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首位“掌門人”為何從財政部調任?

據大白新聞了解,“國家醫保局”首任局長鬍靜林曾任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是“醫界門外人”,但對民生保障並不陌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胡靜林還探討了醫療衛生改革的重大問題——農村醫療與健康扶貧。與此同時,三位副局長在醫療、醫保領域的工作經驗,也將推動“國家醫保局”向專業化方向不斷邁進。

國家醫保局首位“掌門人”為何從財政部調任?

國家醫療保障局今日(5月31日)正式掛牌

國家醫保局掛牌,首任局長亮相

今日(5月31日)上午,新組建的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掛牌,局領導班子成員同日正式亮相:財政部副部長鬍靜林出任國家醫療保障局首任局長,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價格司司長施子海、人社部醫療保險司司長陳金甫、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司長李滔分別出任副局長。

據悉,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民政部的醫療救助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其主要職責是,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的政策、規劃、標準並組織實施,監督管理相關醫療保障基金,完善國家異地就醫管理和費用結算平臺,組織制定和調整藥品、醫療服務價格和收費標準,制定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招標採購政策並監督實施,監督管理納入醫保範圍內的醫療機構相關服務行為和醫療費用等。

同時,為提高醫保資金的徵管效率,將基本醫療保險費、生育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財政部副部長的“健康扶貧”

據財政部官網顯示,現年54歲的胡靜林,是經濟學背景出身,從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勞動人事學院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8年8月參加工作,在調入財政部之前,他曾在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任職6年,官至企業司副司長。這段時間,他與醫療衛生事業和產業,可謂是毫無交集。

1998年,胡靜林開始了在財政部任職近20年的工作歷程,並於2014年任財政部副部長。任職副部長期間,工作領域涉及扶貧、農村振興等與民生保障密切的領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胡靜林對於扶貧資金檢查的表態,也能看出他對於民生保障方面的關切與決心。

胡靜林表示,2017年對27個省的扶貧專項資金進行調查,450人進行問責,15個案例進行了曝光。

今後,將採取兩個措施繼續規範扶貧專項資金使用,第一是完善制度,第二要加大查處力度,從今年到2021年,每年把扶貧專項資金作為檢查的重點,對違紀違規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曝光一起。

胡靜林是“醫界門外人”,但對民生保障並不陌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胡靜林還探討了醫療衛生改革的重大問題——農村醫療與健康扶貧。

在民生保障領域的工作經歷,為胡靜林管理同樣與民生保障關係緊密的“國家醫保局”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三位副局長在醫療、醫保領域的工作經驗,也將推動醫保局向專業化方向不斷邁進。

施子海曾任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此前他還擔任價格司司長,藥品和醫療服務定價曾是其分管工作之一。陳金甫曾任人社部醫療保險司司長,李滔曾任衛計委基層衛生司司長。

專家:醫保局“三醫聯動”利於推動醫改

國家醫療保障局的設立,與醫療保障現狀密不可分。“現在的醫療保障分為好幾個系統,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職工,這些人都享有醫療保障,但各個群體的情況又不一樣。除此之外,沒有工作的城市居民的醫療保障、農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也是醫療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這幾部分的標準不一樣、保障水平不一樣、層次不一樣,這是當前我們所面臨的看病難等問題很重要的成因之一。”

汪玉凱認為,醫療、教育、社會保障、養老、就業、住房這六大公共服務體系,第一個是醫療,因為誰都需要看病,所以國家一直把醫療保障放在首位。

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國家發改委職能中的藥品價格、醫療器械價格管理提取出來,國家醫療保障局的設置能夠為下一步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創造更好的條件。

汪玉凱稱,以前,醫療、醫保、醫藥分散在各個部門,在這種情況下推進改革不容易。現在,“三醫”在同一個部門統籌,無形中可以減少體制自身帶來的阻礙和問題。

天津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近期表示,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是民生工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