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療法”給俄羅斯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凱風思雨

何為“休克療法”?

一些人認為,當一個國家遭遇經濟危機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採取一步到位的激進方式完成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這就是“休克療法”,因此它也被稱為“大爆炸”的改革。



例如,對於一個長期處於糧食短缺和惡性通脹的政府控制下的經濟體來說,只能從根本上進行改變——讓政府快速抽身,哪怕在短期內可能帶來經濟陣痛。如果國家放棄市場,放棄價格和貨幣管控,取消國家補貼,開放邊界進行自由貿易,找到新的收入來源以填補預算赤字,並讓國有企業私有化,那麼市場就能正常運行,商品在商店裡出售,通脹就會緩解。


“休克療法”在俄羅斯

20世紀90年代初,伴隨蘇聯的解體,俄羅斯開始了其激進的經濟轉軌歷程,並確立以“休克療法”為路徑依賴的轉軌模式,急劇向市場經濟推進。根據“休克療法”的原則,80%的生產資料以及90%的消費品價格,開始由市場自由調控,政府不再幹預。政策實施後立竿見影,在最初的幾個月的確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制定物價的權力放寬,市場自主調節能力更方便人民生活,原先憑票排隊購物的不便消失了。

 (俄羅斯民眾購物排隊的場景)


在當時的領導人看來,不出半年俄羅斯經濟就會好轉,幾年之內一個現代化的西方市場經濟就會出現,俄羅斯人很快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國家從此步入西方文明國家的行列。然而,事與願違,就在民眾還沉浸在新政策帶來便利的喜悅中時,過多商品價格全由市場決定導致了局面的失控。就這樣,實行改革還不到兩個月,物價水平就一路狂飈——1992年4月的物價水平是上一年12月的65倍!

(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


“休克療法”的實施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如同開啟了“潘多拉魔盒”一樣:俄羅斯社會物價暴漲、盧布狂跌、日用品極端匱乏、民眾苦不堪言,由此引發的社會動盪、政治不安頻發,俄羅斯大國地位一落千丈。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


俄羅斯政府痛定思痛,推出第二步“休克療法”——調整物價,決定從財政、貨幣兩方面實施“雙緊政策”。很快,這一計劃也遭遇滑鐵盧,使俄羅斯市場更加混亂。信貸緊縮,企業間債務問題日益嚴重,紛紛裁員,政府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大量發放救濟金,這使得原本就處於赤字的俄羅斯財政負擔更重了。

(俄羅斯前代總理、著名經濟學家和政治活動家伊戈爾·蓋達爾,“休克療法”主要由他推行實施)


決心一條道走到黑的政府又推出第三條救市計劃——大規模實行私有化。而推進私有化的方式是無償贈送,毫無疑問,私有化最大的受益者是暴發戶們和特權階級,大批的國有企業被他們收入囊中。對這些人來說,他們只在乎如何在短時期內榨取鉅額利潤,對企業發展漠不關心,員工備受壓榨,企業難以正常運行。


俄羅斯經濟在這一波的“休克療法”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改革期間,俄羅斯GDP直線下降,總量只有美國的1/10。


當然,一味地否定“休克療法”毫無意義,畢竟它曾在20世紀中期強力帶動德國經濟騰飛,在20世紀後期拯救了玻利維亞的經濟。


如果說“休克療法”對俄羅斯產生了什麼積極影響的話,那就是它對人們的商品觀念和市場意識,起到某種啟蒙作用;客觀上促進了非規範市場的形成;企業的自我意識不斷提高;對舊的計劃經濟和管理體制,是一次最強烈的衝擊。雖說這些並不是俄羅斯領導人選擇“休克療法”的初衷。


參考文獻:

黃超:《普京:為俄羅斯而生的萬人迷》,臺海出版社,2015年。

焦一強:《“休克療法”為何在俄羅斯失敗——一個文化視角的解讀》,《俄羅斯研究》,2006年第3期。


歷史研習社

葉利欽時代,這位能使蘇聯解體的總統,雖說他被英美利用,解體了蘇聯,也退出了蘇維埃共產黨。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深切希望俄羅斯再來一次經濟大損失。同樣,葉利欽和哈維爾再一次受西方國家的利誘,推行了"休克療法",使得俄羅斯的經濟在原來不景氣的基礎上又下跌了一半。真不知道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在當時是俄羅斯的功臣還是罪人?

"休克療法"原出於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之手,實施這個"療法"的起源是:南美玻利維亞小國。當時玻利維亞政治局勢長期動盪不安,政府經濟政策不斷失誤,因而引發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1985年,玻利維亞經濟預算赤字達485.9億比索,約佔國內總值的1/3,通膨率達到24000%,而上一年的外債是50億美元,債務利息近10億美元。從1980年到1985年,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了30%,國民經濟已到了崩潰的邊緣。玻利維亞的經濟無異已達到了險惡的程度,於是聘用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來出謀策劃:薩克斯大膽地提出一整套經濟綱領和政策。


