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口越來越少,以後會不會有可能把農村合併在一起?

津城遊蕩者

農村合併是以後發展的必然趨勢!

早在第一次建設新農村開始就是往這方面靠攏的!17年國家號召新新型新農村更是明確了農村城鎮化的規劃建設!


農村合併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其中農民的各項補償問題,還有如果建成樓房更不容易被農民接受,住慣了一家一院的別墅式住宅,誰願意去住蜂窩樓麼,對吧!種地用的農具放哪裡?老的宅基地怎麼補償?等等這些跟農民密切相關的問題沒有合理的解決是沒法開始的。


佛系二哥

事實上,村與村之間的合併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很多人還不知道而已!

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我國總共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這樣算下來,每一天消失村落數大致在80-100個左右。

從2009年統計的數據來看,我國一共有村莊320萬個,也就是過去了有28%的村莊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村莊的合併仍然會繼續進行。

因為隨著城鎮化率的逐步提高,在未來,將會有大量的農民完成由農民到市民身份的轉變,國家提出2018年要進城落戶1200萬人,這麼多人身份的轉變,也就意味著農村人口的減少。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城鎮化率在70%以上,而目前能我國的城鎮化率在50%多一點,在未來將有2-3億的農民將進入城鎮,或許這個數量還會更多。

總之,村與村的合併是趨勢,畢竟在農村人口越來越少的當下,為了管理方便,合併是最好的辦法!


鄉村軼事

農村人口越來越少,以後會不會有可能把農村合併在一起?

農村人口越來越少,我覺得有可能將來會把一個自然村所有組的農戶合併在一起,建造一個新農村。讓一個村的農民都住在一起,就象城市的工人新村一樣,有很多的好處。我就我老家的村子為例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家是山區,一個村子共分九個小組,每個生產小組只有十到十五戶人家,全村一共有一百二十一戶人家,總人口五百八十九人。在改革開放以來到2000年間有三十多戶農民靠做生意發了財,就將錢買農轉非戶口,變成城鎮人口了。這些人現在都離開了家鄉,在全國各地的城市做生意,在城市安了家。他們家的老房子,能賣的就賣,沒人買的就閒置在哪裡,現在大多已經垮塌了。

2000年到現在,農民在城市打拼,賺了錢,發財了,有四十三戶農民不在老家造房子,而是去縣城和大城市買房安家,也脫離了農村。他們家的老房子,沒人要買,賣不掉,天長日久沒人住,沒人維修,絕大部分垮塌了。現在,一個一百二十來戶的小山村只剩下四十幾戶人家,又分散在九個小組裡。若把分散的人家合併到一個地方,建造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所有的村民都住在一起,其樂融融,那該多好。




旭日東昇付先

社會趨勢是農村慢慢合併!合併的速度分區域。

沿海城市經濟發達現已經基本實現了城鎮化,也就是說不存在農村了,只是象徵性地保留著農村戶口!因為傳統意義上的農田變成了工廠廠房和城市高樓。農民住進安置房或保障房,原來的村集體變成了股份制公司,農民的生老病死由股份制公司買單,另外大部分人家有幾百成千萬元拆遷補償款!農民或者在工廠打工或者自己做生意或者吃利息。

像成都、重慶等國家確定的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驗區等地方的農村基本實現了社區化,也就是向城市的居委會的社區化靠攏合併,農民的房子由社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或者是各家各戶住在一棟高樓,或者是各家的房屋規劃成一排排一棟棟,不存在東一戶西一戶佔用宅基地面積,這裡的耕地統一承包給種植大戶或農業開發公司,農民在轉包的耕地上打工拿工資。

大多數農村還是傳統式各家各戶自己耕種,自己收割出售,北方農村土地平整農村人均分配的土地也多,像河南省東部地區有些農村一家耕種幾十苗,家家戶戶開拖拉機耕種,這些地方農村合併不合適因為這樣就會使家家戶戶離耕地太遠!不利於農業生產!,

本人所在的湖北鄂東地區多以丘陵為主,河塘水網密佈,城市裡多以國有大型企業為主,民營經濟不很發達農民進城就業不很容易,大多數農民被迫到沿海打工,加上這裡的土地農村被地形水網分割,不容易引進耕種大戶,土地被拋荒十有八九,有的土地上長的野草差不多快到兩米高,所以這裡搞農村合併最適合,這裡的農民巴不得撤村並鎮,減少農村一些不必要的公務員,騰出經費把農民集中起來搞城鎮化,把土地集中起來出租承包進行流轉,農民將土地變現流轉後直接進城安家落戶,可惜國家對於這裡最適合撤村並鎮的地區遲遲沒有行動,農民被迫土地耕種和進城務工兩者之間來回徘徊!


