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些老股民不做股票技術分析並且說"看線沒用"?

曹鐵錘

首先老股民不一定代表水平高,我也是老股民,進入股市18年,前15年一直虧損。

如果說看線沒用我本人認可,因為我也是裸線交易。但不做技術分析,那純屬個人風格。只要打開K線圖就是技術分析,除非是按F10或靠消息炒股。這個對於多數散戶是不現實的。

基本面炒股也需要了解大勢,也需要買在低位,靠基本面是很難判斷是否低位的。

我認為最起碼要分析大勢以及個股的形態,均線可以不看,必竟利弊同在,騙線和均線依賴性往往會造成更大虧損,這也是我用裸線交易的主要原因。但個股形態趨勢,以及K線組合成交量還是要重點關注的。

我是做超短的,不知道不做技術分析的短線怎麼做,希望這些老股民教教我這個老股民!


老散愛侃股

首先,市場只存在兩種人---賺錢的人和虧錢的人。

股票上漲的直接原因是資金的推動,資金為什麼會買這個股票,而不是去買那個股票?而是這個股票趕上了大政策、大事件,也就是題材股站上了風口,股票受到驅動。那麼直接去參與站上風口的股票,一般不會虧錢,或者說不會虧大錢。這裡的關鍵點在哪裡?在於關注新聞、事件,找到對應的題材,以及正宗的個股。題材是誕生牛股的溫床,事件是引子,資金是驅動力,這裡是不需要看線的,如果說等股票翻上線再去關注,那麼你已經錯失了先手的機會,可能剛剛翻上線的股票這波行情就結束了,那麼也是資金要退出的時候。

而對於優質的企業,一些藍籌、白馬具備價值投資的個股,資金去投資這些公司看中的是公司自身,看中的是公司的未來,看中的是公司的成長。合理的價格買入偉大的公司,便宜的價格買入不錯的公司,這是價值投資的真諦。但是前提是,公司自身優良。這裡也不需要看線。

而看線的人一般是趨勢交易者,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會“死扛大法”,比如一位股民看到10日線上穿20日線,但是死叉之後他不走,會說30日線還是支撐,緊接著30日均線破了,又告訴自己還有60日均線是支撐,最後演變成深套。這裡的錯誤在於“不統一”。看線是可以的,但必須要做到統一,以20日均線為依據,那麼一直以20日均線為依據,跌破或者均線向下掉頭必須止損,這裡也有一個執行力的問題。

炒股到一定程度之後,會越發覺得基本面、技術指標包括均線、消息面等這些都是次要的,而需要追求更高層面的就是管住手、管住心、管住自己、控制慾望。投資表面是你死我活,實則是一場修行,需要戰勝的不是對手,而是你自己,錢只不過是這場修行的副產品。自己跌破線繼續死扛,那是你操作的問題,不是“線”的問題,所以說出“看線沒用”,這本身就是一大錯誤。

有一個朋友就是擅長趨勢交易,2015年股災,大盤跌破20日均線,執行力非常強的他直接空倉,按他的說法,指數處於20日均線下方堅決空倉,所以躲過了大股災,其他沒有出場的人損失慘重。你能說看線沒用嗎?如果說問他贏在了哪裡?他贏在了執行力上、贏在了紀律上!這是多少散戶所做不到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有一天所買的股票符合看線的買點,但是不久就跌破線而被動出局,然後呢,連續4、5筆操作都是如此,你試問一下你自己還能堅持看線操作嗎?我相信大多數人會放棄或者直接大罵看線有個屁用。

你看,就一個簡單的止損問題,在實戰中都會讓你經受很多煎熬,產生很多懷疑,於是乎你放棄了,在紛紛擾擾中,沒有放棄的人並且始終統一操作,才是功底所在。

任何一種方法都能賺錢,關鍵在於專注持續的練一種功夫,可惜的是,很多人每天看一堆文章,參考一下,卻沒有深入練習一種功夫,總是在不同的換武功練習,練會了100種,卻沒有一個成神,窮其一生追尋各個買賣點,每一次虧錢,就換一個買點,始終看不透市場的本質,始終看不透自己!


