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為何遲遲放不下華為?是怕走上侯為貴的老路嗎?

JIDIJI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溫文雅儒的侯為貴大概沒有想到在人生的後半段會跟軍人出身的任正非槓上,開展了中興與華為多年的競爭史。

1942年出生的侯為貴從小就頂著學霸的帽子,一路認真學習考上了南昌大學。在那個考上大學比艱難如上天的時代,能夠考上南昌大學實屬不易。1959年,畢業於南昌大學的侯為貴當了兩年老師之後就後來進入691廠做技術。儒雅,謙遜,踏實,書卷氣較重,有長者的和藹可親,這是侯為貴給人的感覺,也是眾多人士他的人給出最多的幾個評價。踏實做技術的侯為貴成為技術骨幹,在負責技術的20多年裡,始終是公認的廠裡技術水平最高的專家之一。

對比侯為貴,任正非就一點都不書生氣了,他的下屬對他的評價是:暴脾氣。李玉琢在《一路直行:我的企業理想》中曾經說到:“我親眼見他罵過副總裁紀平,並把她的報告摔到地上,我在旁邊感到莫名其妙。還有一次在青青世界,接待廣東省管局的領導,事後我跟聶國良、付恆科一起到任正非的房間,還沒落座就把聶國良一通大罵,說他對待一個幹部不該全聽孫亞芳的。”

任正非1974年肄業後入伍從軍,1974年為建設從法國引進的遼陽化纖總廠,應徵入伍加入承擔這項工程建設任務的基建工程兵,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副所長(技術副團級)。軍隊的經歷對任正非的影響十分深遠,你會發現直到現在,任正非的講話都充滿了軍隊的色彩。

1985年43歲的侯為貴從航天部691廠下海,被派往深圳創辦內地與香港合資公司、中興通訊前身中興半導體。中興半導體以280萬註冊資金起步,成為深圳最早的技術類合資公司之一,最初以電子琴、電子錶加工為主營業務。

轉業軍人任正非乘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車,開啟了改寫他命運和改變中國通訊設備行業命運的旅程。1988年,任正非與幾個合夥人合夥湊了幾萬元,在一棟居民樓裡成立了華為,當初最主要的業務是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戶交換機產品,開始銷售電信設備。

侯為貴十分重視研發,1989年中興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程控交換機,而華為還只不過是剛起步。

這段時間,華為也沒有閒著華為在沿海區域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任正非也開始做研發,推出了自己生產的數字程控交換機。任正非在軍隊歷練留下的痕跡真的很明顯,組建一直非常強悍、執行力非常強得銷售隊伍和搭建了龐大的銷售網絡。憑著已經搭建的銷售網絡,華為順利打進電信設施供應商的行列,和中興的業務漸漸重合,競爭也越來越明顯了。

作為同是在深圳的通訊設備的企業,中興與華為被看作兄弟企業,而侯為貴與任正非也惺惺相惜,畢竟創業不易,兩人多次私下探討民族通信業該如何崛起。

只不過,這兩家註定不平常的公司的業務一旦重疊,就註定了兩家公司一定會競爭,一定會在市場上廝殺。

故事開始於1996年。當年侯為貴決定突破原來產品結構上的單一性,向交換、傳輸、接入、視訊、電源、移動、光通信等多元化領域發展,豐富公司業務;然而,在同一年,任正非也在為華為制定了發展戰略,華為戰略中產品結構與中興至少有70%的產品是重合的,中興與華為正面交鋒便是起源於此。


太平洋電腦網

這個問題有點譁眾取寵,華為是任正非的兒子,父親永遠也放不下兒子!華為沒有閒人,任正非是精神領袖,他負責價值觀,文化,創新發展戰略和戰略部署。日常管理,日常經營,他早就安排妥妥的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