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ICT人才生態:撬動數字經濟的原動力

自去年以來,中國經濟已經逐步進入到從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在眾多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因素中,人才無疑是重中之重。正應了那句經典的電影臺詞:“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之所以這麼說,無外乎兩大因素:一、中國逐漸從勞動密集型的人力資源時代進入到智力密集型的人才資源時代,企業越來越著重強調人力資源的質量而非數量;二、中國正在進入數字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高科技領域人才無疑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要解決高科技人才問題,以高校為切入點無疑是最佳選擇。不過,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重概念、輕能力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面對這一問題,包括華為在內的越來越多高科技企業都在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將高等教育直接與ICT產業進行對接,切實將高校學生的教育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聯接在一起。不久前落下帷幕的華為ICT大賽2018全球總決賽,就是希望這樣有影響力的國際化大學生賽事能夠“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發展”。

事實上,華為ICT大賽更像是華為ICT人才生態建設上的一個階段總結,在這背後,隱藏的是華為在整個ICT人才生態的宏大布局,以及為華為企業業務“平臺+生態”的戰略,為華為新的願景和使命——“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提供持續動力。

華為ICT人才生態:撬動數字經濟的原動力

華為大學生ICT大賽2018頒獎禮現場

剛剛落幕的ICT大賽傳遞出哪些信號?

作為華為一年一度的大學生ICT大賽,今年的大賽已經是第三屆,為了將本次大賽的目的和內涵更清晰的展現出來,華為大學生ICT大賽選出了三個關鍵詞作為口號:Connection(聯接)、Glory(榮耀)、Future(未來)。

華為期望通過這樣一次國際性的大賽,增強學生與學生、院校與院校、學生與院校,乃至所有進入這樣一個大賽平臺的學生、教育機構、培訓夥伴和企業之間的聯接;讓學生、老師、院校能夠通過這樣一個平臺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共享勝利的榮耀;並讓學生通過這樣一次大賽的歷練以及藉助這樣一個平臺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華為ICT人才生態:撬動數字經濟的原動力

(從左至右)泰克教育集團創始人林康平、華為企業BG培訓與認證部部長馮寶帥、華為企業BG企業服務部總裁孫茂錄、華為中國區企業BG培訓與認證部部長張馳

作為此次大賽的旁觀者,筆者感受更深的是此次大賽所傳遞出的三大信號,這些信號背後所蘊含的意義也更為深刻。

第一,本屆大賽的國際化程度很高。據瞭解,本屆大賽首次採用“國家初賽-區域複賽-全球決賽”的三級賽制層層選拔,吸引了來自全球32個國家、800所大學、4萬名學生參賽。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參賽者之間的國際交流。

第二,本屆大賽的內容實現了進一步升級。此次大賽徹底將考試內容分成了兩個賽道:網絡(IP)和雲(IT)。但每個賽道上又有對方30%~40%的知識點,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和新技術的融合。

第三,本屆大賽的產業鏈合作全方位加深。來自全球的眾多院校和老師都參加到此次大賽的決賽階段,除了這些參賽選手外,還有眾多政府、教育機構和生態夥伴代表都對本次大賽表示出強烈的興趣,並給大賽提供了贊助。

由此可見,本屆華為大學生ICT大賽不僅僅是這項賽事的一次延續,更是一次全方位的升級。而在這一升級背後,所蘊含的則是華為對ICT人才生態的戰略定位和持續投入的決心。一年一度的大學生ICT大賽更像是一個載體和平臺,讓更多地優秀人才進入到華為ICT人才生態中來。

華為ICT人才生態:撬動數字經濟的原動力

網絡賽道考場

華為ICT人才生態:撬動數字經濟的原動力

雲賽道考場

為華為“平臺+生態”戰略提供持續動力

為了實現“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願景和使命,華為制定了“平臺+生態”戰略,希望藉助開放平臺和生態的繁榮,切實幫助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邁向這一宏大願景。正如華為企業BG企業服務部總裁孫茂錄所說,人才生態是支撐“平臺+生態”戰略的核心基石,是保持產業鏈活力和持續增長的根本,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作為“平臺+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華為人才生態是如何做好“核心基石”的呢?這還要從華為2013年發佈ICT學院建設計劃說起。截止目前,華為已經與全球50多個國家的400多家院校展開ICT學院合作,每年培養12000多名學生,2018年預計培養ICT人才超過2萬人。在中國,華為ICT學院合作的高等院校已經超過200家,985/211院校有34家。

