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什麼意思?

鯤鵬影視

很多人看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會感覺很奇怪。

因為從對偶的角度說,下句說“地勢坤”,那上句應該是“天行乾”才對。

當年馬王堆曾經出土了帛書《周易》,其中這兩句寫作“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川,君子以厚德載物”,也就是說,“天行鍵” 對“ 地勢川”。其實“鍵”等於“健”,“川”等於“順”。所以這兩句可以寫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順,君子以厚德載物。

為什麼說天行健?因為天的運行剛強勁健。日月星辰的流轉,春夏秋冬的變化,永遠依照自己的規律前進,不會停止。沒有人能阻止天的運行。天就像奔跑不息的龍、馬。

君子要像天一樣,不斷地增強自己的修養,不斷地進步,永不停息。

為什麼說地勢順?雖然大地是堅固的,但大地的形勢是柔順的。大地滋養萬物,卻從不居功,任何人都可以在大地上挖土、耕種、開渠、建屋。地就像任勞任怨的老牛一樣。

君子也要像地一樣,用寬厚的胸懷包容一切。


夢露居士

一個自然之道、道法自然的回答。

用大自然的客觀規律來解讀,道理就非常簡單而明瞭。

天,指太陽。人就向太陽一樣,無論是什麼季節,何種氣候,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規律,照常運營,從不懈怠怨恨沮喪退縮。所以才叫:“天行健,自強不息”。

大地,就是母親,承載萬物,鮮花毒草都能在大地生長,從不偏愛任何一方,以無與倫比的深厚德行,為萬物的生長無私的提供資源環境,任其自由發展與成長。故:大地啊,母親!厚德載物。

做人,就要像太陽與大地一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就是做人的道理、境界與胸襟。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愚看《易》《道》,久矣!越看越歎服先哲超群的智慧,越看越覺得自己無知渺小。

吾觀《易》《道》,逐漸形成吾之世界觀、命運觀:一、命是先天,運是後天;命是內在,運是外在;運是命的外在表徵,兩者有機聯繫,密不可分。二、積極爭取,坦然面對,這就是命運。三、行閱風華滄桑,坐看雲捲雲舒。四、我不如別人成功,並不代表我不成功;我曾經歷失敗,並不意味我就失敗。五、風光的背後是腳印,風光的前面是險峰。

為人做事,榮辱不驚,平和從容淡定。

老子所說:“無知無慾無為無爭”,此謂“厚德”,何也?德者,得也!何能有得?

無知:老子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其意是說:知道了卻大智若愚,是被人推崇的;不知道卻不懂裝懂,是為人所詬病的。

無慾: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坐進此“道”,日不見其增,但日有所進。

無為:無為之為,是為有為,無為而無不為也。無為則能見“道”,見“道”則無所不為,孰能說“無為”不是作為呢?

無爭:不爭之爭,其性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具備“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的本事本領本錢,卻不與人爭,天下誰能與之爭呢?

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德載物”,可視為:人應當效法於天,以積極的心態,奮發有為;人應當效法於地,審時度勢,循勢而為,以“無知無慾無為無爭”的心態,從容淡定,此謂厚德。健:積極;載:承載駕馭。


微妙玄通冰激凌

此孔子之脩巜易辭》辭首磅溥氣勢!今天下之問亦有大氣乎?所昌巜易》之首辭設計巜問題》甚隹應納入題答之文:"你喜歡那句語錄?"巜不恥下問》!"天作棋盤,星作棋子,誰敢下之?"為文者出手不凡把上言提高程度虛無縹緲,誰能下對呢?是昨網絡之文風,猶有巜倉鼠論》李斯後句"非當士之情乎!"其氣猶壯夫哉!不今之遠有歌巜只有老鼠愛大米》廣大之人在唱,三歲小孩能唱,天下無不唱也,文風如斯唱文化社會風氣提高了嗎?古來嚮有"寓物喻志":志在寓物喻志導德何郷?《易辭》"天地之大德日生,聖人之大寶日位(數據學位!),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日義"。庶民貞徳,天子貞操諸侯貞節,社會倫理,人性倫理,人文倫理"寧靜致遠";回顧古籍《易辭》首脩文不甚理解即在情理之中矣!什麼是學問?語錄不是學問是警句警人謹身慎行。若《易辭》"神;不疾而速""由來已漸"其為聯辭!我們的精神,疾,自身不?不!就"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了。疾自身不亦速亡乎?人文之所以知萬物矣!萬物受天地之"坤厚德載物,地勢坤"已許巜易》之作不止於方五千年吧?今說"中國文化五千多年未斷"就是行來以漸!由斯之漸今對《易》辭不甚明晰,弄明白需今而後漸五千年乎?不自信心也,當樹自信!"日月之徴人文化成天下"莫要說那哪最文明,文明即文明歩已!孰止步哉!若久之九步加何日數達文明?九,九;八十一成"乘不疾而速"使然!《工程意見》辭好矣"實施繼承中華優秀文化發揚之"我們把優秀文化找出來,那兮腐朽糟粕文不就沒有生存空間了嗎?何必以孔子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何導言"孔子歧視婦女,今婦女所以不滿孔子"何導今人去恨早死的古人"蹉跎歲月"呢?何棄後句"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呢?此以"語錄"為文風之病已。孰為精華?孰為糟粕?糧釀酒一成有料日"糟"。樜,取甘飴後料日"粕"古人不棄今何恨焉?"惟女(汝)子與小人難養也!(以為養0至三歲小人易養乎?)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哲人之語已"月有陰晴圓缺,人有離合悲歡,此事古難全。"辭類似已!《詩詞大會》何歌頌蘇東坡?何怨孔子哉?孔子有很多優秀語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其餘為世祿未有不朽也。"何不見於書?芶苟於他句呢?大家思思文風吧?