小牛股票

他們並不是說技術分析沒有用,他們只是對技術分析並不是很瞭解,或者曾經學習過,但是學習的不全面,由於不全面,在這方面吃過虧,所以就覺得技術分析沒有用。但是他們雖然嘴上說沒有用,可是心裡卻老老實實的遵循著技術分析的條條道道來買買股票。不然他們怎麼判斷超跌?反彈的股票呢?這些可都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

中國的股票市場才短短的二十多年,還很年輕,很多制度都是不完善的,這就導致了一些老股民在交易的過程當中並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前期的投資交易都是相當的盲目。再加上那一代人的文化水平整體偏低,所以他們的交易風格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他們有著自己的交易習慣,他們會對你說看線沒用,技術分析沒有用。但是他們卻沒有發覺自己的交易策略只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而已。

題主剛進入股市,不斷保持學習的態度是非常值得稱讚的。我覺得學習就是在別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希望題主能早日形成自己的穩定的交易習慣,在這個市場上成為常勝將軍。


小雷鬧海

任何一種分析方法,都是有侷限性的,需要取長補短,綜合使用。

一、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不同

股票分析方法,一般分為基本東西和技術分析。它們在分析對象、買賣依據、基本理念、遵循規律等方面是不同的。

基本分析的主要對象是企業本身,通過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估值,然後用估值與當前價格進行比較,當價格低於估值時,就買進,當價格高於估值時,就賣出。基本分析看中的是企業內生性成長,理念是價值投資,遵循的是價格規律。

而技術分析的對像是價格,通過對多空雙方力量的對比,預測下一步股價可能運行的方向,認為多方力量佔優,股價可能上漲時買入,空方力量佔優,股價可能下跌時賣出。技術分析看中的是價差收益,理念是價格投機,遵循的是供求規律。

二、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統一

股票對應的是企業的一份股權,本身具有投資性,但同時股票可以有償轉讓,本身具有交易性。那種把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完全對立的看法,本身就違背了股票的基本屬性。基本分析分析的是股票的"裡子",技術分析分析的是股票的"面子",屬於"內容"和"形式"、"本質"和"現象"的關係。

基本分析認為要比較價格與價值的關係,本身就離不開對價格波動的認識,因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基本分析遵循的價值規律基本內容,而技術分析恰恰可以提供這種"波動"的分析方法。

技術分析認為要比較多空力量的對比,本身也包含了對價值的理解,因為看多的主力一般都看中當前股票"值得"買,才會買進,而賣出的人,認為當前價格"不值得"才會賣出。

所以,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在價值投資的基礎上,運用技術分析的方法更加準確的把握價格的運行趨勢,獲得更大的收益。

基本分析脫離技術分析,買賣點就會比較模糊,因為低了還會再低,高了還會再高,就可能會抄底過早,耗費時間成本,也可能賣得過早而收益降低。技術分析如果脫離基本分析,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會落入主力的圈套,應該只是作為基本分析對價格方面預測的一個工具。

那種互相攻擊的人,都是認識片面,沒有正確把握兩種工具的本質,沒有取長補短,發揮綜合效益而已。


投資悟道

股市當中什麼樣的人都有形形色色,就跟操作股票一樣,不只是老股民,的確是有一些人說啥的都有,有人說看線沒用,看K線不準,指標全都滯後,你是馬前車、我是馬後炮的,說這些話的人有空學習學習多好,功夫都沒放正地方。

還有的人說基本面別看都是假的,那麼,我想問問說話的人,看什麼準呢?你炒股總得參考一樣吧,你看啥,不會是閉著眼睛進股市摸吧。摸哪個就是哪個。呵呵,那就別玩兒了。技術分析就是利用均線、K線、指標等等,這些市場工具來讓投資者作以參考來判斷方向來用的。