這些綱領和政策是:實行緊縮金融和財政政策、壓縮政府開支、取消補貼、放開價格、實行貿易自由化、通過貨幣貶值實現匯率穩定,進一步改革行政和稅收制度,將部分公營部門和企業民營化,重新按排債務和接受外援等等。該綱領和政策的實施,具有強有力的衝擊波,在短期內可能使社會的經濟生活產生巨大的震盪,甚至出現"休克"狀態。由此,後來人們凡與經濟與薩克斯提出的這套穩定經濟、治理通貨膨脹的綱領和政策借用了醫學名詞來定名"休克療法",也是針對嚴重失衡的社會總供求狀況,從控制社會總需求出發,釆取嚴厲的行政和經濟手段在短時間內強制性地大幅度壓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恢復經濟秩序。這是一種明顯的應急措施,根據社會需求,重要的是要刺激低迷的社會總供給的有效增長。休克療法的調控重點放在了社會總需求上,加之措施力度較大,所以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玻利維亞在"休克療法"的作用下,產生了奇秒且奧秘的效果,也是休克療法原始涵義之精髓。但"休克療法"與漸進方式的區別不是於轉軌的內容和目標,而在於順序和力度。

每個國家的狀況會有不同的區別,當時的俄羅斯是否也適用呢?其實,俄羅斯當時的葉利欽總統借鑑"休克療法"的出發點並不是他個人的意願,由於葉利欽的政策重點放在了親西方這方面,並且內中還存在著極大的腐敗,這就導致了這次經濟改革的失敗,大量的俄羅斯國家核心資源流向了國外。

斯蒂格利茨由於職位的重要性,掌握了大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黑幕的機密文件,文件顯示在蘇東劇變期間,國際金融家對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的"有條件援助",為了引誘俄羅斯採用"休克療法",國際金融家對這些國家的親西方領導人實行了"獎勵",在東歐和俄羅斯休克療法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接受緊急援助的國家籤置大量秘密條款,其中有出賣受援國的核心資產:水力、電力、天然氣、鐵路、電信、石油、銀行等等,受援助國必須採取具有極端破壞性的經濟措施,為了減少來自政治上的阻力,國際金融組織為受援國領導人開設瑞士銀行帳戶,如果受援國領導人同意賤賣國有資產,他們將得到10/%的佣金,佣金支付到瑞士銀行的秘密帳戶上。斯蒂格利茨描述:你會看得瞪大了眼睛,那可是數十億美元的鉅款啊!1995年曆史上最大的賄賂案就發生在俄羅斯私有化過程中,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東歐,發生在如哈維爾這一類政治家身上。斯蒂格利茨回憶:美國財政部認為好極了!因為我們需要葉利欽當選,我們並不在乎這是否是一場腐敗的選舉。我們希望錢湧到葉利欽那裡。斯蒂格利茨是一位正直的學者,獲得過經濟學諾貝爾獎,身居國際銀行副總裁。

斯蒂格利茨看到俄羅斯的經濟由於當時官員的空前腐敗,造成了俄羅斯經濟產出幾乎下降了一半,全國陷入嚴重衰退時,他的良知和正義感使他對世界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的卑劣伎倆非常不滿!雖然斯蒂格利茨揭露了這一黑幕,卻遭到了美國政府的提議,最終正義的斯蒂格利茨受到了國際銀行的解僱。

其實葉利欽並不是俄羅斯人民稱職的國家領導人,更不懂得怎樣來恢復蘇聯解體後的國家經濟。這裡的葉利欽其真正的目的也不是在為俄羅斯振興,引進"休克療法"的動機僅僅是為了掩蓋出賣國家利益,同時獲得了大量的私人"佣金"。

俄羅斯的"休克療法"使得俄羅斯的經濟再一次跌入低谷,人民的生活從蘇聯時期一下子滑進了深切地災難之中,那時俄羅斯的生活物質極其匱乏,而又造成了4萬多個寡頭,大量財富湧進了寡頭的腰包。

要說俄羅斯"休克療法"的失敗,並不單一在本國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乃至給世界形成了典型的反面教材,以此從俄羅斯的慘痛中接受深刻的教訓。葉利欽迎合了西方卻十足成為了俄羅斯的罪人!


星空89831416

休克療法就是國退民進,把國有資產分給私人,實權派近水樓臺先得月,就變超級富豪,最後導致俄羅斯政府兩手空空,連軍餉都發不起,只能靠販賣武器渡日,軍心動搖,結果在車臣戰爭中輸給叛軍,令俄羅斯變成軟柿子。北約趁機東擴,兵臨城下。


4321374671葉生

蘇聯解體時,歐美為俄羅斯量身定製了一款經濟新衣,名曰“休克療法”,俄羅斯曾試穿了一次,差點死在試衣間裡,至今還留有後遺症!當時,俄羅斯和中國差不多同時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中國是“摸石頭過河”式的有計劃有步驟的,一步步從山頂走到山下;俄羅斯則是跳崖式的,一步從山頂跳下山底。更糟糕的是,當時俄羅斯進行金融改革時,從美國請了一幫黃鼠狼,教自己如何養雞!結果可想而知!!


深圳小峰峰

就是西方社會對蘇聯的經濟顛覆,現實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什麼休克療法,遮羞布而已,蘇聯的崩潰西方至少要付50%的責任!直到現在,俄羅斯依然沒有像樣的經濟學家,在這上面吃了好幾次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