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養的胖就代表養的好嗎?

馬松

生過孩子的都有這樣的體會:
孩子一出生,回到病房,隔壁的都會齊刷刷的湊過來,伸出腦袋各種好奇的打探著“多重啊”、“6斤不到呢,有點小”、“那還是我家的重,我們7斤呢”……
小區遛彎看到胖胖的孩子,奶奶們也都脫口而出:“這孩子養得真好”甚至還向人家取經:“你們都給孩子吃什麼呀?我家怎麼就這麼瘦?”
只要有孩子的地方,那就少不了體重的“比試”,總感覺誰家娃更肉就更厲害,誰家孩子瘦就沒養好似的。
哎,誰說胖寶寶就一定是最好的,要知道,寶寶肥胖的危害很嚴重!
● ● ●
嬰兒肥胖的危害
很多媽媽並沒有意識到孩子肥胖的嚴重性。美國有個研究數據是說,70%的媽媽不能準確的評估自己孩子的身體狀況,就是說,寶寶體重較輕的媽媽往往比較擔心,但寶寶體重已經超重甚至肥胖的孩子媽媽不但不擔憂甚至表示滿意。
“擔心什麼,長大了會瘦的”真是這樣嗎?德國孕嬰科學會研究表明,6個月左右的嬰兒出現肥胖,成年後有14%的機會出現肥胖症。7歲的孩子肥胖,成年後有41%的機會出現肥胖症。
而且,兒童期肥胖多為脂肪細胞增多,這種肥胖比脂肪細胞體積增大型肥胖更為難治。通俗的講就是,小時候很胖,即使長大瘦了下來,但孩子體內的脂肪細胞數目也不會減少,很容易導致再胖。
二來,嬰幼兒期肥胖也確實會造成成年後的各種健康問題,其中包括:
● ● ●
如何判斷寶寶胖與瘦
關於寶寶的體重是否標準,2歲以下的可以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身高體重參考表
2歲以上可以用美國疾控預防控制中心CDC的BMI(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參考標準)百分位數曲線來看,超過85%(黃色區域)的就肯定超重了,超過95%(粉色區域)就屬於肥胖了。
很多媽媽可能不知道怎麼算,我來給大家舉個例子:
這裡有個公式BMI(體質指數)=體重(kg)÷ 身高(m)的平方。
比如一個2歲的男孩,身高90cm,體重25斤,
他的BMI=12.5÷(0.9)⊃2;=15.43
橫向年齡處對應2的地方畫一條虛線向上,左側豎排15的位置也畫一條虛線向右,看兩者交匯的點,正好落在綠色區域,即為健康。
● ● ●
如何預防寶寶肥胖
超重和肥胖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預防的。
如果孕媽媽的身高1.6米,體重48kg,那體質指數BMI= 48÷(1.6×1.6)=18.75,孕前體重屬於正常,在孕期的總增重應控制在11.2~15.8kg之間。
包媽碎碎念:比體重,在我看來真的是很無聊的一事情。下次再有誰一個勁兒說胖孩子好的,除了冷笑三聲呵呵呵,作為知識人再甩這篇文章給他看!我們並不盲目追求寶寶的體重,或許我們的孩子在你們眼裡是有些瘦,那又怎樣,咱可是標準體重好著呢,再說,沒有什麼比孩子健康更重要的事情了,不生病,吃的下,睡得著,蹦蹦跳跳的就是最好的!

