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淘金:人才就是最好的經濟來源,粵港澳大灣區補貼高達1000萬

hello,大家好,我是小十君,歡迎來到《10淘金》,更多資訊,更多時事,盡在10淘金!喜歡,就關注一下喲~

2018年5月8日 10淘金訊 4月24日,珠海公佈《關於實施“珠海英才計劃”加快集聚新時代創新人才的若干措施(試行)》(下稱“珠海英才計劃”),16條含金量高、保障力足、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的政策登上全國各大媒體頭條。

10淘金:人才就是最好的經濟來源,粵港澳大灣區補貼高達1000萬

  廣受關注的是,珠海在全國首創給人才贈送50%房產的做法。即認定為一、二、三類人才的可選擇與政府按各佔50%比例申請購買共有產權房,連續工作10年後可無償獲贈政府所持有的50%產權。

  “以房留人”是珠海“搶人才”的殺手鐧之一。除了高端人才,這次新政還覆蓋到大學生、技能人才等基礎性人才。珠海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解讀新政時坦言,“珠海比任何時候都渴望人才、需要人才”。

10淘金:人才就是最好的經濟來源,粵港澳大灣區補貼高達1000萬

  支持引進多層次人才

  “咚!”在廣州工作的張楠從忙碌的案頭工作中看到了電腦彈出了這麼一則新聞:珠海出臺“史上最強人才新政”:全國首創給人才贈送住房50%產權,本科人才補助2.6萬元……

  按過往經驗,他不會注意這類新聞,"人才"起碼都是博士學歷或是技術型人才,怎麼會輪到自己。”但新聞標題還是吸引他點擊細看這則新聞。

  很快地,張楠找到了與自身條件相符合的政策:給予企業新引進入戶的青年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30週歲以下全日制本科每人發放2.6萬元。對畢業三年內、擬來珠海發展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可先落戶後就業。

  曾在珠海讀了四年大學的張楠,畢業後毫不猶豫選擇去廣州。“感覺珠海的發展機會沒有其他城市多。”他口中的其他城市,自然指的是一線城市:廣州、深圳。和很多應屆畢業生一樣,當問及職業規劃時,他面露難色,但若是問及哪裡最賺錢,他幾乎脫口而出—一線城市。

  這不是孤例。珠海有15所高校,包括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暨南大學(珠海校區)、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廣東省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等,在校學生逾10萬人。但這樣的人才資源並沒有被有效留在珠海。據媒體報道,2004年珠海主政者在一次講話中透露,彼時三年內珠海共外流各類人才至少有6200人,本科以上學歷的超過5000人。

  人才不足,迫使珠海急需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有所突圍。基礎性人才就是其中的突破口。

  “英才計劃”提到,對企業新引進45週歲以下正高級和 40週歲以下副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分別給予每人35萬元和25萬元住房補貼。給予企業新引進入戶的青年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35週歲以下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和全日制碩士、45週歲以下高級技師每人發放3.8萬元;30週歲以下全日制本科、40週歲以下技師每人發放2.6萬元。此外,珠海計劃每年開展“珠海工匠”評選,入選者每人最高獲60萬元工作津貼。

  張光南認為,這次珠海人才新政的明顯特徵包括從過去單一經費支持變為更多元全方位支持,從頂尖人才支持變為多層次人才支持,從補貼費用支持變為產權支持等,“這對人才有很強的吸引力”。

  看完政策後,張楠有點心動,“如有合適的機會,我會願意回到珠海發展。”

10淘金:人才就是最好的經濟來源,粵港澳大灣區補貼高達1000萬

  大灣區求賢若渴

  早在2013年珠海實施《珠海經濟特區人才開發促進條例》,該條例還成為全國首部人才地方立法。2017年,珠海實施《珠海市人才引進核准辦法》,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係等制約人才流動的障礙,對劃定的“高層次、高學歷、高技能、高水平”等10類人才,採用“直接核准”方式辦理引進手續。目前有近兩萬名人才入駐並落戶珠海,超八成分佈在科技型企業、製造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

  就在“英才計劃”發佈當日,珠海宣佈未來五年將從財政拿出67億元用於政策兌現。

  事實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都是求賢若渴。送房子、給補貼,幫助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都成為基本配備。為了提高“搶人才”的成功率,各城市都看著“自家錢包”再發力。

  以深圳為例,其目標是到2020年集聚海內外院士、諾獎得主等傑出人才100 名左右,戰略科學家、戰略企業家、戰略投資家等頂尖領軍人才 100名左右。2016年深圳出臺相關措施,認定為傑出人才可選擇600萬元獎勵補貼,或面積200平方米左右免租10年的住房。選擇後者的,在深圳全職工作滿10年且貢獻突出並取得本市戶籍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或給予1000萬元購房補貼。

  佛山則探索以產業聚才。作為製造業大市,其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全市技能人才總量約65萬,高技能人才佔29%,難以滿足需求。今年初佛山發佈《佛山市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企事業單位全職新引進的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高級技師及具有碩士學位的人才每人每年給予9000元租房補貼,具有本科學歷的人才每人每年給予6000元租房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

  還有城市則是放開戶籍制度。東莞,通過“雙五入戶” (在東莞社保滿5年且居住證滿5年)政策,將入戶範圍延伸至高校及職業院校學生、新生代農民工、技術人員、留學歸國人員等,留住城市發展所需的後續人才。

  多地招才引智計劃

  為了“搶人才”,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都有響亮的招才引智計劃,例如廣州“紅棉計劃”、深圳“孔雀計劃”、珠海“英才計劃”、東莞“藍火計劃”等,通過項目獎勵金、購房補貼、人才綠卡、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吸引高層次人才落地,構建多層次人才體系,為大灣區新一輪發展謀篇佈局,積蓄新發展動能。

  綜觀這些城市制定的人才計劃,基本涵蓋了“千人計劃”專家、“兩院”院士、博士後、留學回國人員等頂尖人才,中高級職稱的技能人才、企業骨幹技師等基礎性人才以及市場前景看好的創新創業團隊。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認為,應該根據城市發展的各種行業需求來確定人才引進標準。制定城市政策,既要考慮到城市的需求,也要考慮到城市的服務質量。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重點是進一步放寬條件,尊重市場的選擇,尊重產業投資者的選擇。

  張光南持同樣的觀點。“每個城市對應產業發展特點,對應人才的需要、結構,根據產業發展和城市發展來找到自己適合發展的人才。”

10淘金:人才就是最好的經濟來源,粵港澳大灣區補貼高達10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