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到底是怎麼回事?

達摩流浪者9771505

脾臟是人體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可以也起到統血的作用。幾乎所有的腸胃疾病都會伴隨有脾虛的症狀。因為脾胃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我們的身體能否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飲食不當、疲勞過度、心情抑鬱等,都有可能造成脾胃失調


第一,由於飲食的不節制不均衡,造成營養的缺失,從而導致人體的脾虛症狀產生;或者經常抽菸,抽菸不僅僅傷及到肺部還傷及到腎臟,和脾,裡面的有毒物質還是通過血液來排除,加重脾的工作量;經常疲勞過度、憂傷而致、久居在潮溼的環境,人體的抵抗能力慢慢下降,從而導致脾虛。

第二,平時有熬夜的壞習慣,上班族經常久坐不運動,都會導致人體的脾虛現象產生。熬夜對於身體的脾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危害,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加重了脾的工作量,使他超負荷的運行。脾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運輸給人體以及輸送水液統攝人體血液的功能,脾虛弱就會導致人體出現水腫、閉經、四肢無力、臉色偏黃、體內溼氣重的症狀。

第三,由於藥物、或者是生食寒的食物造成脾虛、或者腎陽不足所導致的。


健識局

脾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佈散而生溼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病因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溼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1.脾氣虛
多因飲食不節,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
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
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榮養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4.脾不統血
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
臨床表現
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比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洩瀉、水腫、出血、經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臨床表現。
1.脾氣虛
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
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
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有氣陷臨床表現,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血
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有慢性出血臨床表現,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
辨證施治
脾虛屬臟腑辨證中常見之證型,以健脾益氣為治療大法。《脈經》卷二:“脾虛,……病苦洩注,腹滿,氣逆,霍亂,嘔吐,黃疸,心煩不得臥,腸鳴。”一說“脾氣……若虛則生寒,令人心腹脹滿,水谷不消,噫氣吞酸,食輒嘔吐,霍亂洩利,四肢沉重,多思氣結,惡聞人聲”(見《聖濟總錄》卷四十四)。鄒澍《本草經疏》歸納“脾虛十二證,飲食勞倦,傷脾發熱,飲食不消化,屬脾氣虛;傷食必惡食,停食,為恣飲湯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腫屬脾氣虛,兼脾陰虛;噎膈屬氣血兩虛,由於血液衰少,而非痰氣壅逆所成。脾虛屬氣虛,健忘屬氣血兩虛,倦怠、嗜臥屬脾氣不足。脾虛腹痛,按之則止,屬血虛;痞氣,屬脾氣虛及氣鬱所致。”
脾虛以脾氣虛、脾陽虛更為常見,多有腹脹、痞滿、消瘦、肢乏、洩瀉(或大便先硬後溏,亦有表現為脾虛便秘者)、食減、水腫等症。脾為溼土,喜燥惡溼。溼盛可以導致脾虛,脾虛也可以生溼,往往互為因果。因脾虛失運,水溼停留,多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溼;標實為主者,則應以祛溼為主,兼以運脾。下面介紹幾種常見脾虛病症的治療方法:
1.脾虛嘔吐
證候: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則:健脾和胃止嘔。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2.脾虛洩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洩瀉由脾虛失運,溼注腸道所致。治則:健脾滲溼止瀉。主方:參苓白朮散加減。
3.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則:溫脾利水消腫。主方:實脾飲加減。
4.脾虛出血
證候: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治則:健脾益氣攝血。主方:生脈飲合參附湯加減。
5.脾虛帶下
證候: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並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痠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脾主運化水溼,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溼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治則:健脾益氣,昇陽除溼。主方:完帶湯,水煎服。
6.脾虛經閉
證候: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衝任胞宮而致經閉。治則:補脾胃、養氣血。主方:八珍湯加減。
7.脾虛多涎
證候: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證治準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則:補益脾氣攝津。主方:五味異功散加減。
8.脾虛生風
證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脾虛引動內風,多由吐瀉或藥、食損脾所致。《張氏醫通·諸風門》:“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脾虛生風也。”治則:補脾熄風。主方:六君子湯加蠍尾、炮姜、肉桂。
9.脾虛如球
證候: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因脾虛挾溼或氣血不足,虛火壅於氣分所致。治則: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藥。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10.脾虛生熱
證候: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因脾虛所至內溼停滯,久而生熱,無養氣血,水溼不化,陰虛陽盛。治則:健脾益氣、養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主方:人參健脾丸合知柏地黃丸加減。
預防
1.脾虛證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蔔、香菜等。
2.食療
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臟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但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即所謂“辨證施食”,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洩瀉等,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蔥、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若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者,宜多食蘿蔔、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

逸趣兒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溼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1.脾氣虛
多因飲食不節,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
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
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榮養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4.脾不統血
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
臨床表現
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比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洩瀉、水腫、出血、經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臨床表現。

Double晶3

  癌症患者幾乎都有脾虛的情況,脾虛的你還不趕緊行動起來

  之前看電視節目中有提到舌頭上有齒痕這個問題,有可能是癌症信號。這消息一出,很多人感到自危,對著鏡子檢查後發現都有齒痕,難道這真的是癌症信號嗎?

