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善知惡是良知,“良知”真能分辨出善惡嗎

知善知惡是良知,“良知”真能分辨出善惡嗎


知善知惡是良知,這句話是王陽明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提出來的四句教之一,他當著他的兩位學生說這話的時候,這兩個學生也沒有搞明白是什麼意思,甚至還產生出了分歧。

王陽明是洞悉一切的智者,他知道自己所體驗到的“良知”並非是用語言能夠描述清楚的,所以他並沒有說是誰對誰錯,一切留給他們自己去體悟。

知善知惡是良知,“良知”真能分辨出善惡嗎


《傳習錄》裡提到,良知是至善至純的,是天理,而“天理”是不分善惡的,也沒有識別善惡的功能,只有一種“善”的狀態。類似於“慈悲心”,只有一種“愛”的功能,不會生出“恨”。

天下萬事萬物都有好壞之分,而這些好壞是人的意識分別出來的,本身就不存在好與壞。當人的心靈脩煉到一定的境界,那麼他的意識作用在任何事物上都是不分好壞的,也就是“中庸”,“無分別心”。

知善知惡是良知,“良知”真能分辨出善惡嗎


然而,在“良知”狀態中,似乎已經超越了這兩者,直接把意識滲進了萬事萬物的本質中,物我相融,互相感通。

所以,能分辨善惡的是“意”,良知並不分辨善惡,直接作用於事物的本質層面,也就是“道”,“道”無好壞,由“良知”牽引出來的行為亦是合於大道的,即“知行合一”。

以上僅個人一點體悟,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