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一點都不玄,在自然界和人體的原來是這樣區分的

中醫總是說陰陽,黃帝內經前幾個篇目也反覆講,翻來覆去的講。二羊繼續讀黃帝內經。今天讀到的是《金匱真言論篇第四》。人體為何什麼會感受外邪而生病呢?黃帝內經自始至終強調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道理,總結起來無非陰陽兩字。陰陽兩個字說起來很抽象,但放到人體具體實處其實又不難理解。天人合一,先要明白天分陰陽怎麼的才來看人體的陰陽。

“陰陽”一點都不玄,在自然界和人體的原來是這樣區分的

那自然的“天”怎麼分陰陽呢?

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自然界,白天光明是陽,夜裡黑暗是陰。假如一天分陰陽。白天為陽,黑夜為陰。內經強調,自然道理用陰陽來分,但陰中又有陽,陽中又有陰。

在一天當中,早上到中午陽氣最旺,中午的時候也最旺。到下午的時候陽氣開始衰弱,陰氣開始增加,所以中午到下午黃昏的時候,也叫陽中之陰。

“陰陽”一點都不玄,在自然界和人體的原來是這樣區分的

那一天的白天看做陽,那早上天剛亮到中午是陽中之陽,而中午到黃昏呢?是陽中之陰。

過了兩點,雄雞開始打鳴,代表陽氣起來了,這個時候陰氣逐漸消散。陽氣逐漸旺盛,所以從雞叫到天亮為陰中之陽。雄雞是陽氣比較旺盛的,民間許多做法式就喜歡用雄雞來坐鎮,或者把雞殺了取雞血來辟邪。

也就是一天當中,根據陰陽的多少,自然節陰陽的區分。

這個是自然分陰陽。那在人體又是怎樣分的呢?

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髒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

如果人體來分陰陽呀,在外為陽,內為陰。身體前後來分,後背曬到太陽為陽,腹部為陰。

你看這個經常被太陽曬到的地方就是陽,也是人體陽經經過的地方。而太陽曬不到的地方就是陰。人體陰經所經過的地方。

另外,按臟腑來分陰陽,髒是藏在人體最隱蔽的地方這是屬於陰的,而腑是跟外界連同的屬於陽。

人體的五臟心肝脾肺腎,這些最重要的器官,也就是五臟。這個五臟被好好的保護起來,髒屬於陰。

從功能上來說:髒為陰,是藏精的。腑呢是陽,傳化物的。

陰藏精就是把外界的精微能力儲存在人體,好比我們存錢的保險櫃,儲備能力的。

而六腑呢?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

也就是傳說的五臟六腑,五臟為陰,六腑為陽。

腑是把外界的食物營養進來,通過腑的吸收交換,垃圾排走,精微的能量就儲存。也叫傳化物而不藏。

那想要知道人體中陰中的陰,陽中的陽,是什麼呢?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

一般來說秋冬為陰,那冬為陰中之陰,秋為陰中之陽。同理,春夏為陽,夏為陽中之陽,春為陽中之陰。

那在人體呢?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陰陽”一點都不玄,在自然界和人體的原來是這樣區分的

從位置上來區分,上位陽,下為陰。人體的心肺在上,所以心肺為陽。而脾腎在下屬於陰。

而從功能上來說,心屬於火,性向外,主宣統。而肺,屬於金。為陰,向裡,主收斂。

所以後背為陽中之陽是心,陽中之陰是肺。

同理,腹部為陰,陰中之陰髒是腎,腎屬於水,主封藏,潤下。

陰中之陽是脾。脾主升清,主運化。

這樣也是人體陰陽的區分。天有陰陽,人體也一樣。

“陰陽”一點都不玄,在自然界和人體的原來是這樣區分的

人體中的陰陽跟自然的陰陽相應,人體之中也自然有類似天之陰陽的變化。二羊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以及總結,化繁為簡,把人體跟大自然一類比,一切都清楚了。這也是許多人說的中醫的思維,取類比象。

這幾段講了天之陰陽的分類,對應人體陰陽的分類。後續,還有一部分,二羊將在後虛陸續跟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