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了!新湖中寶這樣迴應上交所:收購標的確實存在溢價風險!

5月30日,針對上交所關於趣鏈科技估值暴增的原因及合理性的問詢,新湖中寶回覆稱:

“這是公司和其他共同投資方基於趣鏈科技的綜合情況作出的經營判斷,存在收入與估值無法匹配的溢價風險。”

5月28日,新湖中寶公告稱,企業擬斥資約12.3億元,投資一家估值約為15億元的區塊鏈公司——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趣鏈科技”)。增資完成之後,新湖中寶將間接持有標的公司註冊資本的49%。

然而,隨之而來的一紙上交所問詢函,將新湖中寶及趣鏈科技推上了“熱搜”。

根據新湖中寶之前的公告,企業在4月首次投資趣鏈科技時,後者估值為5億元,且註冊資本僅2491萬元,截至2017年底,經營狀況並不樂觀。而時隔一個多月後,趣鏈科技估值竟然暴增200%至15億元。

消息一經公佈,立刻引來了上交所的問詢,要求新湖中寶在30日之前對此情況作出合理解釋。

霸氣了!新湖中寶這樣回應上交所:收購標的確實存在溢價風險!

“等於沒有回覆”

新湖中寶對上交所的回覆比想象中來得快。就在被上交所問詢後的第2個工作日,新湖中寶便迅速作出回覆。

新湖中寶指出,趣鏈科技估值在短期內從5億大幅提升至15億,這是與其他共同投資方商議的結果,確實存在溢價風險。

看到這則公告,不少網友調侃:“等於沒有回覆。”

近年來,隨著創業者和資本的不斷湧入,從事區塊鏈的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多家互聯網巨頭也在區塊鏈領域積極佈局,推動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中國區塊鏈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日前,工信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456家,產業初步形成規模。據預測,未來三年,區塊鏈將在實體經濟中廣泛落地,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不務正業”還是無奈之舉

對於此類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期估值又不明確的產業,各大企業紛紛提早佈局,想要從中分一杯羹的做法,本身無可厚非。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老牌房地產企業,新湖中寶近年來自身主營業務的經營狀況著實令人擔憂。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新湖中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6.26億元和175億元,利潤總額分別為60.66億元和41.79億元。由此可見,新湖中寶雖然去年的銷售規模有所提升,但盈利略有下降。

那麼,這種差異的背後究竟暗藏何種玄機?

原來,2016年,新湖中寶的營業外收入高達57.68億元,而這其中,有57.39億元來自“股權投資轉換損益”。

霸氣了!新湖中寶這樣回應上交所:收購標的確實存在溢價風險!

對此,新湖中寶在年報中解釋稱,2015年,公司通過資管計劃享有中信銀行部分H股股份的最終經濟利益,將該投資列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2016年底,公司通過併購中信銀行股東公司的方式,一躍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由於新湖中寶開始對中信銀行產生重大影響,公司將對應股份轉換為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中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從而進一步影響企業淨利潤。

霸氣了!新湖中寶這樣回應上交所:收購標的確實存在溢價風險!

2017年,新湖中寶再現同樣的盈利“套路”。

雖說公司的主營業務盈利情況略有改善,但因為少了鉅額營業外收入,兩年所產生的總利潤必將差之甚遠。

時至今日,新湖中寶又因重金投資區塊鏈而“火”了起來。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房地產企業集中程度的不斷提高,年營業額在百億元級別但盈利越來越困難的企業非常多。對於此類房企而言,也只有快速衝擊規模或者及時謀求轉型這兩種選擇了。

然而,房企如果要衝擊規模,就勢必要加槓桿。因此,對於新湖中寶這家主業盈利困難、負債率常年居高不下、財務費用逐年不斷攀升(從2014年的6.56億元,迅速提升至2017年的14.93億元)的上市公司而言,增加對其他企業的投資,提早佈局區塊鏈等新興產業,或許也是一條不得不選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