  真相是這樣的:舌頭上有齒痕,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齒痕舌沒那麼神秘,其實就是脾虛、溼氣重的表現。中醫講究,舌體要是胖大,主要的原因在於脾臟的虛,當脾臟虛弱的時候,水液代謝的能力就會減慢,所以舌頭上面有多餘的水溼代謝不出去,就會顯得比較胖大,也就形成了胖大舌,舌頭胖大了,在嘴裡大小就不合適了,所以抵在牙齒上面,就形成了齒痕。這隻能是說明是脾虛的症狀,而不能說是癌症的信號。

  但是,據調查癌症患者中幾乎都有脾虛的情況,所以,脾臟的健康,對於我們遠離癌症也是很重要的。

  脾虛導致運化能力下降,代謝困難,食物的能力過多的積存在體內出現肥胖。拉肚子是脾虛最典型的的症狀,主要由於脾陽虛,造成食物無法運化,溼氣入侵,脾虛會導致腸胃缺少動力,大便溏稀。

  說的簡單一些,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是胃來負責消化,但到底身體能不能吸收食物裡的營養?能不能順利把營養傳輸給五臟六腑?都是靠脾來負責完成的。

  所以,一個人脾不好,氣血肯定虧虛的,五臟六腑也得不到氣血的滋養,結果就是百病叢生!

  脾虛的常見症狀

  看嘴:嘴唇發白、沒有血色,容易起皮、裂口子,多半脾有問題。

  看大便:便秘、便稀,肚子脹,也是脾虛的症狀。

  看精神狀態:神疲乏力,汗多氣短,上眼皮水腫,或下肢水腫,也是跟脾虛有關。

  那要怎麼樣才能調理好自己的脾臟呢?只要注意這幾點你就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脾了。

  1、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2、不要太過勞累

  3、不要經常生氣

  4、不要飢一頓飽一頓,三餐要勻

  現在的人往往吃得太好,卻又動得太少,脾胃就像一個滾在泥沙裡的輪胎,根本轉不動了。所以,這時候健脾是很重要的。

  在食材中,馬鈴薯宜於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紅薯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

  脾虛的人三餐一定要正常吃,飲食對脾胃的影響是最重要的。


記錄東方之今幸

脾虛是中醫用語,它指的是脾的功能低下或不足時的表現。脾虛還要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脾腎兩虛等類型。現在的人有脾氣虛和脾陽的比較多,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例如晚上不吃飯,就容易導致脾氣虛。經常吃涼的冰糕就容易損傷脾陽。



脾氣虛的症狀有乏力、少氣、不願多說話、容易出汗、胃脹、大便稀、便意頻繁等。面容上顏色是蠟黃的,沒有光澤。脈虛細。可以用四君子湯補脾益胃,如果夾溼的再用蒼朮、厚朴、砂仁等藥調理。穴位還是常見的足三里穴,重用灸法效果也很好。



脾陽虛是在脾氣虛的基礎上又有了陽虛的表現,舌頭上會有齒痕。通常在早晨起來後就要大便,而且是稀溏樣的不成形。手腳冰涼,一喝涼水就容易肚子疼。中藥理中丸是個基本方,陽虛重的還要用到附子。



需要注意的是,脾虛需要長久的養,吃飯上要葷素搭配,不能因為肉好吃,就光吃肉。結果就是體重增加,還傷脾胃。


忱視角

脾虛,病證名。臨床上有四大辨證,分別為脾氣虛證、脾陽虛證、脾虛氣陷證及脾不統血證。

脾氣虛證是指脾氣不足,運化失職,以食少、腹脹、便溏及氣虛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臨床表現:不欲食,納少,脘腹脹滿,食後脹甚,或飢時飽脹,大便稀溏等。

脾陽虛證指脾陽虛衰,失於溫運,陰寒內重,以食少、腹脹腹痛、便溏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寒證候。臨床表現:食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或肢體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清稀量多等。

