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怎麼通過領土擴張成為南亞霸主?

戀愛的犀牛V

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在自傳中《印度的發現》稱:印度無法以她現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銷聲匿跡”。印度不僅是南亞地區大國,在印度洋也要大有作為,現在與東南亞各國頻頻眉來眼去。

印度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可是許多人住在“窩棚”生活都難保證。

一是印度人口2013年有12.5億,已經快趕上鄰居啦,平均年齡在26歲是強大的勞動力優勢。

二是印度曾是英國海外最大殖民地,留下二億人使用英語、是世界第二大英語國家,班加羅爾的軟件和電話外包服務最突出,使印度與世界更方便接軌。

三是印度與世界主要大國關係都交好,印度軍“萬國武器庫”就是很好說明,俄羅斯的蘇/30與潛艇、美國的“C/17環球霸王運輸機與阿帕奇”、法國陣風戰鬥機、以色列導彈,反正有美元要啥給啥!

四是文化上,印度的“寶萊塢”在南亞佔絕對地位,走向世界舞臺,阿米爾汗的一系列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最近《摔跤吧.爸爸》創造票房奇蹟和口碑,


英國雖然離開印度,確留下英國式思維以霸權思想對外擴張領土,執行“自然邊界主義”。

以吞併土邦為開始:英國走時留下562個大小邦,賈納加德、邦納瓦布雖是穆斯林為主想加入巴基斯坦,但印度發動警察行動1947年11月接管,1948年吞併想獨立的海徳拉巴德邦。

克什米爾的國王哈里.辛格是印度教徒,想加入印度,但民眾多是穆斯林為主,印巴為此打了三次戰爭,最後一國一半。1949年特里普拉、曼尼普爾和巴納拉斯三邦加入印度邦聯。

印度統一國內眼光逐漸放在周也中小鄰囩身上,1961年出兵吞併葡萄牙四百年殖地的達曼、第烏地區和果阿。1962年吞併尼泊爾卡拉帕尼地區。1975年吞併錫金。1990試圖吞併不丹未果,最後控制該國的軍隊和外交權。


除了在南亞次大陸土地行動,海洋上積極參與。1987年出兵斯里蘭卡,十萬大軍鎮壓泰米爾猛虎組織。1988年派了1600名傘兵空降馬爾代夫的馬累平息政變,現在二次準備出動特種部隊3000人對代馬國的1400名警察部隊,能成否?

1983年曾準備去遙遠的南印度洋島國-——毛里求斯,估計太遙遠,後勤跟不上放棄啦。

所以印度擴張思想對內“大家是兄弟”政策,對外是“遠交近攻”,1974年印度原子彈試驗成功,現有130件核武器是名符其實的核大國。1986年從英國花2500萬英鎊的“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後改名“維拉特號”航母是亞洲最早有戰鬥力的的航空母艦。這二件“大國利器”足見印度大國思想。


戀愛的犀牛V

不要小看了印度,印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亞洲領土擴大最多的國家。

眾所周知,古印度與古希臘是一樣的“文化地域”概念,而並非一個完整的國家。在過去數千年中,南亞次大陸從沒有完全統一過。而近代英國殖民者到來時,南亞仍舊分成數百個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國。



1876年開始英屬東印度公司控制下的政治實體正式名稱成為“印度帝國”。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稱“印度女皇”。而阿拉伯半島的亞丁與中南半島的緬甸,分別於1839年和1886年正式納入“英屬印度”的範圍之中。

印度獨立以後,印度半島上局勢風雲變幻,一個比較完整的“印度”國家在英國幾百年的殖民統治中誕生。1950年,原本屬於法國的金德訥格爾併入印度;1954年,法屬印度其他四個地方被印度接管,其中的“本地治裡”成為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



1954年,印度人佔領了葡萄牙統治的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並且在1961年正式將其劃入印度聯邦屬地。