鄂東劉師傅

從整體大趨勢看,農村的人口的確越來越少。但是在部分經濟發達、有明顯區位優勢的農村,人口並沒有減少。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區別來看:

1、因為交通、經濟資源等因素都匱乏的農村,人口減少太多,形成事實上的空心村,國家和地方對其基礎設施投入跟不上去,或投入後使用效率低,這樣的村莊,有必要實施搬遷。搬遷後將不同的村莊合併到一起,形成新的社區,這在某些地區是有先例的。

2、從城鎮化的角度看,各級提倡發展小城鎮,具體就是在鄉鎮駐地或經濟發達的村莊,進行優化扶持,幫助其完善一二三產業及配套基礎設施,形成區域優勢,帶動周邊村莊逐步聚居。

3、對於經濟條件好,村莊基礎好,人口自然建設慢的,這樣的村莊應該是繼續保留的。

4、自然村莊,是千百年來形成的,並不會因為經濟發展而迅速消亡。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運用人為的、政策的手段實現村莊合併,不具備大規模實施的必然條件,因為其各方面的投入太大,財政或社會資金投入難以承受。客觀來講,應該是部分合並,部分自然發展,部分自然壯大的狀態。


桃花鄉記

你提到的這個問題事實上在很多地方早已開始推行了,幾個村拆遷後安置在一起,形成一個社區,城鎮化的建設當中就擔負著這個使命,這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也是農村發展的必經之路。

不過,絕大多數基本還只是限定在城鄉結合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距離城市較遠的農村目前的配套還達不到,農民上樓後水電暖成本太高,不像城市當中有統一的供熱供水配套設施。二是城市建設用地還未到飽和狀態,還達不到到偏遠鄉村置地的地步。

隨著城鎮化的深入,進一步集約土地,提升土地使用價值,以後在鄉村會慢慢推進社區式集中居住模式。解放出更多的土地來,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發揮土地的最大效應。

同時,和農村聚居類似的,以後還會逐步將農民土地集中起來,農民以參股的方式將土地交由企業化管理團隊,搞規模化發展,形成積聚產能,而不是以往低效的單打獨鬥模式。


元芳有看法

未來的中國農村會有中國的現代農業,希望的是頂層設計的全新格局,科學佈局。人口在中國的大地上必須均衡分佈,每一塊中國的國土都要有人看守,有人管理,有人種養,有人淨化,有人綠化,有人美化,讓中國生機盎然。

農村在未來從事農業種養的人口肯定會少三分之二以上。但並不可排除人口在土地上會全部搬走,各地會有應住的人群,他們就是中國城鎮化的守衛者,經營者。很可能具有後發優勢,宜居性高於老舊的城市,人口移動過度頻繁,是兩極分化造成的運動,並不是健康的運動,良性循環的運動。

農村有人口,國家就需要管理,未來的農村並村規劃是可以預期的,最好是選址上注重均勻分佈,並且以土地面積為方塊佈局,規模建造,實現全生態自我運作。強調平衡建設,平衡人口,平衡資源,平衡人才,平衡產業結構,平衡生產力水平。平衡人民的生活質量。


李198588733

這不僅有可能,而是已經有不少的農村在合併。2000年代初,還只是小規模的合併,一般都是村民小組的撤併,後來發展到村、鄉鎮的合併,目前很多省份,縣一級的合併也提上了日程,可以預見,農村的合併會以更快的速度更大規模的進行。

把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合併在一起,有利這些地方脫貧致富。合併在一起,人口和資源也集中起來了,有利於進行統一管理,發揮規模效應。過於分散,就像一盤散沙,很難團結起來,不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


另外把農村合併起來,有利於縮小地區發展的不平衡。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城鄉不平衡,農村內部之間發展也不是很平衡,把農村合併在一起,就可以組隊,讓先富帶後富,實現共同富裕。


老顏說農村

農村人口越來越少,把幾個農村合併起來,這種可不是可能性的事情。

是很多省市已經開始做,而且有的地方做了好些年了。

農村合併成社區,空餘出來的地方招商引資,投資建成。

這在很多地市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體制跟政策,而且實踐的非常之好。

農民上樓居住,進廠上班,不至於在沒有田地之後失去生活來源。

閒置出來的土地,國家可以興建大型惠國惠民的工程,一定程度上也節省了土地,一舉多得。

同時響應了城鄉一體化的號召,縮小了貧富差距,也利於供暖供氣等便民設施的修建。

農村合併是百年大計,是利國興民的重要舉措。

不久的將來,農村合併這種利國利民的舉措,一定會遍地開花,惠及全國的,你們哪裡一定會實現這種可能的,你們也一定會富起來的。

但是,有地域發展的滯後性,請你耐心等待。

最後祝你們生活愉快


城鄉人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對於人均耕地面積極少的農民家庭來說,僅靠單純的農業種植顯然無法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特別是青年外出務工或進入城鎮就業,農村人口會越來越少,相對應的,一些自然村甚至行政村極有可能會逐步消失。而且,由於純務農人口的急刷減少,必然會使耕地相對集中,這也有利於規模化、機械化的推廣運用,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至於合併,應該說的是行政區劃的調整吧,個人覺得不論是否調整,農村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好,鄉村振興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