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臺帖》墨跡,李白書。行草書,5行,24字,有款,款署“太白”二字。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
《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上陽臺帖》用筆縱放自如,快健流暢,於蒼勁中見挺秀,意態萬千。結體亦參差跌宕,顧盼有情,奇趣無窮。
釋文: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王安石《過從帖》 紙本行書 26×32.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亦稱《奉見帖》,乃王安石的一則尺牘,共6行,41字。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等都有著錄。
釋文:
安石啟 過從謂必得奉見 承書示 乃知違豫 又不敢謁見 唯祈將理 以副頌盼 不宣 安石上 通判比部閣下。
朱熹 尺牘《與彥修少府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熹頓首
彥脩少府足下:別來三易裘葛,
時想
光霽,倍我遐思。黔中名勝之地,
若雲山紫苑,峰勢泉聲,猶為
耳目所聞睹,足稱
高懷矣。然猿啼月落,應動故
鄉之情乎;熹邇來隱跡杜門,釋
塵棼於講誦之餘,行簡易於禮
法之外。長安日近,高臥維艱,政學
荒蕪,無足為
門下道者。子潛被
命涪城,知必由故人之地,敬馳數行
上問。並附新茶二盝,以貢
左右。少見遠懷不盡區區。
熹再拜上問
彥脩少府足下 仲春六日。
陸游不以書法名世,書名被詩詞所掩,自謂“草書學張顛,行書學楊風”。他的行草功力尤深,朱熹稱其書“筆札精妙,意致高遠”。張醜則說“書跡飄逸”、“字畫遒勁可愛”,都說的很精到。
他把“胸中磊落藏五嶽”的思想境界運用於草書,反映了書法中的浪漫主義精神。我們在七百年後的今天,能看到陸游晚年親筆書寫的筆致老成,墨色濃淡得當,具有瀟灑遒勁,猶如“大舸波浪”,“瘦蛟出海”般的氣勢磅礴的自書詩稿,非常珍貴。
引首有明代程南雲篆書“放翁遺墨”四字。拖尾有元人郭畀、俞庸、程郇三段長題,對陸氏文章翰墨至為推崇,認為是先生得意之作。還有明人陳璉、沈周等題跋。此卷元時為高秋泉之父隨軍南征時所得,至正年間為楊明中購藏,有時歸其侄楊敏,後入清內府。《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釋文:
原上一縷雲,水面數點雨。
夾衣己覺冷,秋令遽如許!
行行適東村,父老可共語。
披衣出迎客,芋慄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識官府,
甚愛問孝書,請學公勿拒。
我亦為欣然,開卷發端緒,
講說雖淺近,於子或有補。
耕荒兩黃犢,庇身一茅宇,
勉讀庶人章,淳風可還古。
訪隱者不遇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時數點。
蘭亭在眼久不到,每對湖山輒懷歉。
雅聞其下有隱士,漠漠孤煙起松崦。
獨攜拄杖行造之,枳籬數曲柴門掩。
笛聲尚斤人已遯,日啜薄糜終不貶。
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遊近村
度塹穿林腳愈輕,憑高望遠眼猶明。
霜凋老樹寒無色,風掠枯荷颯有聲。
泥淺不侵雙草屨,身閒常對一棋枰。
茆簷蔬飯歸來晚,已發城頭長短更。
癸亥初冬作
開歲忽八十,古來應更稀。
我存人盡死,今是昨皆非。
愛酒陶元亮,還鄉丁令威。
目前尋故物,惟有釣魚磯。
美睡
老來胸次掃崢嶸,投枕神安氣亦平。
漫道布衾如鐵冷,未妨鼻息自雷鳴。
天高斗柄闌干曉,露下雞塒腷膊聲。
俗念絕知無起處,夢為孤鶴過青城。
渡頭
蒼檜丹楓古渡頭,小橋橫處系孤舟。
范寬只恐今猶在,寫出山陰一片秋。
雜書
蒲龕坐久暖如春,紙被無聲白似雲。
除卻放生並施藥,更無一事累天君。
萬物並作吾觀復,眾人皆醉我獨醒。
走遍世間無著處,閉門鋤菜伴園丁。
近詩一卷,為五七郎書。嘉泰甲子歲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贈猩猩毛筆 ,時年八十矣。
《去國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紙本,冊頁,縱33.5cm,橫21.5cm,行楷書,10行,110字。
釋文:
棄疾自秋初去國,悠忽見冬,詹詠之誠,朝夕不替。第緣驅馳到官,即專意督捕,日從事於兵車羽檄間,坐是倥傯,略無少暇。起居之問,缺然不講,非敢懈怠,當蒙情亮也。指吳會雲間,未龜合併。心旌所向,坐以神馳。右謹具呈。宣教郎新除秘閣修撰,權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辛棄疾劄子。
本幅鑑藏印鈐“楊氏家藏”、“原素齋”、“松雪齋”、“琳印”、“海印居士”、“黃琳美之”、“休伯”、“項元汴”諸印,以及“皇十一子成親王詒晉齋圖書印”、“南韻齋印”、“蓮樵成勳鑑賞書畫印”、“蓮樵曾觀”等印。
各位書友您認為呢?
歡迎到文章最後面留言板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哦!
為全國書畫家發佈展覽、作品宣傳信息,更多知識信息請關注我們交流學習!
為書畫家提供交流學習平臺,為收藏者打造專業的拍賣平臺;
字畫收藏、參加拍賣、交流合作請看作者名字發私信給我們!
閱讀更多 書畫相約95799944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