那麼,為什麼會有說看線沒用,一是在股市中沒賺錢的人看啥都不準,覺得都沒有用,也就是怨天尤人那夥的;一個是確實有這種高手,均線不看,只看基本面或瞭解熱點行情。

在操作當中每人有每個人的操作模式、參考方式各不同。我舉個例子吧,在我的一個學員中,這位學員每天操作什麼指標他都不看、均線也不看,只看裸K,從裸K中找買賣點和支撐壓力,不能說絕對的都成功,但是,成功率達到60%左右,已經很不錯的成績了,整天笑嘻嘻無憂無慮,心態特別好。

其實,說實在的,股票市場不是那麼簡單的,哪個照顧不到也不行,不管是政策、基本面、還是技術,缺一不可,雖然這些東西主力比我們小散戶玩的還溜,但是,既然我們進來了也玩兒了,玩兒不起的那就要及時撤出,要麼就要承擔得起大起大落,跟著主力的後面喝點湯而已

因為,我是技術派的,我個人覺得技術當中

不管是技術形態還是均線、K線哪個也離不開。尤其是均線5日線、10日線、20日線、60日線必看

以上僅代表“有福自然來”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看法,歡迎隨時指點和評論,希望同行勿互噴,可以互相切磋共同學習,達到互贏,既然來看過了,請動動手指留個贊吧,謝謝


有福自然來


清風夜敘

看線也是技術分析,那這個問題就變成了一些老股民不做技術分析了,難道這他們真的認為技術分析不重要嗎?其實並不是這重意思,而是說:不做技術分析並不是說技術分析沒有用,反而恰恰說明了技術分析很重要

在說明此問題之前,先看一下部分常用的技術指標,如下圖:


(以上只是一部分技術指標,其實用戶可以設置技術指標的參數,或自已定義屬於自己的指標)

下圖為一些技術形態:

(某軟件中顯示靠前的技術形態)

到底是怎樣牛哄哄的老股民不做股票技術分析,我嘗試著對他們分一下類:

一.已經達到無招勝有招的高手.

何為無招勝有招,是因為他經過長期的學習與應用後掌握了幾乎所有的招數且已經熟練掌握了,慢慢地融會慣通,避開各種戰法或指標的本身的特點,將各類戰法指標與戰法合理揉合在一起,看似無招其實是有很多招.其實也就是慢慢地變成盤感了.

就像我們在用五筆的時候,一開始天天背字根,到後來打一個之前先想好字根是哪些,再到後來想打一個字自然而然的就打出來了,直接將想字根的這個步驟變成了條件反應.

其實既便是無招勝有招的高手,他的團隊中還是有相當的人用技術分析來配合.我也曾聽不至一個大師說我現在已經不用畫線這一套了,但我從他的言論中還是技術分析的味道.

二.是某一領域或某一技戰法的高手

一些股民在剛開始可能什麼都學,後來可能對某一兩種戰法或領域有了自已獨特的認識,也可以說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技戰法可以達到無招有招的地步,也就是第一種人的縮小版,但可能更強更精.其他的道理同上.

三.戰法運用不精而虧損過的老股民

股市中每個方面相互交織,不是某一個方面或某一種指標或某一種戰法就能表達出來的.而一些股民在運用技術分析(至少應該還有信息面基本面)或某一種戰法操作一支股票後出現虧損,而連續幾支虧損後,就反過頭來說技術無用的.在這個市場中,一些戰法你知道後大資金主力也知道了,那些主力也會有剋制之道或延伸出新的戰法出來.技術面上的一些指標或戰法其實就是一個工具而已.

本人最近也常在悟空問題上寫一些關於技戰法或指標類的文章,有些人就說這個指標沒有用,那個戰法上次我就虧損了.

四.主要利用信息面或基本面選股的老股民

這類股民只能說主要是利用信息面或基本面選股,但其實還是結合了不少技術指標和戰法.只是他們是以信息面或基本面為主,技術面為輔。

五.憑感覺買股的股民。

這類股民可以在股市中任意發揮,可能有錢任性吧。

通過分類分析後,是不是已經回答了此問題。

最後還是希望有機會可以多學一些技術,縱然不用,但也應該知道。

謝謝閱讀!