喜歡請右上角關注我喲!謝謝


育兒愛分享

體重在整個身高增長高峰期間內也就是大致從10歲到16歲的增長量約佔個體成年後理想體重的50%。女孩子從10歲到16歲平均增加約14.5kg體重,而男孩子從12歲到16歲平均增加約22kg體重。這個期間的飲食安排和運動量安排又是最關鍵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選擇食物方面,一旦補充的營養不及時不但會影響長高還會導致體重過多的增加而變得肥胖。

如果超出了體重適合增加的公斤數導致肥胖,並不代表營養就補充的好,只能說日常攝入的主食、零食、含糖飲料等攝入的過於沒有節制。有很多媽媽希望自己的寶寶吃的多一點,這樣才能長得好,長得高而且健康。更有很多媽媽,孩子還沒有餓的時候就拿很多食物給孩子吃,甚至從小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就時常拿著勺子,總是趁著孩子不注意塞進去一勺食物。等孩子反應過來就不得不吃進去了。這些方式並不能使孩子變得更健康,養的就多好。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兩種極端,一種是見了食物就不停的吃。另外一種就對食物毫無興趣,總是吃的很少。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內容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敬請期待我更新的問答。謝謝大家。

張展暉

寶寶養的白白胖胖的,就代表寶寶是健康的。這一個觀點在長輩眼裡是最為認可的。公園裡嘮嗑,只有寶寶扎堆的地方,就免不了一通比較寶寶身體的言論。

兒童肥胖已經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了,這和我們對於健康的觀念分不開。在我們眼裡,寶寶身體越好就代表越健康。寶寶身體弱,容易生病,家長會在潛意識就會認為這是孩子身體不好所導致。無疑,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是一個很客觀的現象,需要隨著孩子的身體發育才能達到成熟。我們就會在營養方面給孩子添加很多東西,來迫切達到這個標準。

基於這樣認知,孩子發生營養過剩就是很常見的現象了。但是,家長在潛意識裡還是虎認為這是孩子健康的表現。

實際上,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孩子養地胖實際上代表孩子是處於營養過剩的狀態。

肥胖這個概念,我們並不陌生。我們生活的大環境,實際上對肥胖並不是很友好。我們會在不加思索的情況下,就給他們貼上懶惰,笨重的標籤。這對於寶寶成年後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由於肥胖有脂肪細胞體積增大肥胖,還有脂肪細胞數量增加肥胖,而後者是極其難以減掉的。除此之外,成年後復胖的概率也很高。而兒童肥胖多數都是後者肥胖,這會對寶寶成年後的發展產生極為不好的影響。

對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這一點,養地胖並不代表養地好,反而會給孩子自童年起就埋下終身的隱患。

我們要做到正確認識兒童肥胖,不鼓勵孩子過度進食,自現在開始給孩子養成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孩子會因此受益終生的,趁著時間還來得及!


十月呵護

並不是這樣,孩子的胖有很多種的因素影響的,而且童年的發胖會導致身體的脂肪細胞從小就開始多而大,一般脂肪細胞的數量在18歲以後就不會增加,而在幼兒期如果太胖,脂肪細胞就不斷增加,導致成人後換得肥胖的幾率更高了。

孩子健康的判斷:

  • 體重:對於這個指標不要刻意去追求某個數值,孩子的體重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可以,因為每個人的生長速度不同,遺傳基因也不同等,更不能以體重超過孩子時期範圍而自豪,這樣會使的孩子不懂得肥胖的危害,以為這個是好。


  • 身高:帶孩子的人很喜歡和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比高低,其實沒有必要,孩子的高低受很多因素影響,與體重類似,因此寶寶們的身高只要在正常範圍就可以。
  • 各方面健康狀態:如免疫力是否抵下,是否容易生病,是否有挑食等,如果有這些症狀,有可能會危及到寶寶的健康的問題,要得注意各方面的調理。

童年發胖的危害:

  • 性早熟:因為脂肪的增多,會導致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從而使下丘腦對循環中性激素閾值的敏感性降低,容易出現性早熟的現象

  • 易患呼吸道疾病:因為胸壁脂肪堆積,壓迫胸廓擴張受限,順應性降低,橫隔運動受限,影響肺通氣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
  • 影響消化功能:因為胃腸道的脂肪過多,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得寶寶的容易出現便秘或腹瀉的等不良的症狀,有研究表明:肥胖兒童消化系統疾病的患病率是15%,明顯高於正常兒童(4%)。