在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的同時,華為也在通過華為ICT人才聯盟雙選會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全方位融合。在2017年,華為人才聯盟雙選會就先後走進全國26省及直轄市,覆蓋350多所大專院校,為800家生態夥伴及1萬名高校學子,提供面對面雙選機會,達成就業意向2000多個。2018年華為還將持續舉辦人才聯盟雙選會,並搭建在線的人才聯盟雙選平臺,更好的為學生及合作伙伴服務。

華為希望通過ICT學院,不僅讓學生能夠學習和接觸到最新和實用的ICT知識,也讓合作院校實現課程內容的更新、師資培養、先進教學設備與平臺的應用等,從而使ICT產業可以找到能夠滿足自身需要的人才。

不過,華為ICT學院還只是華為人才生態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它的受眾主要是大學生;華為還有面向產業鏈工程師、企業管理者等不同角色的人才生態項目。在3月份召開的2018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上,華為EBG中國區重磅打造了華為生態大學,包含創新數字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合作伙伴學院等,已經實現了對ICT產業不同角色人才的全覆蓋,並由此成為華為ICT人才生態的新載體。

在華為推動ICT人才生態發展過程中,合作伙伴同樣承擔著重要角色。泰克教育作為一家專注於教育服務的科技型企業,既是堅定響應華為人才生態建設戰略的執行者,也是探索黑土地及人才培養模式的開拓者,更是ICT人才生態建設紅利的第一批受益者。

據泰克教育集團創始人林康平介紹,泰克教育不僅基於華為雲開發了“雙創實踐雲平臺”,實現了實踐教學雲化的創新突破;還利用自身在人才培養經驗上的豐富積累,為高校提供專業共建合作辦學所必須的相關服務。

2017年,泰克教育培養的華為ICT人才就超過1萬人,不僅包括華為產業鏈的在職工程師,還包括在ICT領域從業1~3年的社會從業人員,以及在校大學生。不同人通過相應的培訓都拿到了相對應的華為高端認證,為後續的工作和就業帶來了不小的幫助。

目前,華為EBG在中國區已經有近1萬家合作伙伴,這些夥伴對人才類型、層次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為此,華為一方面基於ICT人才生態,打造“學習-認證-就業”全過程的人才培養平臺;另一方面,各種生態也正在把自己的人才戰略植入到這個平臺上,實現人才的快速複製。華為企業BG企業服務部總裁孫茂錄預計,到2022年,華為通過人才生態的推進,將培養出50萬ICT人才,為整個企業生態環境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服務。

成為數字經濟人才培養的“黑土地”

在2017年年底華為公司發佈新的願景和使命的同時,也給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賦予了一個更為貼切的形象——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而具體到ICT人才生態上,華為所做的就是要成為培養數字經濟人才的“黑土地”。

事實上,由於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各行各業對ICT人才的需求已經非常迫切。不久前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顯示,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佔GDP的比重達到32.9%。我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已經位居全球第二。

就在上個月,華為首次發佈的《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也預測,隨著萬物感知和萬物互聯的升級,一切都將被帶入萬物智能的世界。到2025年,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400億,全球聯接總數達到1000億,並創造23萬億美金數字經濟。

龐大的數字經濟總量得益於新ICT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深入應用,如今,數字技術已經從過去的企業支撐系統轉變為企業的生產和決策系統,並逐漸成為新時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未來,數字技術的創新也將繼續驅動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根據世界銀行相關報告,未來5年,ICT人才缺口將達到200萬。要填補如此大的人才缺口並非易事,不是某個公司或少數幾個公司能獨立完成。不過相比較而言,華為在ICT領域擁有的優勢最為突出,不僅擁有從網絡、存儲等基礎設施、到雲計算、雲服務,再到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各種應用的全產品線,還擁有全人才類型的認證體系。

據瞭解,華為認證已經發布了82門,包括ICT認證、開發者認證和行業認證3種類型,累計培養了華為認證工程師8.5萬人。

不僅如此,華為也在國家教育與人才大布局之下,協同華為ICT學院、培訓合作伙伴(HALP)、教指委等各大教育協會與專家組織,共同打造ICT人才生態。其中,華為ICT學院既非常重視與985/211高校的合作,也重視與應用型院校合作,通過持續投入共同培育創新型人才。

近年來,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處在這一轉變期的華為公司也屢屢談及“有質量的增長”,要實現這一點,熟悉新技術應用與創新的ICT人才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凸顯。華為致力推進的ICT人才生態,受益的不僅僅是華為公司和整個ICT生態,更會進一步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和數字經濟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