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 二:牡丹社事件 大清發展海軍的催化劑

1871年,琉球國一隻上貢船隊在遇到了颱風,並漂泊至臺灣東南部八瑤灣附近。66名船員為了活命不得不上島尋找生機。但是後來這些船員和臺灣島上的原住民發生衝突致使54人被殺,這就是歷史上的八瑤灣事件。琉球王國雖然在17世紀早期就遭到日本幕府的政治干涉,但是長期以來她依然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並且同時向中國、日本等上貢。

此時已經進入明治時代的日本,藉口琉球是自己的被保護國,要求清廷賠禮道歉懲罰施害者。而清廷長期以來是琉球國的保護國,自然不會去向日本道歉。日本的真實目的一旦清廷道歉,那麼從法理上就是承認日本對琉球的擁有。清廷自然不會這麼糊塗,所以清廷拒絕了。但是拒絕的方式還是給了日本以藉口。總理衙門大臣毛昶熙回答:“(臺灣)生番系我化外之民,問罪與否,聽憑貴國辦理”。通俗的說,就是臺灣不歸大清管理,你們想怎麼辦請便,所以日本便有了理由挑起事端。事實上,日本已經開始對琉球國的吞併行動。1871年當年,日本發起了全國範圍內的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當然這肯定沒有經過清廷同意,也不會徵詢琉球國王的意見,屬於擅自主張暴力執行。

北洋水師 二:牡丹社事件 大清發展海軍的催化劑

牡丹社事件起因 1871 墓碑 被殺害琉球國船員

北洋水師 二:牡丹社事件 大清發展海軍的催化劑

調解牡丹社事件的英國公使威妥瑪

事情是解決了,不過這件事情讓日清雙方都意識到,有必要加強海軍的建設,否則來自對方的威脅會越來越大!1874年,李鴻章湊請朝廷建設海軍,朝廷也很爽快地批准,並決定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建設海軍,其中100萬兩用於購買軍艦。並決定建立三支水師,分別是北洋水師負責山東、直隸及以北之黃海,南洋負責山東以南及長江以外之東海,粵洋負責福建及南海。負責南洋水師建設的南洋大臣沈葆楨上奏,400萬兩用於南北洋海軍建設不夠,不如都留給北洋以加強京師的防衛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北洋水師是清廷實力最強大的一支。

北洋水師 二:牡丹社事件 大清發展海軍的催化劑

南洋大臣 沈葆楨

1875年,李鴻章受命朝廷創辦北洋水師。並通過總稅務司赫德在英國訂造4艦鐵甲艦。這標誌著北洋水師的建設正式拉開序幕。此後從1879年開始,北洋水師持續向外國訂購軍艦。配上之前已經開始的由洋務運動建設的各類現代化軍工廠、煤礦,北洋水師的整個體系開始了高速發展期。

北洋水師 二:牡丹社事件 大清發展海軍的催化劑

北洋水師軍旗

1880年8月19日,李鴻章奏請,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在1881年8月落成,校址選擇在天津城東八里、大直沽東北的東機器局之旁。水師學堂的建立,也為北洋水師提供了一批現代化人才。近代著名教育家嚴復後來成了該校總辦。順便提一下,嚴復還是福州船政學堂首期畢業生,1879年更是從著名的倫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畢業,和很多當年海軍大腕是同學校友,比如東鄉平八郎即使早些年畢業於該校。回國後擔任北洋水師學堂教習,學生中有著名的黎元洪。除了在國內辦學,清廷也陸續派出不少海軍留學生去往國外留學,而正是這些有著留洋經驗的學生,成為了後來整個北洋水師的骨幹力量。

北洋水師 二:牡丹社事件 大清發展海軍的催化劑

嚴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