一個孩子的健康狀態是通過各個方面的來體現的,並不是說胖就健康,瘦就不健康。


營養師May姐

孩子養的胖,我們要看如何胖,胖到什麼樣?你知道用BMI的方法判斷兒童的體重是錯誤的嗎?如果孩子真的肥胖,我們只能說或者把孩子養的營養過剩,或者孩子身體有問題。

本文分三個部分,一如何判斷孩子過胖,二,孩子過胖的危害,三如何防止孩子過胖。


如何判斷孩子過胖

很多人都用bmi來判斷孩子是否超重。其實這個指標,並不適合生長髮育中的孩子。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我們對於孩子的。體重評判標準採用百分位計算方法。也就是孩子在同齡人體重當中的排名來判斷孩子是否超重。超過85%就算超重,超過95%算肥胖。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年級當中有100名男同學,你的兒子這體重超過了85名同學。排在了前15名當中,他就已經屬於超重。如果他超過了95名同學,而體重排在了前五名,就已經屬於肥胖。


孩子過胖的危害有哪些呢?

孩子過胖,有百害而無一利。首先就會造成寶寶機體免疫力低。呼吸困難,可能有支氣管兒炎的風險。血壓,血脂過高,糖尿病等一系列成人病,會提前發生。寶寶運動時身體負荷過重,會造成腿部的骨骼肌肉受傷,不利於生長髮育。

孩子過胖的危害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總之,沒有好處。

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孩子過胖呢。

1.嬰兒階段,如果是母乳餵養,這個期間如果出現肥胖,家長也不用擔心,寶寶的體重會隨著母乳餵養的減少而恢復。如果是奶粉餵養的寶寶,要注意減少奶粉量。

2.幼兒階段和青少年,嚴格控制每日飲食針對各個年齡段兒的熱量攝入量的標準。給孩子進行配餐。減少脂肪的攝入量,不要吃油炸食品和高熱量垃圾食品。保證孩子的活動量,五歲以下的孩子每天應該有三個小時的活動時間。要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


希望我認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回答會對您有幫助。

我是J媽,碩士,翻譯+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經驗,現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關注我的朋友,會在五月免費得到我錄製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視頻課程,同時組建學習打卡團,讓我們共同前行。

謝謝!


J媽學堂

很多媽媽認為,孩子胖點沒關係,多結實啊,可能現在比其他孩子還高點。尤其是男孩子,想吃啥就吃啥吧,長大成人以後再減肥就可以了。很多家長的這種思想,卻毀掉了孩子多少個“幸福夢想”。

有一種胖,很難減,並且容易回彈。

胖有兩種不同的形式:

一種是脂肪細胞數量的絕對增多。

一種是脂肪細胞體積的增加。

胖的孩子,早發育的風險高。

兒童的早發育,和體內雌激素的水平過高相關(男孩,女孩體內都有雄激素和雌激素,只是表達水平不同)。

人體中有一種酶,叫芳香化酶,這種酶有讓人體內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的功能。人體脂肪是芳香化酶表達的重要組織。也就是說,人體內脂肪含量越高,芳香化酶的表達水平越高,雌激素的水平就越高。

雌激素水平的過度增高,孩子就會出現早發育的現象。女孩表現為9歲前乳房開始發育,男孩表現為10歲前睪丸的增大。男孩子的早發育家長往往難發現。

胖的孩子,骨齡提前的風險高;

現在高,成年身高可能矮。

雌激素高是骨齡加速成長,骨骺提前閉合的重要原因。

胖的孩子,往往會從8、9歲接近青春早期時開始,因為雌激素過高,引起骨齡的快速進展。一拍骨齡片,多數胖孩子骨齡進展都會偏快於年齡進展。也就是說,年齡長了1歲,骨齡長了1歲多,甚至2歲。這些孩子兒童期的現有身高往往都比同齡的孩子要高,所以家長往往有誤區,感覺我家孩子長得好高啊,將來也肯定是個大高個,可能家長還在非常欣喜,實際上已經觸雷了。有些家長可能知道,孩子的身高不是由年齡決定的,是由骨齡決定的。骨齡進展快於年齡進展的孩子,把未來的身高增長空間提前長掉了,骨骺提前閉合,未來成年時反而可能是個矮個子。