1961年,印度發動了著名的“果阿戰爭”,奪取了葡萄牙統治下的果阿、達曼及第烏,將之徹底納入印度的統治範圍。


而關於著名的克什米爾問題,1947年印度通過第一次印巴戰爭,奪取了克什米爾南方三分之二的地區,構成了如今的“印控克什米爾”。

1975年,在印度的操控之下,古老的錫金王國(當年清朝藩屬哲孟雄)正式併入了印度,被印度廢為了“錫金邦”。

二戰以後,建立在英屬印度基礎上的印度,通過奪取法國與葡萄牙手中在印度半島的領地,將整個南亞主體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通過吞併錫金鞏固了東北部西里古裡走廊的防衛。而奪取克什米爾南部以後,對於喀喇崑崙山脈南方的印度新德里與整個恆河平原的防衛,都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我是澹奕,歡迎各位一起交流,謝謝。


澹奕

印度是怎麼通過領土擴張成為南亞霸主的?

一、肢解巴基斯坦,支持東巴獨立

印度與巴基斯坦原本同屬於英屬印度,1947年英國頒佈“蒙巴頓”方案,標誌著印巴分治。印巴分別獨立後,兩國矛盾衝突不斷,經常打的不可開交,互視對方為自己最大的敵人。 1970年,東巴基斯坦爆發危機,一直想肢解巴基斯坦的印度覺得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1971年12月3日,印巴爆發第三次印巴戰爭,14天后,雙方停火,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二、吞併錫金

1973年,印度軍隊大搖大擺的開進錫金,宣佈“接管”錫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1975年,印度軍隊發動軍事政變,廢黜了錫金國王。同年4月,印度議會通過決議,宣佈錫金併入印度,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三、出兵馬爾代夫

1988年,馬爾代夫爆發政治危機,總統向世界各國尋求救援。自認為是南亞“老大”的印度,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浱出軍隊趕赴馬爾代夫平定了危機。此後,印度一直在馬爾代夫國內扶持親印分子,馬爾代夫前總統納西德就是其一。

四、控制尼泊爾和卜丹

1949年,不丹在印度的威脅下籤訂了《政府友好條約》,該條約規定:印度繼續佔領當年不丹割讓的土地;印度繼續支付津貼給不丹;不丹外交要接受印度的“指導”。從此,印度就牢牢的控制住了卜丹。

個人認為,印度的實力不可小覷,應值得警惕。


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喜歡的話,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政史君


政史君

說印度是南亞霸主還有點早吧,雖然印度是南亞領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要成為一個地區的霸主,需要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具有強大優勢,足以令周邊國家臣服,就目前來看印度還不能稱之為南亞霸主,只能算一個區域性大國。把印度當作一個國家來稱呼,只能從1947年印度從英屬印度獨立建國後開始,在此之前,印度只能算英國的一個殖民地。說到印度領土擴張,也就從1947年以後談起。對於印度領土擴張的方式,不外乎有以下幾種:

第一、武力收回葡屬印度領土。

葡屬印度領土包括果阿、達曼、第烏島,總面積3983平方公里,從16世紀初被葡萄牙征服後,葡萄牙在此統治了400多年,直到1961年才被印度武力收回。

第二、收回法屬印度領土。

法屬印度領土包括本地治裡、卡來卡、雅南、馬希、金德訥格爾及一些補給地,面積共約526平方公里。1947年10月印度收回了一些補給地,1950年5月2日印度收回金德訥格爾,1954年11月1日印度接管其餘四個法屬印度地區。

第三、出兵佔領印控克什米爾。

由於印巴分治的時候克什米爾猶豫不決加入哪一方,導致印巴對克什米爾進行爭奪,從1947年10月開始印巴因克什米爾問題爆發過多次戰爭,平時小規模衝突更是多的數不清,目前雙方各控制了一部分克什米爾。

第四、出兵吞併錫金。

錫金原為中印之間的一個小國,面積7096平方公里,印度對戰略位置重要的錫金垂涎已久,1975年出兵吞併了錫金。

第五、肢解巴基斯坦。

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的時候,印度出兵佔領東巴,導致東巴從巴基斯坦獨立建立孟加拉國。

第六、通過各種方式影響鄰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國,以達到讓鄰國站在自己一邊。

印度的領土擴張基本就包含以上前四部分,第五、第六是印度為了降低鄰國威脅,為自己稱霸南亞做準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