手機用戶5534444811

這兩句話都出自《周易》,前者出自乾卦,後者出自坤卦,乾坤是整個《周易》的理解門戶,這兩句話是“文眼”。是中國人對天地的理解,即我們相信“天行健”與“地勢坤”,而不是末日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下,因為“天行健”“地勢坤”,所以我們不要象夏人“杞人憂天”,也不要象殷人一樣“問神問鬼”。天行健代表著意志、決斷,天運行不息、不疑,人因此要自強。地勢坤代表萬物有規律,有章法,能生長萬物,所以人因此要包容而不是排斥。

乾卦講根據具體情勢採取不同的策略,九五爻為整個卦的核心,即飛龍在天。一是說獲得好時機的龍要懂得借天勢,二是說龍志在天。乾卦以龍為比喻,以天為空間,展現了君子的意志品格。

坤卦講根據不同的約束條件,調整自己的行為,核心也是五爻,即“黃裳”。“黃裳”代表著美與禮儀,君子將艱苦的條件逐漸轉變為人造的美,並教化社會。所謂“厚德”,不過使天下人“黃裳”,懂禮儀且生活富足,即倉廩實知禮節。


野也史記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文王姬昌《周易》,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

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很多人都以此為座右銘,來勉勵自己上進,那麼他們是怎麼解讀這句話的呢?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事,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奮圖強,不可懶惰成性。(關鍵詞持之以恆)

可學過文言文都知道,以的意思是用,語法中常常忽略了“之”字,以可以解讀為以之,那麼下面很好解讀:

天行健,君子以之,則自強不息(關鍵詞順勢而為)

這樣理解為:天道的運行是最健朗的,君子通過順應這種規律(遵循天道),使自己變得強壯,生生不息。

這段話的背景應該為老子的道家易,道教倡導無為而治,順應自然。

所以這段話是勸解人們,合乎天道順應大勢,不要埋頭苦幹,則生生不息。

所以這段話表達的意思是順,而不是恆。

地勢坤也是一樣的解讀,大地氣勢磅礴遼闊,只有擁有了遼闊的心胸,才能實現厚德載物。此處並不是要人去積累德行(關鍵詞積累),而是先效法大地之遼闊心胸(關鍵詞先學會擴大格局),才能擁有大的德行來承載萬物。

綜合來看這兩句話是教人順應大勢(天道),擴大格局(地遼),而不是人們解讀的持之以恆,積累德行。


big boss

出自孔子所作的解釋《易經》的《易傳》。

前一句是用來解釋乾卦之象的,後一句則是用來解釋坤卦之象。這兩句概括了整部《易經》所蘊含的核心思想。

前一句強調君子遵循“天命”應以“自強”精神自勵。古人相信有“天命”,並且天命有常,但這天命體現在何處呢?其常何在呢?孔子通過解釋乾卦之象解釋了這個問題。我們觀察上天的運行,日月星辰強健周行,從不休止;君子以上天為榜樣,也應當自強不息。自強強調的是自身的責任,拋棄軟弱;不息說明要以變化為不變之道,不斷革新強大自己。這便是君子所應遵循的根本大道:以變化為常,自強不息,革新不止。乾卦中的爻辭藉助龍的成長變化過程來更進一步啟發人們思考這真正的變化之道,也即“易”之道。

後一句讓我們觀察大地的整體勢態,呈現為“坤”之勢,也即深厚寬廣而延綿不絕。君子效仿地道,應當秉承自強不斷培植自己的德行,使自身之德如大地般深厚,令萬物生長,承載萬物。這便是君子應當養成的根本大德:包容萬有,承載一切,堅忍和平。坤卦中的爻辭藉助負重奔行萬里的母馬來更進一步解釋了這種精神。


建章看世界

這兩句話實際是易經的總綱。看完易經,最後可能印象最深的也就是乾坤兩卦。

乾坤兩卦在眾卦中是兩個極端。每卦六爻。乾卦說明了人生、事業、或事件的發展規律,而坤卦說明的是做人的道理。都是按6的循環設計。坤卦不是不好,而是修德修身需要注意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產生易經之時,已經是天地人三才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了。也就是人要效仿天地的自然規律 。哪一卦都僅僅是過程中的一部分,無論對事對人,努力、修德,自然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霹靂火76228767

先說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出自易經乾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應該學習天道,學習大自然,你看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風雲雷電春花秋月日月星辰,何曾停止過運行,它們始終不停地運動,而我們人也是一樣,也要學習大自然的進取精神,努力奮鬥進取。這是典型的儒家文化的精神。儒家文化從易經中吸取養料,養成了奮鬥不止死而方息的精神。孔子曾經對他的弟子子貢說,活著就要奮鬥,就要學習,直到死了才能休息。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再說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來自於易經中的坤卦。易經中說,你看大地具有多麼寬廣的胸懷,它可以接受美好的東西,但也容納了很多不好的東西,大地的胸懷是寬廣的。而我們人類,也要像大地一樣寬容。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所以,中國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和合文化,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和諧文化,運用的人倫關係上,儒家學說強調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文精神。


好玩的國學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惻隱之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指的是,自己要謀求生存進步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發自自身的能量,且不能停止。“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指的是當一個人處於被動局勢時,必須學會接受承擔,而且這種接受和承擔是無窮無盡的,就像大地的變化必須與太陽的變化相一致,否則就會有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