脾虛氣陷證是指脾氣虛弱,中氣下陷,以脘腹重墜、內臟下垂及氣虛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臨床表現:脘腹重墜作脹,食後益甚,或便意頻數,肛門重墜,或久瀉不止等。

脾不統血證是指脾氣虛弱,不能統攝血行,以各種慢性出血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臨床表現:各種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吐血、鼻衄、紫斑,婦女月經過多等。


辣條queen

當代社會,節奏很快,飲食不規律,焦慮,思慮過度……

這些都是導致脾虛的客觀的因素,不管你承不承認,現在絕大部分都焦慮,焦慮和思慮就會傷到我們的脾,黃帝內經有言:思傷脾。

脾虛,直接導致體內溼氣重濁,比如:皮膚愛出油;腋窩、腹股溝、陰部等部位潮溼、異味;腹部肥胖;血管裡面血脂偏高,血壓偏高……

另外脾虛會導致脾的升輕功能下降,比如:頭腦不清醒、嗜睡、一覺醒來頭昏腦漲……

還有就是脾胃相表裡,脾不好,胃也受牽連,比如:腹脹。胃受牽連,導致胃的降濁功能受影響,比如有些人感覺頭重腳輕,腦袋上好像帶了個帽子……

其實,易經裡有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意思就是:凡事不是一朝一夕之故,凡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我研究養生8年了,自己喜歡配點養生茶,便宜,常年喝著,身體健康程度改善了很多。


三隻蝴蝶口罩謝總

脾虛,病證名。出《素問·髒氣法時論》。指脾

氣虛

弱的病理現象。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

體虛

所引起。包括

脾氣虛

脾陽虛

中氣

下陷、

脾不統血

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

運化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

營養障礙

,水液失於佈散而生溼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可能有些人不理解,脾虛是怎麼回事。哪些症狀可以判定一個人的體質是否屬於脾虛呢?

  1、

食慾下降

:炎熱的夏季,很容易就會讓人感覺

食慾不振

,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

飽脹

的感覺,這也是胃強

脾弱

的表現。

  2、

舌苔

發生變化:據專家介紹,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

身體機能

已經出現問題了。另外在夏季,

脾溼

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3、

溼氣

重:

溼氣重

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4、早起不適:清晨起床,如果感覺

胸悶氣短

、頭暈腦漲時,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

  5、

宿便

異常:如果出現宿便形狀軟爛、黏膩即為脾溼的症狀,說明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現象。

脾虛的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儘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積極參加

戶外運動

,放鬆心情。

4、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會合理減壓。


秋日勝春朝

脾虛的症狀有:

1脾虛患者吃飯後感覺腹部很脹,肢體沒有力氣,特別的乏力,一般的脾虛患者體型偏瘦或者偏胖,舌頭會胖大,舌苔白,脾陽虛的患者會出現四肢特別冷,女性白帶清晰,脾氣虛的人眼袋比較重。

2女性脾虛患者還會表現為月經量過多,有的還會出現崩漏的現象,從中醫上講這是脾不統血,長期如此沒有得到有效的調理,還會造成血虛,繼而引發貧血等症狀,脾氣虛弱的人,經常會情志不舒暢,悶悶不樂,嚴重的會產生抑鬱的情緒,建議要對自己的心情進行有效的調節。

l另外在生活中脾虛的人可以堅持每天2杯隨草記埤泰茶 ,幫助調養脾胃,康健體魄。


用戶71846105538

人體實際是活的生命。有生命就有活體的運動。實際上,人的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吸收排洩等等,都是人體的生命運動。

人的脾胃,在中醫五行裡屬土,在三焦系統裡屬於中焦,主人的氣血循行,是生命運動的化生之源。脾主肌肉,統血。肺儲痰,脾生痰。實際上脾也是免疫器官,各種中老年疾病裡,多有脾病的影子。

脾病中醫分為脾氣虛,脾陽虛,和脾陰虛。氣是推動身體運行的能量,氣虛者人無力,疏懶。陽虛是氣虛的加重版,且有怕冷的症狀,很多人還有大便稀溏,舌頭有鋸齒狀,易胖等。陰虛者火旺,或消谷善飢。說明整體循環功能加快,吃的東西很快就消化完了,故而容易飢餓,身體瘦削。

總之,中醫人體,平衡為上。功能表現不足則氣虛陽虛,功能過則或實或陰虛。

脾胃是人體化生血液之所在。屬人體後天之本。注重人體脾胃健康,是有個好身體的先決條件。切不可飢一頓飽一頓,“欺負”不會出聲的脾胃。那樣遲早它會反撲回來,還你一個病病歪歪的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