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村落|湖畔人家——新袁洼

文:王传华

张黄镇袁洼村,座落于浩瀚的南阳湖之滨,在张黄镇驻地东北2.2公里处。这里土地肥沃,湖水清澈,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村民热情好客。村西有武张公路,东有滨湖大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村前有南万福河,后有北万福河,东有京杭大运河。三面环水,形成了得天独后的天然屏障,为袁洼村筑起了一道道保驾护航的铜墙铁壁。

鱼台村落|湖畔人家——新袁洼

听湖路

关于袁洼村的由来有很多的版本:

据《袁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一1424年),袁氏自本县的袁庄迁此立村,因地势低洼,故称袁洼。(此处参考了《鱼台县志》)

据本村的老人们讲,村子的中央有一个大坑。该坑原在村子的南面,最早的形成原因,已不得而知。后村民建房时都争着往前凑,并且总在此坑周围取土。故坑越挖越大,形成一个大洼。房子也越盖越往前,最后把洼围在了村子的中央。大概,这也是袁洼村得名的原因之一吧!

有一种说法,就有点神乎其神了。据说,某年有位南方人,看中了村子里的这块风水宝地。就在此置宅造房,建了一座钢岔楼,钢岔楼的岔间正好聚集阳光。三伏天,骄阳似火,岔间的光束,好似聚光的手电筒一样,直射村子中央。村中央的空地上,有一巨型鳖精,常年生活在那里,无人撼动。炙热的阳光正好照射在鳖盖上,由于酷热难耐,鳖精只好逃走,形成一个大洼,袁洼故此得名。

袁洼后来曾有过一段辉煌,村里曾有99座楼、99眼井,无论真伪,当时该村的富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村民们说,在以前湖里干旱时,村民挖土垫宅,还真挖出过大如土坯的青砖地基,也挖出过盖井的方石。可见,人们的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大概,以前的袁洼,的确繁荣一时。

鱼台村落|湖畔人家——新袁洼

袁洼村,从前没发生过多少传奇的故事,曾出过一位大力士,叫袁宜坦。此人力大无穷,且饭量极大。身高一米八几的个子,体重180余斤,是本村过得比较殷实的富户。

1937年的夏季,有一次家里在麦场上晒粮,天空骤变,眼看一场暴雨来临。灌好的粮食正愁的没有车拉,只见他弯下腰,腋下各夹一袋重约130余斤的粮袋,快步如飞,不一会就把所有的粮食搬回家中。

抗战时期,住在村里的汉奸们知道他家里过的好,就找他要粮食,他不给。四、五个汉奸要上前收拾他,哪是他的对手?被他一推一个趔趄,始终不能近他的身。从此,他与汉奸结下了矛盾,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袁洼村的村民,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抗战时期,曾帮助八路军,挖壕沟、截公路,阻挡日、伪军的汽车。他们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民国33年,勇敢的袁洼人,扒掉了日本人在村上建的岗楼。他们用扒下的砖、石、木料,建了家祠,该家祠至今尚存于老庄台。

袁洼村以前属滨湖涝洼地,十年九不收。每到汛期,到处水茫茫。有时,秋季种的绿豆,豆角刚成熟,还没来得及摘,一场大雨,就被淹没了。村民大多以打鱼、织苇萡为生。

解放后,1957年上大水,南北两条万福河都是水满为患。水位漫过了大堤,村庄岌岌可危,村民们只好用土坯、苇把进行挡水。不知是感动了上帝,还是有神力相助,大堤居然安然无恙。

1958年,开挖了京杭大运河,建起了排灌站,袁洼人从此告别了十年九淹的苦难日子,过上了旱涝保收的安逸生活。

由于原来的村庄在湖区里面,每逢汛期,周围汪洋一片,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孤岛,面临“漂墩”的危险。为此,从“四清”开始,全市动员湖区居民外迁。袁洼从1976年开始,在京杭运河西临,开始垫庄台,1978年至1979年开始村庄整体搬迁。

搬迁后的袁洼人,除种地外,主要副业还是打鱼。村民打鱼的方式很特别,他们是晚上捕鱼,船头两侧用竹杆各绑上一个汽灯,伸出船头。船缓缓前行,船头上的人手持鱼叉,直视前方,静待鱼儿出现。当年湖里水深两米左右,清澈见底,鱼儿难以藏身。鱼儿只要出现,每叉必中,一晚收获颇丰,一人可叉一百余斤。1980年左右,鱼的价格卖到五角至八角一斤,一夜收入一百来元。并且当时,编苇萡的收入,每年也有七、八千元。在当时,袁洼可谓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袁洼村有3000余亩的湖地,杂草丛生,几近荒芜。后来湖里干旱,村民们一方方把地平整好。那时粮食贵,准备种庄稼,但当时国家政策不允许。

在这种情况下,村里从外地,招来了一位投资商,把3000余亩的湖地,用围堰整个围起来,里面全部挖了藕池,准备种植莲藕。并安装了三台大型排灌设备,旱可灌、涝可排,实现了旱涝保收。

整治后的藕塘,一半交于投资商,作为其投资的回报。另一半村里对外承包,现承包的藕塘全部种上了莲藕,套养了龙虾,取得非常成功的经验,为周围村庄所复制,为张黄镇的藕虾套养,起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为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带动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鱼台村落|湖畔人家——新袁洼

如今的袁洼新村,与搬迁前的村庄已是天壤之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鳞次栉比的高楼,笔直的水泥路面。新建的大型广场,就建在村子的中央,投资近400万元,总面积600余平方米。广场上,繁华似锦,绿树成荫,四季如春。

据村支书袁诚凯介绍,下一步,在广场的一侧,还要建一栋两层共16间的党建社区服务点。现图纸已设计好,村里正积极协调资金。另外,在塌陷地段,村里还要搞一处生态园区的建设,集垂钓、采摘、餐饮、观光于一体,形成湖区文化产业走廊。进一步打造生态、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美丽乡村的品位,促进乡村振兴。

袁洼村藕虾套养的小龙虾,以个大体肥、壳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闻名。闲暇之余,朋友们何不来一览万亩荷莲,品尝美味龙虾呢?

据:袁永庆(78岁) 袁良化(77岁) 袁良信(79岁)袁良道(76岁) 袁成宝(64岁)以及村支书:袁诚凯(58岁) 村文书:袁小涛(40岁) 口述整理 2018.5.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