益,而這種保險收益大家是看的見的,只不過是年限太長並且在資金流動性較差,就像銀行存定期一樣從開始到最後存二十年,不過會比銀行的收益高的多得多。
第二步,根據收益考慮對應的風險。能達到上述保險的收益已經算是比較高的收益了,那麼越是高收益,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越是要謹慎。就個人的看法,我想提出以下兩個問題。1、購買保險的這家公司是否能從現在開始撐到二十年以後。2、在開始的十年間我們是否能保證每一年都能交一萬塊錢,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中間有一年開始交不上的情況,這時該怎麼處理。第一個問題主要是針對保險公司,選擇購買保險的這家保險公司是否有強大的實力,如果想要購買這種保險,建議看看現在國內較大的幾家保險公司是否有這種產品。那麼第二個問題很明顯就是對於我們個人,雖說每年交一萬塊錢一點也不多,不過當遇見特殊情況時真交不上這一萬塊錢的時候,以前交的錢是否能追回來。
最後,我們還需要了解在二十年之後,保險公司給我們返利是那種方式。是一下給三十萬還是又是分期給錢,如果又在分期給然後給個十年二十年的那麼對於我們就會有一定的影響了。

變革家

保險靠不靠譜,要看投保人是出於什麼考慮,目的是什麼。

下面從保險的主要功能、投資收益性兩個角度來談談。

第一,保險的功能和目的。

我們可以引用官方說法:“保險姓保”。

具體內容是說:保障是保險的根本功能;投資是保險的輔助功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

保險的投資功能必須服務和服從於保障功能,不能分不清主次,更不能本末倒置。

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我們一般都知道為車輛購買保險,一旦出點車損車禍事故,不管是哪方責任,到時都由保險公司負責經濟賠償。這個就是保險的保障功能。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價值肯定大於一輛車吧?車都能上一份保險,為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買一份保險,也能說得過去。

只要自己對保險的認識到位,經濟上能夠負擔保費,我個人認為購買保險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個人一旦遇到重大疾病或者意外傷害等等,起碼能夠在經濟方面有所保障。

保險的保障功能非常有必要,但是說到保險的投資功能,請大家繼續看下面的第二點,然後再來判斷是不是靠譜,是不是划算。

第二,保險理財的收益性。

就以題目中例子為例,我們計算一下保險理財的收益性。

每年交保費9800元,連續交10年,20年以後返還30萬元。

注意,這裡很關鍵的一個信息題主沒說清楚,返還30萬元是怎麼個返還法?是一次性返還,還是分30年返還?下面我們分這兩種情況計算一下。

(1)30萬元一次性返還。

資金流動如上表所示,運用內部收益率計算公式,這種保險理財的年化收益率為7.34%。這個收益率水平還是挺高挺划算的。如果是這種方式的話,只要合同條款明確保證收益,我本人會非常高興去購買。

(2)30萬元分30年返還。

在這種方式下,年化收益率為3.97%,不到4%,這個水平是比較低的。

我們知道,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一般都得在4~5%,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般為4~6%,都是高於它的。

而且整個投資週期長達50年,這中間的變數也很難預測。

通過我們以上的計算,可以看出保險產品的投資功能相比其他理財方式,在收益率方面並不具有特別的優勢。

話再說回來,題主的這款保險產品,是不是附加有保障功能,我們不得而知,也不好妄加評論。

總之,消費者在購買任何投資理財產品之前,理清思路,明確目的和目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巴九言

買保險是為了什麼?為了保障,為了抵禦風險意外!剛上個月老婆想給女兒買個理財分紅類的保險,大概和題主類似,交十年,總額124000,以後每年分紅4000,女兒60歲時返30萬(現在14歲),想都不用想,直接否決了。她不理解,根本想像不到複利的效率,我按年率:4%給她算了一筆帳,因為現在餘額寶就在4上下波動。參照保險交款方式將錢存餘額寶(不考慮餘額寶金額限制,按4%計算)到第十一年有15萬多,利息6000多,按保險公司說法每年還4000,他還淨賺2000多,之後利息越滾越多,保險公司也越賺越多。如果自己存著理財的話到女兒60歲時這筆資產達到80多萬,而交保險的話收入是4000×36年+30萬-成本12萬=32萬多,結果顯而易見。要是買定期的話,現在市面上最高接近5%,那差距更可怕。總結一句話,為了保障抵抗風險1分不賺保險該買還得買,比如車險,意外險,疾病險;而為了理財分紅收益,用腳後跟都能判斷,聽都不用聽,所以當有做保險的朋友向你推銷此類產品時,你應該在他介紹產品的時候裝著聆聽,然後全身心考慮如何組織語言編造理由婉拒他。


紅旗飄飄160367005

只要保險公司不倒閉,還是靠譜的。

我們看到保險費,每年交1萬,交十年就是10萬元。這10萬元還不講這十年之中的利息。

也就是說,顧客交滿十年後,實際上交款也許是10萬元,但其增值已不止10萬元了。



保險公司將這10多萬元再投資,過十年後,連本帶利返30萬元是完全有可能的,在這裡保險公司進行資金運作,完全是可以賺錢的。所以說保險公司是不會虧本的,他們如此承諾,也是經過精打細算出來的。這總的來說是靠譜的。

另外還不講你現在的10萬到20年後貶值了多少?假如說通貨膨脹,到20年後30萬的本利,也許只相當於20年前的10萬了。這樣保險公司豈不純賺了?