兒童期肥胖的常見原因

在兒童中,單純性肥胖佔肥胖的95%~97%,其發病與多因素有關。常見的因素有:

攝入過多

攝入的營養素超過機體能量消耗和代謝需要,多餘的能量便轉化為脂肪貯存於體內,引起肥胖。如嬰兒煩躁或哭吵時即給奶瓶會使嬰兒從小養成不高興就尋找食物的習慣;喜食高脂肪膳食、含糖飲料或快餐等高熱量食物;另外,精神和心理等因素也可致兒童飲食過量。

活動過少

電子產品的流行,久坐(玩電腦、遊戲機以及看電視等)活動過少和缺乏適當的體育鍛煉是發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與兒童肥胖的發生具有很強的相關性。靜逸的生活習慣,即使攝食不多,因能量消耗過低,也可引起肥胖。肥胖兒童大多不喜愛運動,形成惡性循環。

出生體重

2001年對北京近萬名6~8歲兒童調查發現,隨著出生體重增加,超重、肥胖發生率呈直線上升,出生體重≥4000g的兒童中有1/3以上超重或肥胖。低出生體重兒肥胖發生率為12.8%;正常出生體重兒為14.7%;而出生體重≥4000g者肥胖發生率高達23.3%,而且後者以中重度為主,達66.5%。提示高出生體重是兒童期肥胖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糖尿病母親所生的巨大兒。

其他

遺傳和環境因素,內分泌異常等疾病因素等。

兒童肥胖改善就要減少產熱能性食物的攝入和增加機體對熱能的消耗,使體內脂肪不斷減少,體重逐步下降。目的是使體脂減少接近其理想狀態,同時又不影響兒童身體健康及生長髮育為原則。

合理飲食+運動

適當的運動能促使脂肪分解,減少胰島素分泌,使脂肪合成減少,蛋白質合成增加,促進肌肉發育。

iiiiiiiiii

合理飲食、運動、睡眠這些習慣都是直接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的。習慣有時候就是一點一滴養成的。希望【長多高】可以一直陪伴與您和寶貝的左右!


長多高

孩子養的胖不代表孩子養的好,但孩子養的壯一定代表孩子抵抗力強,因為:

1、平時大家都會說誰家誰家生了個大胖小子、大胖閨女,這如果放在缺吃少喝的年代,還真是讓人非常歡喜的事情,因為那時候孕婦吃的不夠營養而且體力勞動強度也很大,所以如果生的寶寶胖乎乎則代表身體強壯、好養活,但現在的孕婦在孕期孕期很少有大的活動量,而且飲食也是很豐富的,如果後期不注意糖分的攝入,也會生出巨大兒,影響寶寶以後的身體健康。

2、現在的高脂肪、高熱量、高糖分的快餐和零食到處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如果家長一味由著孩子的愛好去吃,就會造成學校裡上體育課都費事的小胖墩,所以這種胖有損孩子的健康。

3、如果家長注意孩子飲食的全面化,控制孩子對高脂肪、高熱量、高糖分的攝入,正確引導孩子適當的鍛鍊身體,就會讓孩子多長力氣少長脂肪,就算胖也是健壯的胖,孩子的抵抗力會比同齡人更強。

總之,胖不代表養的好,但強壯一定代表養的精,也一定會比同齡人更健壯。所以父母們加油↖(^ω^)↗努力吧,爭取把自己的心肝大寶貝們都養的壯實的。💪💪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話題、從備孕到育兒,讓我們一起愉悅的探索!