碩飛力投資

投資這件事本來就是一分為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

我喜歡成交量來分析問題,股市開盤即有人成交,閉市之時也有人成交,在此期間交易更是每分每秒。我又能說誰傻逼,誰精子呢?這隻股票還要漲?那隻股票還要跌?僅僅是主觀看法而已,又不能說這隻股票一定漲或跌。

看漲看跌即促成交易,這就涉及到技術看法的問題上了。

相同的指標都能看出或漲或跌倒看法,波浪理論更是千人千浪。這可不是數學公式,由因推果為定值。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就不存在有人虧錢有人賺錢的現實了。

我也稱得上是一位老股民了,我也不用什麼指標,就一裸K滿足我賺錢了。

市場因素大家知道有什麼嗎?市場的數據只有價格和成交量,不管什麼指標,根據價格和成交量進行計算,進而發現價格規律。所以我之間研究價格和成交量,最原始的數據來看盤。

還有一個決定股票漲跌的大因素沒有體現在盤面上

熟悉這隻票的覺得這隻公司基本面爛,披星戴帽,業務滿足摘帽要求,但又因非主營業務不予摘帽。基本面可謂大大利空。新東家接管前東家的股權,我認為這才是主力的定心丸,炒股炒邏輯炒心理,K線只不過是莊家的畫工罷了。


說完了By me


美帝侵略者

其實作為老股民基本上要經歷過學習各種技術分析,指標,理論(如波浪理淪,江恩),經過幾年的短線操作後又加上倉位控制,止盈止損,適時空倉(判斷無機會休息),總的來說短線上我是盈利的,但天天叮盤,覆盤太累,很多牛股都因短炒而弄丟了,心態動盪大,人很疲。後來接觸到巴菲特的價值投資,這七八年收益不菲人很輕鬆,其實決定一隻股票的未來的是這個公司的基本面,同樣一種技術形態,對於股市中極少數優秀公司(或偉大的公司)在經歷調整後一定會再創新高(從月k線或季k線看,不易被莊家操縱,而日線或周線易被莊家畫圖),好公司碰見股災或熊市或金融危機都會調整,這是價值投資者買入的天賜良機,這樣的機遇過幾年(有時三五年,有時七八年,沒有確定性)就會呈現,所以一定要在銀行帳戶上留有足夠的現金,這種守株待兔的機會不多宜珍惜,大多數公司經歷大調整後只會利用題材熱點去反彈,很難把握買賣點,創新高當然不可能,因為缺乏基本面的支持,所以說基本面是最根本的東西,歷史上如伊利茅臺格力白藥萬科……等大牛股都是這樣走出來的,畢競好公司是極少數,認真挖掘公司基本面是重中之重,技術分析並非完全沒用,象長牛股的月線,年線機構難以操縱,懂一點還是有好處的但它不是決定性的東西


價值的春天

可以說,什麼理論都沒用,市場該怎麼走就怎麼走,也可以認為基本面和技術面都可以參考,能幫助我們增加勝率。那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觀點?

其實任何一種技術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其侷限性,包括消息能讓你知道的都是延遲的,大部分滯後性很嚴重,但是沒了這些拿什麼來給當下市場做依據,拿什麼來輔助你的交易?所以,它是無用的,也是有用,一些老股民可以說已擅長百種方法,但就是沒有理解透技術的本質。

如果以當下的股市來分析,拿出一套系統給在市場經歷程度不同人的來分析,結果也會不一致。有的人看漲,有的人看空,之所以存在這個問題是在市場交易中,技術永遠是輔助我們給未來方向做個假設性判斷,這種判斷本身就是存在風險和不確定性,還是需要運用者以其自身經驗來給出結果,而這種結果就決定了你的對錯,經驗的不同程度決定了你的勝率高低,這個不是技術可以達到的,技術只能是告訴你我目前在什麼情況。

但是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因為風險是無處不在的,比方我們走在路上有風險,吃頓飯也有風險,主要的在於,你有技術或者沒技術,在你交易後如何把利潤最大化,在你失誤後如何把風險最小化,這個才是交易的核心,而只要能把這個核心處理好了,用什麼方式不是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