當然,投這種保險也是一種投資,既然是投資,都會有風險的。


法重情深

買保險,算收益,首先我們就先輸了一成了。買保險到底是幹什麼的?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再決定買什麼類型的險種,買多少,怎麼買,這三個問題。

首先,買保險是幹什麼的?一定是為了利用這個東西來隔絕一些風險,比如疾病風險,意外風險,人身風險,當然還有我們最容易忽視的金錢本身具有的風險。

如果我們買保險是為了抵禦金錢本身的風險,就考慮分紅型年金險,而且最好是終身壽險型的。之所以這麼說,因為市面上現在還留著的分紅型年金險和萬能險都有保值增值功能,但萬能險有保障成本扣除一說,所以長期來看,並沒有分紅型年金險的穩定優勢。而且,分紅型年金險購買時,最好選擇短期繳費,終身受益,沒有重疾和意外的責任的,讓這張保單投入的保費都是為了我們這比投入資金的安全,穩健去服務。而且,保險作為一種金融工具,有它獨有的一些組合優勢,比如,第一,大部分的保險賠款是不承擔債務清償的,而且按目前中國稅費看,保險賠款不需要交個人所得稅,至於一直被熱炒的遺產稅,由於沒有政策落地,不妄加評論,但根據發達國家的相關政策,保險賠款無需繳納遺產稅。第二,保險在財產分割和財產繼承上的特點,保險是保險人(就是保險公司),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之間的有效法律合同,因為幾方的互相作用,保險在實際運用中,可以有效按照投保人的投保意願來進行設計。舉個現實中的例子,如果寶寶和🐴容的婚姻問題中,有一部分寶寶的錢可以用保單維護,說不定🐴同志還真是不會那麼輕鬆的拿走那麼多。當然,我也相信寶寶有保險,只是不知道具體情況而已。另外,保險可以規避很多“連帶責任”,比如夫妻關係的連帶經濟責任,企業股東的連帶責任,擔保的連帶責任等等,當然,這依然需要利用上面提到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之間的關係和意願問題。還有,保險因為有強制儲蓄和今天準備,未來享用的特點,可以利用它的機制去規劃未來要用的錢,比如養老補充,子女教育等等。有人說,我也可以慢慢存呀,但始終我們還是要記住,我們買保險的首要考慮是保護我們已經賺到的錢和未來要賺的錢。我們可以慢慢存,但我們的確並不知道,存夠錢和風險哪一個先來。那這樣的保險買多少合適呢?分紅年金險的購買原則就是我們想保護多少錢,想保護的越多,自然保費就越多。

至於提問的收益問題,相信在瞭解了上述問題的實質,就不會再糾結於收益,當然了,如果計算收益超過6%,建議就別選擇了。因為按照市場平均複利,5%已經是穩定得了,太高了,就要考慮是不是忽悠的成分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高高的小先生

十五年前我在太平洋保險公司給孩子買了六份少兒樂保險,每年1800,說是孩子的大學教育基金,交15年,累計交費26000,幾天前取出,總共28000元,我看了條款,沒有什麼保險保障,15年兩千元利息,太坑人了,所以大家在買保險是搞清楚,不要上當。


用戶5522691461

我在保險公司兼職幹過一年多,做的還不錯,得過不少標保王、件數王,隨著業績越來越好,保險公司的內幕也知道的越來越多,為了簽單無所不用其極,老總那皮笑肉不笑的賤樣,越看越噁心,用他的話說,一本10塊錢的保險合同就能帶來成千上萬的真金白銀,何樂而不為呢?分紅型保險純粹就是個大坑,你算的過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嗎?說白了就是用你的錢養活保險公司那幫蛀蟲,他們籤合同的時候口口聲聲說是為了你,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但是他們其實就是盯著佣金,簽單都要把自己的佣金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設身處地的為客戶著想。後來我就不想做了,太噁心,現在看到做保險的那副嘴臉,就覺得不舒服。


霸氣xiao豬豬

單純看你的描述,很難給出確切的答案。

首先,需要告知詳細的產品類型,這類產品有三種情況:

a是保本保息型。寫在合同條款裡,不管利率市場化,即使加息,合同到期,也只能按約定的期限,約定的金額取出,合同結束。這種情況,也是有利有弊的,不一定能抵禦通貨膨脹。但是,因為市場利率的不停變化,這種情況越來越少。

b是分紅型。有預定的保底利率,一般在1.75%~2.5%左右,合同裡沒有標明,只能問保險公司,另外再加上每年的分紅。分紅是假設的,有低、中、高三種情形,最低利率也是不確定的。到期只能以實際分配為準。

C是萬能型。有最低保底利率,一般在1.25%~3.5%左右,合同裡標明,相對分紅險比較透明.但是要看清楚合同條款,有的會收取初始費,合同保管費,中途可以部分支取,比較靈活,但是會收取手續費。到期只能以合同帳戶實際價值為準。

其次,考慮清楚,你購買保險的目的是為了什麼,這款產品能不能解決你的實際問題。業務人員的解釋只能作為參考。

最後,分紅險,萬能險都屬於理財性質的保險,跟保險公司的經營策略,投資方向,管理水平都直接有關,不同公司給的利率差距還是蠻大的.有的公司為了吸引顧客,前期給的相對多點,在經營過程中會適當的調整,不代表滿期收益是可觀的。

綜上所述,明明白白購買保險。理財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最好找一個專業人士給出科學合理的,適當的進行資產配置!

願你生活裡沒有擔憂,淡定從容!


李濛理財規劃師

一個貨幣貶值,,虧大了。。。。我97年給小孩投了個96鴻運保險,每年交359....連續交18年。。然後從19歲開始,每年領1000,,,領到23歲,,,24歲領結婚金2000,,,,25歲領4000的創業金。。。。總領金額一萬元。。。當時覺得可以,,,現在看,,真他媽大坑一個。。。。為什麼是大坑?。97年我一個月工資領全280多,,在我們縣算中上工資,,現在我工資一個月4000...現在算中等工資..一萬元也就是我兩個半月工資。。大家說是不是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