RQ育兒話題王

我認為孩子養越胖越好這大概是老一輩的看法吧,老人都認為孩子越胖吃的越多就代表越健康,越壯實,特別是寶寶小的時候,養的胖胖的,肉軟軟的感覺非常可愛,到哪都討人喜歡。我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7斤,後來可能是因為母乳餵養的好,寶寶張多速度也挺快,嬰兒肥的那種,肉呼呼的看著都喜歡。

其實不是這樣的,孩子太瘦可能會營養不良,但太胖的話又怕以後怕會得肥胖症,也會給孩子的生活和行動帶來很多的不便。特別是年齡稍大的孩子。現在的媒體上也會經常報道那種哪國人多少公斤,行動不便,每天只能躺在床上,讓我看的都難受,既然胖的這麼難受,平常為什麼就不能多鍛鍊一下身體呢,到最後造成不能挽回的後果。

孩子胖可以,但是也不能太胖,要胖的健康,只要孩子飯量好,多吃蔬菜和水果,營養均衡,平常多多運動,鍛鍊身體,胖一點瘦一點都是可以的。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快樂的成長。


^O^娃哈哈^O^


首先回答,孩子胖並不等於養得好。

在上一輩的人眼中,孩子就是要養得白白胖胖,因為這樣就代表著健康、強壯。但很顯然,這種觀念已經落伍,不僅不符合現代思想還跟不上現代的潮流了。

相反,胖往往是身體不健康的表現之一,肥胖會帶來各種各樣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所以如果你的寶貝也有一點胖,那就趕緊讓他瘦下來吧。

孩子胖的原因


肥胖其實就是身體攝入的能量失衡的結果,吃的東西多了,攝入的能量也就多了,但是有沒有足夠的運動量把攝入的能量給消耗掉,久而久之,就堆積成脂肪了。

但並不是每個孩子肥胖都是因為身體攝入的能量失衡的結果,也有可能是因為某個罕見的疾病。不過這種幾率不大,不到百分之一,所以孩子肥胖最大的可能還是因為吃出來的。


如何不讓孩子變成“小胖墩”?


1.良好的飲食習慣

快餐食品固然好吃,但是他們並不健康,經過高溫油炸過的食品有著超高的熱量和脂肪量,孩子吃了以後怎麼能不發胖?

因此,想要孩子擺脫“小胖墩”的稱號,首先就要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下面給媽媽們幾點建議:

首先,孩子平時的零食要用蔬菜水果來代替薯條、薯片。然後如果孩子偏胖的話,要用低脂或者無脂的牛奶替代全脂牛奶和酸奶。

其次,讓孩子遠離高溫油炸的高熱量食物,即使孩子十分想吃,也要限定食用次數,最好一個月再吃一次。


 2.利用運動來幫忙

熱量攝入的多了當然也就要用運動來消耗了,如果孩子完成晚餐吃得多,那父母可以在晚飯之後,就要拉著孩子出去多走一走,消耗一下熱量。

其實,最好讓孩子養成一項體育愛好,打羽毛球、跑步、跳舞,只要是能夠鍛鍊身體的都是可以的,因為這樣既可以幫助孩子消耗身體多餘的熱量,也可以讓孩子增強體質。

即使是大人們減肥也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更何況是小孩子呢?

因此,父母在給孩子設定減肥健身計劃時,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急躁,飯量可以慢慢地減少,運動量可以慢慢地增加。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對你有幫助,謝謝!


小尉媽咪育兒集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肯定不是這樣的,包括提問題的寶媽,內心肯定也知道不是這樣的,但是當好多孩子在一起時,特別是老人看到孩子們,喜歡對比不同孩子,看看誰家多壯實,多胖,吃的多好,養的多好,這些聲音多了,就會讓寶媽們心裡也開始受干擾。

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消化吸收情況不同,成長的規律也是各有差異,有的孩子雖然看著瘦小,但是身體健康,精神很好,體能、智力都發育很好,那就沒有問題。有的孩子雖然挺胖,但是總是生病,那肯定也是不好的。

所以,只要孩子健康,精神和體能智力都很好,那寶媽就不要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